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草原1632 > 第76页

第76页


  训练了一个月,他们真的拿到了足额的饷银,是朝廷发的。如今朝廷可不像以前那样穷得叮当响,这几千人的饷银才不到一万两银子,对朝廷来说没有一点问题,而且总共就这么点,也没有哪个官员有兴趣去漂没什么的,现在大多数官员都将眼光放到了商贸部的收益这种大钱上面,谁还看得上这点小钱?
  一个月的基础训练之后,接下来是十天的实弹射击训练。枪法和大炮的射术都是弹药喂出来的,这个道理陈坚最清楚,因此,为了能让这三千人起到平辽的关键作用,这弹药钱是不能省的。最终,将首批从陈坚手里采购的子弹和炮弹基本打光之后,总算是训练出来了一批神枪手和神炮手,十几万两银子的弹药钱也算是没有白花。
  第二批子弹和炮弹到位之后,也到了正式出兵的时候。一方面,建虏已经出兵围困了锦州,告急文书已经送到了京师,另一方面,朱由检也亲眼见识过新式火铳火炮的巨大威力,眼看着平辽在望,性子比较急的他已经有点急不可耐了,因此,弹药一到位,立刻就开始催促尽快发兵关外。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铁律,所以陈坚也对这一仗有一定的谋划。在陈坚看来,这一仗基本就是提前上演的松锦大战,而陈坚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一仗彻底解决建虏这个对汉人的巨大威胁。
  虽然不可能像历史上的松锦大战那种集合八大总兵的大规模会战,但至少从山海关到宁锦一线的明军基本都是要参与的,大明方面预计投入的兵力应该在七八万左右,差不多就是松锦大战一半的规模。而建虏方面因为两白旗的覆灭和科尔沁等部损失的三四万人,总兵力也差不多刚好是松锦大战参战人马打五折的水平。
  至于具体的战法上,当然是以最小的代价给敌人以最大杀伤为原则,所以,要尽量避免与建虏硬碰硬,而是尽量做到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因此,必须将火器方面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此外,利用自己的高绝身手和九五式这样的秘密武器对建虏首脑人物实施斩首行动也是重要选项。
  此次不论建虏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大明方面都要当作国战来打,既然是如此重要的大战,朝廷上下统一思想就是头等大事。因此,在陈坚的建议下,朱由检召集了所有内阁成员以及六部九卿一起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明确了此次战役的目的就是彻底击败建虏,一举平定辽东,所以,朝廷上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的来办事,任何人若是有意扯后腿,人头落地都是最轻的,千刀万剐甚至诛九族都有可能。
  随着登莱之乱的平定和西北民乱的逐渐平息,朱由检也渐渐找回了久违的自信,若是能够再早日平定辽东,完成这个他爷爷,老爹,老哥都未能完成的壮举,这个中兴之主绝对实至名归,所以,对于此次与建虏的决战,朱由检那是非常非常的重视,在一众朝堂大佬面前也表现得十分强势,大有一言不合就有可能大开杀戒的意味。
  朱由检毕竟年轻气盛,加上在与陈坚不多的几次接触中被陈坚有意无意地灌输了从后世带过来的执政理念,这些执政理念在朱由检看来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因而一直都在尝试着对以前治理朝政的方式进行一些改变。使得这一年多以来,朱由检整个人的气质比起当初已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朱由检则是越来越有传说中的太祖的风范了,突然觉得朱由检真的长大了,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可以任由群臣欺负的小孩子了。这样的转变也使得群臣再也不敢轻易将朱由检的话不当一回事,至少不敢像以往那样当场怼回去,所以,至少在表面上,这次会议朱由检与群臣算是基本达成了共识。
  

第一百一十三章  指挥架构

当然,之所以朱由检与群臣能达成共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次战役不像历史上的松锦大战那样牵涉极广,耗费极大,仅仅只是山海关到宁锦一线的兵力调度,再加上新练的三千枪炮兵而已,总体来说,无论钱或粮,耗费都不大,因此,这次战役对朝廷的运转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因此去触朱由检的霉头。
  除了统一思想之外,统一号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什么事由什么人说了算,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若是权责不清的话,要办成什么事都是很难的。
  根据大明以文御武的传统,此次战役自然仍是以文官为首,目前在关外计有蓟辽总督傅宗龙(理论上应该是此人,也不清楚这时候有没有被朱由检罢掉,这里就假设其仍在任上好了),辽东巡抚方一藻等人。既然有现成的,那就用不着重新任命,将就用就是了,反正陈坚向朱由检以及周延儒说过,虽然名义上是以文官为首,但文官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以,用谁都差不多,只要能够尽量贯彻朝廷的意志就行。
  很快,领导此次战役的核心架构就基本确定了,以傅宗龙为主,方一藻为副,相当于总司令与副总司令,主要负责兵力的调度。
  此外还有朱由检派出的太监作为监军,此次派出的是高起潜,没错,就是历史上坑死卢象升的那个死太监,因为平定登莱之乱立了大功,目前正是朱由检心目中的红人,所以在此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中自然是朱由检眼中的最佳人选,这个监军就相当于后世的政委。
  最后就是陈坚了,因为陈坚不是大明的人,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大明的官职,但既然要掺和到这次战役中,总得有个名分吧,最终陈坚自荐了一个总顾问的名头,主要职责就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
  虽然陈坚只是一个顾问,但却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可是在圣旨中特别明确了的。因为朱由检和朝中大佬都知道,此次战役主要的依仗就是陈坚所训练的新军以及他们手里的新式火器,而只有陈坚才懂得该如何才能让这些新式火器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实际上陈坚才是决定此次战役胜负的关键因素,给予其临战的决断权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给一个外人如此大的权力听起来有点扯蛋,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反正陈坚也强调过只要这一仗打完,就会自动放弃所有相关的权力,也就是说陈坚纯粹就是平白帮大明一个忙。至于其是不是真的全心全意帮大明对付建虏,那就只能赌一把了,不过以陈坚覆灭两白旗并砍了多尔衮兄弟脑袋的表现来看,陈坚对建虏的仇视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此次对付建虏,想必其应该会比较上心的。
  制定好作战计划之后,立刻有数道圣旨从京师发往山海关,宁远以及锦州,严令这些地方的所有文武官员务必根据圣旨的要求做好相应的战备,若有懈怠朝廷必将严惩不贷。
  同时,三千新军也在陈坚的指导下进行着最后的战备工作,主要是加强新军的心理建设方面。因为京营极少参与真正的战争,尤其是野战更完全是零经验,现在一出去就要面对传说中异常强悍的建虏鞑子,若是不好好的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到了战场上,会不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还真的是很难预料。其实陈坚自己也没有真正打过仗,那次与两白旗的交手陈坚也仅仅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不过虽然如此,陈坚也懂得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的道理,因此,对新军的心理指导也是围绕这样的理论来进行的。
  首先就是不要畏敌,建虏鞑子的个人武力确实比新军强,但那是建立在近身搏斗的前提下,咱们又不和他们玩近身搏斗,咱们玩的可是高科技,在一百步之外只要命中目标,再强悍的建虏鞑子都会变成死人或残废,那还怕他个毛?
  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将建虏鞑子视为无物,若是稍有不慎让建虏鞑子潜到跟前,那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面,所以,到了战场上就需要对敌人有足够的重视,战场可是你死我活的地方,唯有干掉敌人才能完全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
  很多时候,恐惧的根源来自于未知,新军自然是没有见过真正的建虏鞑子的,对于建虏鞑子的印象全都来自各种传说,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句“满万不可敌”,这样就会让自己未战就已经先畏惧三分,这肯定是非常不利于作战的。有鉴于此,陈坚将自己对建虏的了解毫无保留地告知了新军,让他们相信建虏鞑子并非像传说中那样,他们也是人,也没有三头六臂,也会被子弹轻松洞穿,只要临战不惧,正确操作自己手中的步枪,将子弹射进建虏鞑子的身体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