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 > 第39章 元明清篇 (2)

第39章 元明清篇 (2)

    这首咏物诗,表面上看是对石灰的赞扬,实质上是借咏物表明自己的志向,以石灰作为自己的榜样,立志要做一个坚强不屈、清白正直的人。后来,于谦的所作所为是这首诗最好的注解,他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在诗中所立下的志向。这首诗也因此被后人广为流传。

    言怀

    唐寅[1]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注释】

    [1]唐寅:又名伯虎,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在诗文方面,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在绘画方面,则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唐寅才华横溢,但又玩世不恭,经常以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寅五十岁的时候,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诗的第一句“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潇洒随性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也写出了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唐寅对桃花尤其喜欢,他在《桃花庵歌》中曾这样写道:“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在他的眼中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人生在世就应当随心所欲地享受真正的快乐,一切的功名利禄都比不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因为唐寅出色的绘画才能,在他离开官场后,仅是靠出售字画就已经足够自己的日常开销。因此,他才会说出“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这样狂傲、有恃无恐的话来。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则指出,唐寅所提倡的享受生活并非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一种有别于当时公众所认同的价值观以外的人生态度,依稀带有一丝现代所说的个性和民主的色彩。

    感怀

    文徵明[1]

    五十[2]年来麋鹿踪,若为[3]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4]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漫[5]赴公车[6]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注释】

    [1]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时改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2]五十:有的版本写作“三十”。

    [3]若为:怎样。

    [4]远志:一种植物,可以入药。

    [5]漫:枉然,徒然。

    [6]公车:汉代一种官署的名称。在当时,臣民上书或是臣子被召见,都是公车负责接待。

    【赏析】

    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引用范蠡成功退出官场和晋人张翰的典故,表明自己无心于仕途,渴望回归山野和对恬然无争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想到此时自己与家人分离,身在千里之外困于官场,像被关在牢笼中的麋鹿,字里行间难掩一种无法描述的悲凉和怅然。

    作者满腹才华,但是直到五十四岁的时候,才由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做了一个职位低下、俸禄很少的翰林院待诏。所以在下面的两句诗中,作者通过屈原和东方朔的经历作为比喻,表明自己不会甘于官场,而丧失掉自己的自尊,并抒发了自己无法施展才华的郁闷。

    整首诗清新自然,语言连贯流畅、淡雅秀丽,处处体现出淳朴自然的风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寄情于自然,而又满腹才华、自尊自爱的才子形象。

    泛海

    王守仁[1]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注释】

    [1]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所以又被称为王阳明,浙江余姚人。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全才大儒。

    【赏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守仁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明武宗时,宦官刘瑾等人掌握了国家的大权,以各种阴暗的手段对付朝臣,把整个朝廷内外搞得一片乌烟瘴气。大臣戴铣、薄彦徵等人,奏请明武宗严办宦官刘瑾,结果被陷害下狱。王守仁因对此事仗义执言,被打了四十大板,贬官发配到贵州。刘瑾派人企图在途中谋害他,王守仁发现后,在钱塘江附近设计逃脱,乘商船逃到了海上。谁知商船在海上遭遇到了风暴,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仁端坐船中,处变不惊,从容地写下了这首《泛海》。

    这首诗开头描写出大海奔放豪迈的气势,展现出他“心外无物”,抛弃安危祸福,沉着镇定面对波涛汹涌大海的大无畏精神。诗的后半部分则带有一些禅理的味道,他借用一个手执锡杖,脚踩浮云、自由自在、翱翔天际的高僧,来形容自己此刻如“光风霁月”的内心世界。

    从这首诗中,我们了解到了王守仁对于世界和人生的哲学观点,也看到了一个心胸开阔、才华横溢、沉着坚毅的儒者。

    嫦娥

    边贡[1]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注释】

    [1]边贡:字庭实,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这四人与后来的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赏析】

    这首诗作从立意上看,表现的是嫦娥久处月宫的孤独、寂寞和冷清。诗人一开始就用“秋冷”和“桂团团”点出时值秋季。而秋天是最容易引起情思的季节,既有七夕相会,又有寓意团圆的中秋佳节。诗句中提到的桂树是人们的联想之物,长久以来,人们对桂树有着特别的感情,认为它是月宫之中的主要景物。这里的“桂团团”一词是化用,语出李白《古朗月行》“桂树何团团”一句。一个“桂团团”不仅与秋夜月朗、月中阴影清晰婆娑如桂的景象十分契合,而且又以桂树开花隐示团圆的美好难得,从而向读者呈现了嫦娥的孤寂。

    下面两句,诗人先说凡间对仙界的揣测与向往,特别在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许多人都会对天界心生羡慕。可是,诗人笔锋一转,说“不知天上忆人间”,表现了嫦娥独守月宫的凄清情境和对美好人间的渴望之情。此时,天上和人间是相通的:人间仰慕天界,天界却经常“忆人间”,这种共通性使诗作散发出热爱人生的无穷魅力。

    塞上曲送元美

    李攀龙[1]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释】

    [1]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文学史上的“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他与谢榛、王世贞等人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其文学影响直至清初,被后人尊称为“宗工巨匠”。

    【赏析】

    这是一首送人诗,诗人写这首诗是准备送给王世贞的。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也是“后七子”中的一位领袖。王世贞这次出行是处理防务事宜的,因此,诗人作诗一首为他饯行。

    诗作开篇就是“白羽”两字,起势堵峭,点明了边塞军情的紧急。接下来一个“霜”字包含着几种意思,既表现了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同时还暗含着形势的险峻。次句一个“胡烽不断”用词生动形象,很传神地描写了外族屡犯边境之事。

    后面两句诗描写的是军士出征应战。诗人运用边塞诗作中最常见的意象“月”,表现出塞外壮阔而悲凉的景色,颇具朦胧而凄清之意。然而后面的征人看月,则包含着复杂的情绪,一方面充满思乡之情;另一方面胸怀建功立业的雄心。“马上看”这个动作非常含蓄地表达了这种情感。这后面的两句实属难得的佳句,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唐代边塞诗雄豪悲壮的格调,还具有一种缠绵的情致。

    渡易水

    陈子龙[1]

    并刀[2]昨夜匣中鸣,燕赵[3]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4]。

    【注释】

    [1]陈子龙:字卧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他是明末的重要文人,诗歌成就最高,尤为擅长七律。清军攻陷南京后,他组织开展抗清活动,失败后投水自尽。

    [2]并刀:指古时候并州出产的刀剑,以锋利闻名。

    [3]燕赵: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在当时出现过不少的义士。

    [4]荆卿:荆轲。

    【赏析】

    这首诗是崇祯年间作者为母亲守孝三年后,再返回都城途经易水时所作的怀古诗。

    古人的怀古诗大多都会怀古思今,当作者站在易水河畔,回想起当年那些像慷慨赴秦的荆轲那样满怀激情的仁人义士。如今,易水依旧,四周的景色依旧,只是那些壮士已经不在了,物是人非,不由产生了一种悲凉之感。再想到此时山海关外,对中原虎视眈眈的满洲军队,作者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也是对当时朝政昏庸黑暗的一种讽刺。

    清诗选篇

    论诗

    赵翼[1]

    李杜[2]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3]出,各领风骚[4]数百年。

    【注释】

    [1]赵翼:字云崧,又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省常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和史学家。著有诗集五十三卷和《瓯北诗话》。

    [2]李杜:即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

    [3]才人:这里指的是文学方面有才能的人。

    [4]风骚:代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离骚》。

    【赏析】

    《论诗》总共五首,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由于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很多文人只得转向研究古文学。作者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就与当时这一时代背景有关。

    作者在本诗中,通过直白的语言阐释了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新见解。他认为,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符合其时代特点的诗人,因为这样才是在诗歌中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即便是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其诗稿在流传了千年后,已经与现阶段的社会生活有些脱节。而且,领导每个时代的文人的影响力也就只有短短的百年时间,不应盲从于古人。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道出了作者“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中心思想。

    己亥杂诗(其一)

    龚自珍[1]

    浩荡离愁白日[2]斜,吟鞭[3]东指即天涯。

    落红[4]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龚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学者、文学家和爱国主义者。

    [2]白日:即太阳。

    [3]吟鞭:指作者的马鞭。

    [4]落红:落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四十八岁时,在往返于北京和杭州的途中创作的,是题为《己亥杂诗》的三百一十五首七言绝句中的一首。

    这首诗的第一句展示出作者满怀离愁和悲痛的心情辞官远去的情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则用落花来比喻自己即使人已不在朝堂,依然会把国家的命运时刻放在心上,继续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意愿。诗的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奇特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优秀人才的渴望和对变革的期待。

    整首诗富有想象力,构思奇特,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其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