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生而摇滚 > 后记 二楼的乐评人

后记 二楼的乐评人

    2020年春天,作为乐评人,我受邀参加了《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录制,成了一名坐在二楼的“专业乐迷”。

    当领到“乐评人郭小寒”的标牌时,我心里还是感慨了一下:大学时期我学的是新闻专业,那时候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爱听打口带,听得多了,就给《通俗歌曲》杂志投稿。同时,我也通过阅读杂志上的乐评文章,找到更多的音乐资讯,听更多的音乐,认识更多的朋友……那时,别人说我是“80后”最年轻的女乐评人,如今也过去了十几年。这十几年来,我做音乐记者、演出经纪、唱片企划,也经营音乐公司、演出空间……几乎做遍了和独立音乐相关的各个行业和门类……一转眼,现在坐上二楼,又变成了“乐评人”。

    当年,乐评人的文章是带领我走入音乐领域的一把钥匙;今天,我也很荣幸还是可以拿着乐评人的标牌在看台上和所有乐迷一起看“乐夏”。

    《乐队的夏天》节目现场那些顶级的灯光舞美、音响配置都是以前在live house,甚至一般的音乐节上都不能比拟的。在现场做观众,给我的感受就像倒放了一场电影,与这些乐队一起成长的时光又清清楚楚地回来了。

    音乐,不仅仅是一段旋律,几句歌词,也是一小段被封存的时光,这其中包含着所有的感官体验。在合适的场域里,会在你人生的某个特定的时刻被播放出来。那些有音乐相伴的时光,是我最充实的时光。摇滚乐带给我的永远是觉醒和力量,以及一直会坚守的痴迷与热爱。

    当然,节目有节目的规则和赛制,赛场上的激烈竞争、乐队的精彩表演,以及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都会让我反省什么才是“乐评人”,这个身份的功能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海涅说:“语言的尽头,才是音乐的开始。”在我看来,那些音乐人凭着天赋的才华、敏锐的感知,精准地表达人性复杂、恍惚、不确定的地方,在虚空中种下种子,开出花来,才正是音乐的精妙所在。

    我一直认为,乐评人要做的,正是成为连接音乐人与乐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让好的音乐可以与更多对的人发生共鸣。我用了很长时间去梳理乐队的发展历程,作品与时代、社会氛围的相互投射,去回忆那些精彩的演出场景,以及在我们脑海深处一直有着光芒的珍贵记忆。我阐述这些我喜欢过的乐队和他们的故事,而不只是描述纯粹的音乐风格、技术,或者流派……因为这里面也有我自己成长的故事。我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或访问者,而是和他们共同经历的参与者。一定意义上,我是在用“写作”玩儿摇滚,投入属于自己的摇滚人生。

    去年,新裤子说音乐最珍贵的部分是关于情感,痛仰唱了《愿爱无忧》。这本书里讲述的乐队,不是简单按比赛排名去罗列的,而是在我成长过程中,影响和感动过我,给过我启示和力量的乐队。我们共同成长,感受着时代的变化,以及人生的改变,在河流一样的生活里偶尔汇聚,产生交集,互相照亮。

    我们也不仅仅是在这个夏天,看看谁更高、更快、更强,而是期待多年以后,当我们在城市里受伤、孤独,几乎无力的时候,可以靠想象力、创造力找到伙伴,找到盟友,可以坦然面对伤感,也可以在面对复杂世界时,依然守护着儿童般的天真和无惧。

    希望当你在成人的世界里依然找不到方向,强撑着,羞于表达自己的虚弱和孤单时,有人能坐在你身旁,唱“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康姆士《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希望即便你在荒漠里,没了食物和水,也会依然封存着那些“秘密的爱”。真正的爱人不会消失,她永远在你身旁。甚至在每一个晴好或下雨的日子,哪怕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也会想到,还有一个“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