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远一点儿的有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近一点儿的有雷锋、赖宁、张海迪。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那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啊!”杨军的目光望着远方,似乎追忆起了那一段温暖幸福的似水年华。
赵乐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杨军,想要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
李非叹了口气:“只有烈士才是真正的英雄。在这个时代,‘英雄’这个词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在是一个没有英雄、崇尚个性的时代;现在是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钱,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最集中体现。谁越有钱谁的社会地位就越高,谁的地位越高,也就越成功。”
“你这种说法我不同意!”赵乐不服气地反驳道,“照你这么说,农民不用种地了,工人不用生产了,老师也不用教书了,大家全都齐步走,一起向‘钱’看,铆足了劲儿挖空心思地经商赚钱?”
“那有什么好奇怪的,这叫‘十亿人民九亿商,剩下一亿被骗光’。”
赵乐据理力争:“听你这话的意思,这世界上除了骗子就是骗子,经商就是骗人?那难道就没有好人了?”
“这话我可不同意!”他们俩的争论又把杨军拉回了现实中。
他看着赵乐一本正经地说:“你以为只要是个人,随随便便拨楞个脑袋想当就能当上骗子呢?伶牙俐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只是基本功;脸不变色心不跳,那也只能算是看图识字的水平;乾坤大挪移、空手套白狼、拆了东墙补西墙也刚够入门级别。能在这千军万马之中趟出一条血路的主儿,那才叫人精呢!所以说,当个德才兼备、有勇有谋的骗子是哥哥我一生的理想。”
“我记着上小学时,你的理想不是当个解放军战士吗?唉,这真是中国人民的一大损失呀!估计你那会儿要是参军的话,现在就算再不济,起码也能混个司令、军长什么的干干吧!”李非在边上跟着起哄。
“起码(骑马)?哥们儿‘骑驴’都到中央军委啦!”
“不跟你们说了,你俩是一丘之貉。”赵乐不理杨军和李非,又扭过头去看电视。
李非一脸正色地对赵乐说:“老杨说得对。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总得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吧?小赵同志,好好看看和人家的差距,你可千万不能落在时代的后面啊!一定要加强政治学习,坚决不能放松思想改造,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滑入到资产阶级的泥潭里去。”
“赵乐同志,这人犯一次错误容易,难的是犯一辈子错误!你真得猛醒、三思啊!”杨军也在一旁添油加醋。
李非也故意板着脸,大声说道:“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坚持你的错误思想;一条是幡然悔悟、改过自新。何去何从,由你选择。”
杨军装模作样地伸出双臂,笑道:“不要再犹豫了,赵乐同志,快回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吧,我们张开双臂欢迎你。”
“抱就抱,我是穷人我怕谁。”赵乐笑着伸出双手,作意欲和杨军拥抱状。
“李非,赶快替首长挡住这颗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杨军复又振臂一呼。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李非站起身,挡在了杨军的面前。
屋里稍稍静默了一下,随即传来了一阵开心的笑声……
那天,他们都喝高了,后来不知为什么聊起了小时候的理想。
李非要当工人,赵乐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说完之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禁哑然失笑,因为他们谁也没有实现自己当初的理想。
李非说,非常怀念小时候的美好时光,那虽然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却非常富足,而今天则恰恰相反。
杨军对李非说,现在回想起那时觉得人们很幼稚,快过年的时候大家就都盼着过年,把年盼来之后就再盼正月十五。为什么盼呢?因为年三十晚上能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正月十五的晚上能去公园看冰灯。
虽然今天看来,那时所“盼”的事物是如此简单,是那么轻而易举地就能实现,但至少让人们心里都有个念想,所以才活得有滋有味。
可现在呢?那份“盼”的心情,那种“盼”的感觉早已不知不觉地泯灭了。
“你现在要是随便在大马路上揪个人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杨军满怀感慨地问道。
李非沉吟了一下没有回答。
杨军继续说:“无非是三种结果:第一,那人得说你有病,都什么年代了你还谈理想;第二,人家会告诉你,我没理想;还有一种,也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会回答的,就是挣大钱、发大财、当大官、出大名。”
那一瞬间,他们都沉默了。
杨军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继续说:“商场、职场,现实世界就像一座座的茅房,那理想呢?我们的理想早已不知在什么时候掉进去了。而我们呢?就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变臭了,腐烂了……”
赵乐惊讶地望着杨军,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职场不?是茅房,它还是江湖!”李非低头沉默了良久,无限感慨地抬头说道,“有了我们,它就再也无法平静。这里没有爱与恨,没有对与错,没有是与非,只有成与败。在这里,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一番血雨腥风、惊心动魄的经历。然而只要我们还活着,就都无法走出这个暗流汹涌、波谲云诡的——江湖。”
杨军和赵乐都怔怔地望着李非,仔细地体味着他那番话中的含意。
俄顷,李非忽然掏出手机,一边按着短信阅读键,一边大声朗读起来:“虽然生活是艰苦的,每天工作是劳累的,但理想是远大的,绝不满足于现状的。等咱有了钱,吃油条喝豆浆,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豆浆要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几乎与此同时,杨军手机的短信提示音也响了起来:
“衷心地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理想都能实现,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深爱着你的林雪!”
第十三章 理想广告
春节这段时间,杨军和李非策划着准备合起伙来干点自己的事——开个公司单练。
他们认为自己不傻不苶的,凭什么就非得给别人打工,眼看着别人发财呢?和现代社会里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们也开始信奉那个简单而又深奥的道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他们也要通过创造财富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他俩研究之后的结果是:做熟不做生,开个广告公司。
第一,广告公司的门槛和其他行业比起来相对低一些,前期投入也不是很大,两台电脑、三五个人基本上就可以支起半壁江山。最主要的是,你得有脑子,还要有客户。第二,他们做广告的时间虽然都不长但也都不短,对这个行业或多或少还比较熟悉,同时结识了一些人脉资源。再加上有过“三月”的从业经历,杨军本身也积累了几个成功的策划案例,这些都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杨军固执地认为,只要策略和创意独树一帜、颇具实效,就一定可以在C市的广告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让杨军意想不到的是,赵乐竟然也要加入到他们的创业行列。
那天晚上,他突然接到赵乐的电话:“喂,领导!听说你要自己开公司单干了?这么好的事儿可不能把我落下呀!”
杨军装腔作势地回答:“有这事儿吗?我怎么不知道啊?”
“你真的很不会演戏哎!”赵乐得意地笑道,“李非全都告诉我了。”
杨军坏笑着说:“他怎么什么话都跟你说呀?平时跟他妈也没这样儿啊!”
“你少来,我这跟你说正事儿呢!都是有女朋友的人了,说话还这么管不住舌头,哪天我让林雪好好管管你。”赵乐狠狠地说。
“习惯成自然嘛!二十多年了我一直就这习惯——诚实,愿意实话实说。如果你非要认为诚实是一种毛病的话,那我宁愿不改。”
赵乐有点不耐烦了:“求你了大哥!能让我省点儿电话费吗?一大堆废话,现在还没入正题呢!咱能不能有点儿敬业精神,提高点儿工作效率?”
“好好好,那咱就长话短说……”
“我要入伙!”“啪”的一声,赵乐挂断了电话。
“真是长话短说呀!”杨军苦笑着,望着电话摇了摇头。
林雪也特别支持杨军的这一举动,而且也兴致勃勃地要求加盟。
杨军苦口婆心地劝她:“咱不能把所有的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咱可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咱要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林雪同志你任重而道远啊!所以,你还要坚守住现在的工作岗位,万一我要是赔个精光,下半辈子还指望你养着呢!”
“你想得倒美,自己做老板,让我当打工仔。”林雪不依不饶地拽着杨军的胳膊撒娇。
杨军故意板着脸说:“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说了,小公司的小老板,还不如你们大公司的大职员呢!而且这是大家的买卖,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你就放心吧,我未来的设计大师,以后需要你帮忙的地方还多着呢,先不必急于这一时。”
林雪一琢磨,觉得他说的话在理,就愉快地答应了。
想法确定了之后,他们就马不停蹄、大张旗鼓地开干了。
杨军先托关系租了一处民宅作为办公场地,李非则找了几个哥们儿,落实了验资的款项,工商局那边的事就全交给刘劲松了。
他们把那个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办公室简单地粉饰了一遍,又去家具市场买了几张最便宜的桌子和几把最廉价的椅子。然后,杨军和李非把自己家的电脑搬了过来作为办公电脑。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刘劲松那边的营业执照。
他们给公司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理想广告公司。
这个名字大家都非常喜欢,一是为了纪念儿时的理想,二是为了打造一间大家理想中的公司。
刘劲松的确是厉害,凭着路子熟、关系硬,不到半个月的光景就把营业执照办了下来。
那天,他们在一起又痛饮了一番,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信誓旦旦地要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