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草原1632 > 第104页

第104页


  “哈哈哈哈,陈参谋的话真是让老夫无地自容啊,没错,老夫这个辽东巡抚确实做得很憋屈,如今既然有这么一个重回辽东巡抚衙门的机会,老夫当然不想错过。”方一藻的心思被陈坚看穿,仅仅是略微尴尬了一下,就大方地坦诚了心里的想法。
  方一藻的话让傅宗龙再也没有理由继续反对陈坚的计划,若是反对那就是和方一藻过不去,毕竟人家的官衙还在建虏手里,现在有机会收回,要是自己还赖着不答应,那不是诚心想看同僚的笑话么?虽然傅宗龙的官比方一藻大,但明摆着与同僚过不去的话,那是绝对会被其他同僚戳脊梁骨的。


第一百五十三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因为陈坚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傅宗龙就不得不转变了态度,使得收复辽东的计划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陈坚达到了目的,开心之余,忽然诗兴大发,即兴剽窃了一首毛爷爷的《七律》,当然,不合时宜的地方略为做了修改:辽东风云起苍黄,六万健儿定辽疆。虎跃龙腾今胜昔,地覆天翻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诚然,陈坚并不仅仅是因为什么诗兴大发,主要是要在两个文官面前故意装个逼,让他们明白自己可不止是一个武夫,咱好歹也是读过书的人,虽然没有作诗的能力,可咱会开挂不是?反正傅宗龙和方一藻怎么看都不可能看出这首诗并非原创而是剽窃,只能默认自己也是胸中有点墨水的人,同时更有可能将自己归为同道中人,这样的话,今后沟通起来应该可以顺畅得多。
  傅宗龙和方一藻确实被陈坚的这首诗给震惊到了,诗本身虽然只算中规中矩,但其中所展现出来的极高的格局才是让两人震惊的主要原因,从整首诗可以听出一种手掌乾坤的王者气概,很难想象这样一首诗会出自一个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之手,虽然今上也不过才二十出头,但很明显不具备这样一种气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眼前之人绝非平庸之辈,未来成就必不可限量,加上此人又非大明人士,不用受大明皇权约束,其未来到底会走到哪一步还真是不好说。不过同时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此人也绝不是那种邪门歪道之辈,走的是人间正道,不论其未来走到哪一步,想来都不会为害天下苍生,这应该也算是天下苍生之幸吧!
  这一首诗彻底改变了两人对陈坚的认知,使得两人在心里将陈坚拔高了好大一截,同时不自觉地对陈坚生出了一丝丝的敬畏之心。从这一刻开始,两人在心中不约而同地决定,只要陈坚所做的不违背人性,不违背天地良心,一切都由着他就行了。同时,虽然作为大明臣子,但两人却都很想看看陈坚未来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到底会将整个天下变成什么模样?
  陈坚倒不会在乎傅宗龙和方一藻怎么看自己,只要他们能够适当配合不扯后腿就行了。
  现在既然准备收复辽东,首先当然要对整个辽东的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历史上同一时期相比,现在辽东的形势对大明来说自然有利得多。历史上这一时期,大明在关外几乎就只剩锦州和宁远两座孤城,大明朝廷提供的粮饷也基本都被拿来填这两个大坑,而建虏始终就围绕这两座孤城做文章,将大明方面折腾得欲仙欲死。此外,在历史上,旅顺的黄龙也在孔有德等带路党的为虎作伥下被建虏所灭,使得建虏彻底解除了后方的牵制,从这一时期开始可以毫无顾忌在辽西方向摆弄明军。
  而现在大明在辽东所面临的局面就好的太多了,由于关内的局势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使得大明朝廷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在对付建虏上面,所以,现在的辽西明军粮饷十分充裕,整个士气也比历史上高得多。而在辽南,由于建虏从去年初开始就在准备对付草原上的陈坚,因此在孔有德等人投过去之后也没有闲暇去对付旅顺的黄龙,而在多尔衮兄弟折戟草原,两白旗全军覆没之后,就更没有余力去打黄龙的主意了,所以,辽南现在依然控制在大明手里,没有像历史上一样落入建虏之手,因此现在辽南对建虏仍然能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当然,现在已经不存在牵制不牵制的问题了,因为建虏如今已经自身难保,别说再去招惹大明,大明方面不去打它就应该烧高香了。
  总的来说,就是如今的建虏与历史上相比完全就是冰火两重天,历史上从这一时期开始,建虏正式进入鼎盛时期,不到两年之后黄台吉就正式登基称帝,并改国号为清。而现在么,则已经基本上走到了穷途末路,称帝那是不用想了,恐怕如何避免去阎王爷那里报道才是黄台吉的头等大事吧?
  如今建虏的实力陈坚不用掰手指头也能算得出来,绝对不是兵强马壮且士气高昂的明军的对手,乘胜追击收复辽东正当时。只待从觉华岛运来的粮草等物资一到,就是吹响收复辽东号角之时。
  既然锦州之围已解,困在锦州一个多月的人自然也可以出来活动一下筋骨了。
  祖大寿早已知道此次前来的有蓟辽总督,辽东巡抚这样的大人物,不论喜不喜欢,都是怠慢不得的。所以,在确认建虏是真的败退之后,祖大寿第一时间就派人前来延请傅宗龙,方一藻以及监军高起潜等人前往锦州城。当然,也没有落下陈坚这个顾问,说明祖大寿还是做了不少的功课的,对这支明军的指挥架构可是一清二楚。
  由于锦州这些年来一直是大明与建虏双方争夺的焦点,可不是安全区,因此这里已经好些年没有来过总督巡抚这样的高官了,所以,这一次祖大寿还是搞得比较隆重的,面子上倒是其次,估计祖大寿主要还是在盘算着能不能从这次这种难得一见的真正大捷中捞取一点功劳。毕竟这次的战果实在太辉煌,可算是滔天的大功,足以影响好多人的前程。虽然祖大寿下属的宁远军也有参与,像祖大寿的弟弟祖大乐,外甥吴三桂都在,但祖大寿自己以及另一个弟弟祖大弼可都没有亲自赶上趟,这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不小的遗憾,如果能将傅宗龙以及方一藻,高起潜还有陈坚这些人给伺候好了,等到将来向朝廷报功的时候像傅宗龙这样的文官笔稍稍一歪,说不定在报功文书上两兄弟就会亲自参与到与建虏的大战中了呢?反正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想当年所谓的宁锦大捷不就有这样的事么?那点功劳都有人贪,何况是这次这种实实在在的大捷呢?


第一百五十四章  辽阳

  对于祖大寿兄弟想分功这事,陈坚是无所谓的,让傅宗龙等人做主就行了,当然,祖大寿想分功,肯定得花真金白银将高起潜这种贪婪的狗给喂饱才行,花钱买功劳,各取所需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嘛!
  不过,这次可以买,接下来在收复辽东的过程中就必须要真正的出力了。这对祖大寿来说当然不是问题,已经知道建虏如今只剩两旗人马,而明军人多势众,士气高昂,又有犀利的火器在手,收复辽东还不跟玩似的?能够参与其中基本上就是躺着捞功啊,这种事当然多多益善,不去那岂不是傻?
  最终祖大寿将锦州仅有的万把人马分出八千,并亲自与二弟祖大弼一同领军参与到陈坚的平辽计划中。
  数天之后,粮草,弹药以及新制的棉袄等一大批物资相继送到,其中,弹药还是最近才赶工制造出来的,由于工艺越来越成熟,工匠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无论武器还是弹药的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次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送来了数千枚炮弹以及超过十万发子弹,还有三千支步枪。之前的三千支步枪都已经至少发射了数十发子弹,大部分步枪枪管都有点变形,也是时候换新枪了,反正也不贵,如今大明朝廷也不差钱。而大炮暂时只能将就用,不是没有新的,而是因为那玩意运送不便,不利于赶时间,反正大炮这玩意用的时候也不多,陈坚也检查过,基本没有出现什么影响效能的大问题,完全可以用到收复沈阳之后。
  出兵的时候已经到了腊月中旬,陈坚的目标就是打下沉阳过大年。此时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但寒冷的天气却挡不住全军上下的热情。所有人都知道,收复辽东之后就会大规模扩充辽东军,只要能基本完好活下来的人,都可以凭借功劳升官,就算最底层的小兵,最少也能捞个伍长什长的小官做,运气好的能捞个小旗总旗什么的也说不定。即便运气太差死了残了,总督大人也承诺过不菲的抚恤和伤残补助,现在都知道朝廷不差钱,相信总督大人不是在忽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