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子弹笔记 > 序言


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个神秘的盒子。更奇怪的是,寄件人一栏写的是我母亲的名字。也许母亲只是想给我个惊喜,不是为了什么特殊的场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但是,我觉得不大可能。

打开盒子后,我看到了一堆破旧的笔记本。我一头雾水地拿起最上面那本亮橙色的本子,本子翘起的封面上有一些涂鸦,内页里满是小孩子的乱涂乱画,有机器人、怪兽、争斗的场面、拼错的单词,各种各样的……我一阵战栗,这些笔记本是我的!

我深吸一口气,潜心读了起来。这不仅是一段记忆回溯之旅,它更像是重温一个被遗忘的自我。翻看另一个本子的时候掉出了一张纸。我好奇地展开这张纸,上面画着一个奇形怪状的、愤怒的男人,他正大肆咆哮着什么,一副目眦欲裂、唾沫横飞的模样。纸上还写着两行字,一行小一点,羞怯地缩在角落里,指明这位勃然大怒的男人是我过去的老师,另一行大一点,歪歪扭扭的,指明挨骂的对象是我。

早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就表现出了一堆问题。我的成绩糟糕透顶,老师每每气得脸红筋胀,请的家教老师也对我无可奈何。因为我的课堂表现实在是太差了,暑假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在特殊学校和心理医生那里度过的。后来我被确诊为多动症。那时还是20世纪80年代,就连奇形怪状的鲻鱼头发型都比我这病容易让人接受。仅有的几种诊疗手段要么难以见效,要么根本无效,甚至还有可能加重病情。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像我自己的大脑一样施效,我只能用自己的笨办法了。

多动症的病因主要是我无法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其实我并不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只是无法在恰当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恰当的事情上。我很容易分心,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到另一件有趣的事上。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周而复始地出现,我该做的事情越堆越多,最终快要把我压垮了。我常常觉得自己达不到预期目标,每天面对这种情绪让我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鲜少有事情比我们对自己说的残酷认知更让人分心。

我羡慕身边优秀的同学,羡慕他们可以集中注意力,羡慕他们能在笔记本上写满笔记。我逐渐痴迷于条理和纪律,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陌生而又美好。为了解开疑惑,我开始设计一些小把戏来接受自己的大脑的思维方式。

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我一点一点地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把它记录在一本老式的纸质笔记本上。这本笔记本集规划簿、日记本、笔记本、任务清单、速写簿的优势于一身,像一个实用、宽容的工具,容我慢慢组织想法。渐渐地,我不再轻易分心,不再轻易茫然失措,反而变得更加有效率。我发现,能否解决我的难题其实取决于我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完全可以办到!

2007年,经由朋友推荐,我在纽约时代广场的一家大型时尚品牌总部里谋得了网站设计师一职。我的这位朋友当时正为筹划婚礼伤透了脑筋,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笔记本、便利贴、废纸片,看起来就像犯罪事件中那些疯狂的阴谋策划室。

有一天,她又在四处寻找一张乱放的便条,我正愁如何报答她的推介之恩,便笨拙地向她提议展示自己使用笔记本的方法。她抬起眉毛看了我一会儿,让我惊讶又惶恐的是,她接受了我的建议。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啊,我给自己找了什么麻烦啊?分享自己的笔记本就像是让对方探究我的内心世界,就像……好吧……只能这样了。

过了几天我们一起去了咖啡厅,我笨手笨脚地指导她记笔记,向她展示自己如何利用各种符号、技巧、模板、图形和清单整理思路。我感到十分不自在。对我而言,这不过是我为了辅助自己有缺陷的大脑而发明的。在指导过程中,我一直避免和她进行眼神交流,都是在说完了以后才一脸窘迫地抬头看她。她目瞪口呆的样子更是证实了我所有的担忧。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说道:“你一定要把这个方法分享出去。”

这次尴尬的指导还不足以让我分享自己的方法。但是在过去几年中,各行各业的人都关注到了我的方法,并提出了各种疑问,我发现自己回答得还不错。在这些人中,有的是设计师、开发商,有的是项目经理、会计师。有的人问我怎么规划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便教他们如何利用这套方法快速记录任务、事件、笔记;有的人问我怎么设定目标,我便教他们如何利用这套方法针对目标制订行动计划;有的人只想了解怎么集中分散的笔记,我便教他们如何把所有的笔记或项目记录井井有条地汇总到一个笔记本中。

我从没想过这些年来我设计的方法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运用。任何人有任何特殊的需要,都可以很轻松地在这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然后得到帮助。我开始思考,我是不是可以分享一些常见的规划难题的解决方法,以免他人重蹈覆辙?抑或,至少可以避免他人体验我曾经的沮丧?

这个想法固然不错,但我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依靠笨拙的即兴发挥来介绍我的方法。因此我剥离一切冗杂,确定出了一套新方法,只留下过去几年来自创的、最有效的部分。由于此前并没有类似的方法,我必须发明一套新的术语,这样解释起来会更加方便,我也希望,术语可以让这套方法变得更加简单易学。现在,我需要为这套方法命名。为了体现这套方法的速度、效率、内容和目的,我决定称其为“子弹笔记术”(Bullet  Journal,简称Bujo)。

接下来,我创建了一个网站。网站上提供互动教程和视频,供观众了解新兴的子弹笔记术。在迎来第100位浏览者时,我欣慰地笑了。对我而言,这就算完成任务了!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Bulletjournal先后出现在介绍生活窍门的网站Lifehack.org和Lifehacker上,又登上了著名商业媒体杂志《快公司》(Fast  Company),自那以后,我的网站迅速传播开来,不过几天,浏览人数就从100增加到了10万。

同时,子弹笔记社区在网上大量涌现。我惊讶地发现,人们开始毫不忌讳地分享自己解决个人难题的经历。老兵在子弹笔记上记录日常生活,分享自己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强迫症患者分享自己放下执念的方式。还有一些人像我一样患有多动症,看到他们成绩进步、焦虑有所缓解,我十分感动。网络世界里的交流常常遭人诟病,但是这些子弹笔记社区却打造出了一个积极热心的帮扶空间。虽然每一个子弹笔记社区的关注点各有不同,但都使用了同一个工具——子弹笔记。

2017年5月,桑迪在Facebook上偶然看到了一段介绍子弹笔记的视频。由于夜晚睡眠不足,还要照顾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她变得混乱又健忘,而这并不是以前大家眼中的她。每天她的脑海中都会闪过千百个问题:宝宝睡足了吗?疫苗都按时接种了吗?幼儿园的申请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往往是一件事情刚做完,下一件又接踵而至。她感到疲惫不堪、力不从心。她不禁好奇,是不是其他母亲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秘诀?因此,当她听说子弹笔记这套规划方法只需要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就可以完成时,她觉得可以试试。

使用子弹笔记的第一步是记录下这个月里她要完成的所有事情。她将每位家庭成员的计划分别写在一列里。每个人的时间安排都是不规律的。写下来之后,她感觉自己像是给忙碌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她终于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看看每个人在接下来四周内的安排。想想几年后的某天,要是自己或家人忘了从幼儿园接孩子,那真是太可怕了。但她感觉他们一定会忘掉什么重要的事情,或早或晚,总会有那么一天。

于是,桑迪果断地增添了一列。她醒目地写下这个月里的大事件和家人的生日。在每月的账单中,她标明了各种账单的支付日期和金额。她还添上了一些小方格以便每天记录爱好和目标,或者只是提醒自己应该停下手中的活儿去喘口气。

动手写字出乎意料地令人平静。桑迪并不想把期望设得太高——尽管她知道有许多其他方法,声称无须进行长远的改变,就能帮她找回曾经井井有条的自己。

桑迪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这一阶段的教程旨在帮助她设定更远大的目标。比如,她对明年一年的规划是什么?在年度目标(Yearly  Goals)这一页中,她勇敢地写下了一个目标:认真写字、绘画。多年来,她对这个目标一直充满激情,但几乎从未为此努力过,当然也不会取得任何进步。是强迫症动摇了她的决心吗,还是因为她太忙了?她知道自己有潜力,只是尚未利用起来。

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坐下看笔记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就像刷牙一样,不需要刻意为之了。虽然画去每一个小方格里的任务看起来有点傻,但这一举动却让她保持干劲,因为她知道每天的任务都是可以完成的。她再也没有忘记缴纳任何账单,也不用再因为忘记朋友的生日而发一封长长的道歉信。更让她惊讶的是,子弹笔记的排版让她意识到,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足以促成一个远大的目标。月度目标和年度目标页每天都向她表明,虽然实现目标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但她每天都在前进。她有一个小窍门:设定一个自己热爱的小项目。比如,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花15分钟时间认真书写每日记录(Daily  Log)。如果每天在打开手机之前留出了这15分钟,她就会拥有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仿佛一天被拉长了。

很快,桑迪发现写笔记不仅能让她保持条理清晰、思路顺畅,还有其他的益处。从小,她就喜欢咬手指,对此她一直感到羞愧。曾经手指被她咬得面目全非,她自己都觉得难以入眼,不得不临时取消会议和面试。有时她还会因为咬破手指而疼得睡不着、抓不紧东西,甚至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她也做不到。比如,她总得请丈夫和母亲帮忙往茶里挤柠檬汁,以免手指上的伤口因柠檬汁而感到刺痛。

在使用子弹笔记几个月后,有一天她在厨房里激动得泪流满面。她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这双手终于不再伤痕累累,终于能够挤柠檬汁了。她在笔记本上写的每一笔、每一画、每一个符号都需要用上双手,因此手上的伤口缓缓愈合。我摘录了她特意在笔记本上设计的用于纪念这一天的笔记。

子弹笔记不仅帮助她做规划、做记录、保持记忆,还让她变得更有创造力,帮她治愈伤口、让她不再遮遮掩掩,也让她加入了一个热心助人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她不再是孤单一人。这些子弹笔记的使用者有创意、有韧性,充满激情,他们在我的方法之上进行调整,制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备受鼓舞。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子弹笔记老手还是初来乍到的新人,我都想把此书献给你,献给每一个挣扎在数字时代中想要学会自处的人。这本书提供简单的工具和技巧,为读者厘清思路、指明方向、聚焦重点,帮助读者打理生活。井井有条的感觉确实很棒,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子弹笔记还有更深层、更有价值的内容。

过去,我一直认为多动症使我格格不入,事实上,我的情况只是迫使我更早地解决了数字时代里人们共有的病症:缺乏自我意识。

我们身处有史以来与他人联系最紧密的时期,但我们却在迅速地与自我失联。如潮水一般的信息无休无止地涌来,将我们淹没。我们感到刺激过度而无法得到休息,感到工作过度而无法得到满足,感到全神贯注而筋疲力尽。我曾创造了一套方法强迫自己远离电子屏幕。随着科技开始无孔不入地钻进我们的生活,不断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发现这种逃离越来越有价值,因为它帮助我确定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并且让我专注于此。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么做有助于重拾生活的主动权。

2015年,羞涩的设计师安东尼·戈里蒂辞去了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开始从事自由职业。几年来,他一直梦想着独自出去走走,但他没料到承接个人项目会带来额外的压力,在时间安排上也会遇到困难。他尝试过几款App,帮助自己打理生活,但没有一款能够满足他的灵活需要。他着手在笔记本上制订任务清单,但是做得一团糟。客户致电前不会提前通知,一来电话他就必须在六本不同的笔记本上大海捞针一般地寻找他需要的信息。他知道自己一定记下来了……一定就写在某个地方……这些狂乱的时刻削弱了他的信心。他天生就不是一个善于自我推销的人,因此在自荐找工作的过程中吃够了苦头。现在的情况似乎成了,一旦工作找上门,一系列新的沉重难题又在等待他了。他开始质疑选择自由职业的决定是否正确。但是突然,他想起自己很久以前看过的一段视频,视频里展示了一种十分复杂的笔记方法,他记得当时自己十分欣赏这套方法。于是,他开始尝试搜索一个又一个古怪的关键词,终于找到了子弹笔记的官网。这套方法并没有他记忆中的那么复杂,他拿出一个新本子,开始记录自己需要完成的每一件事。

他变得和以前不同了,变得更喜欢自省了。他意识到自己喜欢列任务清单,更喜欢完成任务。最棒的是,他的自信心得以在这本干净、明晰的笔记本上生根发芽——因为清晰地记录下任务让他在与客户通话时不再战战兢兢。做好准备、成竹在胸的他觉得自己不再是在进行纯粹的自我推销,而是能够真正展示手艺。子弹笔记为他制订了一个行动框架,帮助他探索自己的潜能。

这是子弹笔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培养更好的自我意识,而且不仅仅局限在我们的专业领域内。比如,停下来写下生命中的重要细节这一简单的举动,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打理生活的办法,还能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关心的事情。

现在,我仍和桑迪、安东尼等子弹笔记使用者保持着联系,也会回答子弹笔记社区里的各种问题。子弹笔记社区里的许多人想要拓展笔记的功能,还有一些人考虑得更深入,想要解决在当今疯狂的世界中被放大了的常见难题。我希望能够在本书中一一回答,希望能向读者展示,一本简单的笔记本为何会对揭示这些问题有极高的价值。

本书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方法,二是实践。首先,我们将学习子弹笔记的制作方法,了解如何把笔记本变成一个强大的管理工具。其次,我们将进行实践。实践包含了各种传统哲思,这些哲思认为带着意向去生活,既能带来目标又能带来成果。我努力把这条真理转化为明确的行动,于是子弹笔记术由此而生。它是一种应对数字时代的方法,能够帮助你追踪过去、管理现在,由此,便可以规划未来。我初次创立这套方法时,不过是为解决我自己进行规划时的毛病。但是随着不断积累,这套方法逐渐成熟,极大地改善了我的生活。我希望它对你们来说也是有效的。



承诺

生活太忙碌了。我的生活似乎只是一张长长的任务清单。我已经忘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还有自己本可以做到的事。

——埃米·海恩斯

子弹笔记术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应该如何利用生命中最宝贵的两样资源——时间和精力。如果你打算在这本书上花费时间和精力,那么对你而言,公平的做法应该是画出书中与你有关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

*  *  *

有了子弹笔记术的帮助,你能够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换来更大的成就。子弹笔记将帮助你识别并剔除无意义的事,从而专注于有意义的事。

*  *  *

这一点要如何做到呢?子弹笔记将结合生产力、注意力以及意向性搭建一个灵活、宽容而且实用的框架。以下是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