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未来生活简史:科技如何塑造未来 > 结语 从现在到未来

结语 从现在到未来

    想象一下,一个登山者艰难地攀上了一座险峻高山的顶峰。这座山几乎是未知的。他知道,向前一步,他将迈向未知的领域,成就伟业,但如果这一步走错,他就会粉身碎骨。

    今天的人类就处在相似的境遇之中。

    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我们集中了大量资源,试图通过科学来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在过去的200年里,我们开发了许多技术,从蒸汽机到飞机,再到智能手机,我们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我们目睹了工业革命的全面成果。现在,我们正要迎接同时到来的三场革命。

    第一场革命是由3D打印机推动的个性化制造革命。在这场革命的顶点,所有的物质都会变成数据。珠宝、食物、玩具和药品……所有这些物品都将被转换成数字格式,在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传播。接收到这些数字文件的人无须走出家门,也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就可以把它们打印出来使用。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到其他人创造的创新产品,就像我们今天可以自由地、不断地取用维基百科上的信息一样。这将是生产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伴随着巨大的失业浪潮,对实体商店、生产工人、卡车司机和大型零售商造成极其严重的冲击。

    第二场革命,也就是智能革命,也会在同一时间启动。我们会开发出能模拟人类思维过程,或者至少能与人类进行交流的计算机和算法,其技能增强到可以与人类混淆的程度。革命来临时,智能计算机将接管某些专业领域,如提供客户服务、撰写报纸文章、驾驶汽车,甚至提供医疗建议。在智能革命的顶峰,计算机或许可以密切了解我们的需求、爱好和欲望,来指导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步——计算机会比我们自己更好地识别和理解这些需求。

    智能革命到达顶峰时,生物和非生物的界限会变得模糊。计算机将在虚拟世界中扮演人类的角色,并能够通过重建死者的在线行为和写作模式,实现数字化的“复活”。可以想象,在短短50年内,我们就会看到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拥有原始物理身体的生物人类和虚拟世界里的人类虚拟替身。

    之后,生物革命将达到高潮,甚至会把我们这些有血有肉的生物实体转化为虚拟实体。

    生物革命会让我们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我们终于可以弄清楚人体内每个细胞的功能,以及我们遗传密码中每个字母的含义。随着诊断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智能电脑的一部分功劳),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用纳米机器来延长寿命,恢复活力。我们甚至能活着见证大脑和计算机的融合。那是终极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其实在如今的公开市场上就已经有脑机接口程序了。它们就是脑机连接的一种形式。这种接口程序会变得越来越先进,最终我们就可以用它们直接向大脑发送信息,甚至植入记忆。这些接口程序会与人脑融合,让我们逐渐用电子产品和计算机大脑模拟来取代大脑的某些部分。这种逐渐的替换将确保被转移到计算机上的人仍然是同一个人,避免在大脑模式被复制的同时出现原始生物大脑逐渐萎缩的情况。最后,人类会融合到计算机中,并在虚拟生活中被唤醒。

    当这三场革命达到高潮时,我们会看到三种不同类型的实体,其中只有一种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第一类是生物人类,他们会强化自己的身体,达到最佳健康和长寿状态。第二类是能模仿人类语言的数字实体,如沃森计算机,它们几乎可以与真人混淆。第三类呢?他们会是我们一直渴望成为的那种人类。我们称他们为自由人。他们不再受制于身体的衰老。他们将是纯粹人类心灵的终极表现,居住在虚拟世界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编程。在某一阶段(虽然不太可能在21世纪内),这些实体将连同其计算机化的住所一起被送往外太空,去检查那里的生物定居点。

    或许,还有其他种类?

    现在我们要回顾一下关于预测的关键点:短期之内,我们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法来确切地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这本书中说到的一些技术和进展无疑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也许是因为社会不接受它们,也许是因为立法者会对它们采取措施,也许是因为它们会被其他更先进的成果取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短期的未来远没有注定,我们还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影响和操纵它。只是我们要了解目前的预测,以便用更好的方式来影响它。若如此,这本书的名字——《未来生活简史》——就成了赤裸裸的谎言。我们不可能针对未来生活编制一部指南。它的指导意义只能针对现在。你可以现在用它来获取知识,让这些知识帮你改变未来。这就足够了。

    长远来看,情况就不一样了。未来几代人将很快地把我们现在不屑的技术整合起来,让它们成为司空见惯的东西,并以我们今天(自然不能以上一代的认知为标准了)无法想象的方式加以利用。在整个20世纪里,每一代人都是如此,科学发展总是像科幻小说一样。

    长远来看,没有什么能阻止一项成熟的技术,立法者不能,特殊利益集团不能,愤怒的抗议也不能。就算某项技术在一些国家被禁止,它也会在其他国家出现。就算它被定义成非法,也会有人冒险去使用。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希望寄托在长期,就算现在看起来完全不现实也没关系。

    那么这本书里说的长期预测都会成真吗?当然不是!目前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不稳定的阶段,任何降临到人类身上的灾难都可能扼杀所有科技进步的萌芽。自然灾害、全球变暖、核战争或生物战争、致命的流行病——其中任何一种都可能将革命往后推迟,甚至会让人类彻底脱离实现革命的轨道。更糟糕的是,技术革命本身就可能阻碍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一次大规模连环事故,我们可能就不会再信任这些数字实体。如果一名恐怖分子用3D打印机制造了尖端武器,政府就可能全面禁止这项技术。实验室里的一种致命的转基因细菌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或者让我们的文明倒退几十年。

    所以说,要想继续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要为技术革命做好准备,投资教育和研发,并制定法规来规范技术的使用。这些措施会帮我们实现人类所期待的光明未来,进入外太空。更重要的是,不管人类未来的化身是什么样子,最终能超越肉体的束缚。我真诚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进入那个时代。

    如果你仔细读过这本书,你肯定已经注意到,人类正在接近一种新的生存状态。我们未来就可以完全控制周围的环境、自己的身体和大脑。说到这点,我的朋友尤瓦尔·赫拉利问过我:然后呢?下一步是什么?我们有了绝对控制权之后会做什么呢?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一个社会,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呢?

    愤世嫉俗的人会说,如今人类的主要目的就是赚钱,赚大钱。这个答案可能很常见,“白手起家”的故事俯拾即是,但金钱本身永远不会成为终点,因为它只代表潜在的东西。如果你有钱,你可以用它来买食物或毒药、鲜花或枪支。金钱只会扩大你的选择范围,却不能决定你最终选择什么。

    即便那些整天张口闭口都是钱的人,他们所渴望的其实也不是钱。他们只对金钱感兴趣,是因为金钱会为他们提供跳板,让他们去追求更大的目标。

    那么,目标应该是权力和影响力吗?这是第二种普遍的回答。我们很多人都想拥有掌控他人的能力,喜欢这种支配感。但如果仔细观察,权力无非是一种指导他人的潜力,不能预先决定你最终会选择哪条路。更大的权力通常与更多的财富联系在一起,但是没有现成的指南告诉你要怎么使用它们。

    我们不能否认,很多人都在谋求权势。这是人性最大的缺陷之一。这种追求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因为研究一再表明,权力不仅会滋生腐败,还会让人上瘾。一个拥有权力的人不会轻易放弃它,但这样就会限制自己和他的目标。正如约翰·达尔伯格-阿克顿爵士(Sir John Dalberg-Acton)所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其实你寻求的应该不是权力本身。如果你必须获得权力,你要时刻牢记,它不仅能帮你获得更大目标,也能淹没你的良心和同情心。很少有人能在这样的泥潭中种出健康、绿色的植物,更别提安然无恙地从泥沼中走出来。

    那么,我们该寻求的是知识吗?这是许多科学家的答案。对他们来说,知识是无止境追求的最高目标。但是,正如科学方法的设计者弗朗西斯·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诚然,我们要了解自然的元素和力量,才能掌控它。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在说明,通过科学方法获得的知识将赋予我们巨大的力量。很快,很多人都能用上转基因细菌,能在家中打印枪支,或者将纳米机器融入身体。细菌可以传播疾病,也可以抑制其他有害细菌。3D打印机可以打印枪支,也可以打印人体器官。从这个意义上说,细菌和3D打印机就像炸药,不仅能用来实施令人发指的恐怖主义,还能用于开凿隧道和修路,这是造福人类的事儿。知识只提供力量,力量本身不能成为目标。

    但是,如果你要从常见的答案(金钱、权力或知识)里选一个,我建议你选知识。知识可以带来权力和金钱,但与后两者不同,它可以广泛使用。每一章的内容都是人类翅膀上的羽毛,要用知识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过去是这样,以后也会是这样。

    不过开始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了翅膀的你,要飞往哪里?

    我坚持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们目前正处于十字路口。读完这本书,你已经获得了一个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到现在为止都只有少数人掌握。你们已经看到个人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权利,但还没有到可以自我维持的程度。未来的公民可以用3D打印机制造产品,但前提是他能从网上接收信息。植入身体的纳米机器也许会赋予他非凡的能力,但是他仍然需要专家来做定期维护,保证纳米机器正常运转。他以后可以用各种设备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大脑功能,但可能很快就会发现别人也能操纵他的思维。所有这些技术目前都在实验室和各个行业中孕育着。在本世纪结束之前,我们中的很多人应该还健在!这些技术会变成现实,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必须找出对个人、国家和整个人类最有利的方式来利用这些技术。我们必须问自己,个人和社会的目标是什么?到底哪里才是我们心之所向?

    我们能满足于一个勉强过得去的答案吗?绝不能。未来的样子可能会有很多种,每个人的答案也会有所不同。必将经历一场热烈的全球大讨论才会有最终答案。讨论会展示当前和未来人类面临的各种选择,阐明我们的前进方向。这样的讨论必须在内阁会议期间、在大型企业中,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教育系统中进行。必须有来自每个国家的官员,以及从事各种工作的非政府机构参与讨论。

    这样的讨论对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持续存在至关重要。在即将到来的时代里,一个心怀不满的人有可能制造出一种流行病,一个暴君也有能力重新规划臣民的思想。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来解决个人、国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争端。如果不能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考虑人类的最终目的,我们就可能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那将是一个人就能引起的风暴。就算你认为这种讨论根本给不出一个有意义的答案,但你至少也要相信,对话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纷争的重要方式。

    我热切希望,今后相关的讨论能为人类的未来方向找出一种值得信服的答案。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最令人满意的答案。我知道,可能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这个答案。我也知道,在我倡导的全球讨论结束后,它可能就会失效。但是我相信,如果更多人以此为目标,对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来说都会是好事。我把这种方式叫作“包容”:接受一个人,接受他最真实的样子,包容他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根据他的生活选择来对待他,忽略那些浮浅的因素:政治、宗教信仰,或者社会地位。

    包容是商界的常见做法。如果一个公司从不跟外国公司做贸易,那它很快就会失去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最成功的国家也崇尚包容。在这些国家,对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的歧视都是违法的。歧视(而非包容)本国公民的国家很快就会落后于那些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国家。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就是根据政治观点、种族或宗教将个人隔离的典例。它们都早已消失,无法与更具包容性的国家竞争。它们失去了政治权力,失去了财富,最终也失去了自己。

    包容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推进知识的发展。它让科学家能够自由地交换信息和思想,为整个人类提供重要的增长引擎。包容带来了当前的科技繁荣,这种繁荣还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这是我的立场,尽管我非常清楚,其他观点可能同样合理,甚至更合理。近几个世纪来,包容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类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风口。在这个时代,人类的本质将发生变化,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下个世纪,我们很有可能需要放弃包容和民主,甚至可能放弃个人的自我意识,以实现更崇高或更紧迫的目标,比如人类的生存。

    现在你已经读完了这本书,也拥有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可以参与打造未来的技术社会愿景了。

    传说有一位智者,一个顽皮的孩子想愚弄他,就在手里紧握了一只蝴蝶,问他:“蝴蝶是死是活?”

    智者的回答值得我们铭记:“在于你。”

    未来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