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政治学原理新编 > 第2章 绪论(2)

第2章 绪论(2)

    (四)政治的功能和作用

    政治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整合处于控制和调节的中心地位,并对社会进步或社会倒退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是由经济决定的,是经济的集中反映。社会的经济性质、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深深地决定着政治的性质、原则和方法,因此,政治是社会经济必然的执行者。但从另一方面讲,政治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按照恩格斯的论断,政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即正运动方向起加速作用;另一方面是政治沿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起延缓、阻滞、破坏作用。前者对社会发展总进程和历史长河而言是恒定的,受经济运动必然性的制约;后者是暂时的,受政治状况的反动、失误、意外事件的影响。

    2.政治在一定的条件和限度下对经济起主要的决定作用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证明,政治作为上层建筑,是由其赖以建立并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在一定的情境下,政治对经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一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政治主体从时代和未来的视角出发创制的理论,可以走在经济发展实践的前面,成为社会革命、社会改造、社会改革、社会发展的方向、道路和社会发展模式选择。二是政治革命或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或僵化的经济体制及意识形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束缚,为社会基本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向前发展创造出新的政治环境,通过政治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三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的激化、激烈形态——战争或其他暴力征服可以改变某种经济基础或者把征服者的“经济基础模式”强加给被征服者;或者是征服者“适应”、“同化”于被征服者的经济基础,从而改变自己原来的经济基础。四是先进的政党和国家政权,可以以外力帮助,使某一国或一国的局部地位,跨越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实现社会跨阶段式跃进。五是政治稳定与否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讲,政治稳定有利于经济按照正常轨道发展。尤其是政治反对派各种形式的政变、政治动乱、旧势力的复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六是健康的政治参与、完善的政治管理、先进的政治文化和发达的民主政治等都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七是政策的反复转变,对经济状况向好或向坏发展的转机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决定作用。

    3.政治革命是经济制度发生质变的前提和直接动力

    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社会革命的根本任务,是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它就要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和旧的上层建筑的桎梏,并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形成、确立、巩固、发展创造前提和扫清道路。在通常的情况下,旧的生产关系和旧的上层建筑不会自动地瓦解、消失和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在新旧事物和新旧势力全面对抗的情况下,政治革命是实现社会性质根本变化的最有效的手段。历史上,重大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变迁几乎都与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然,不流血的和平接管和和平改造也是政治革命的形式,但它的条件必须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先进阶级领导的革命势力强大到可以迫使反动阶级无力抵抗的程度的时候才有可能。另外,政治改革也是革命,即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政党或阶级为进一步巩固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完善和发展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也要采取自动的政治改革措施。不论政治革命采取何种道路、何种形式、何种策略,它都是促进经济制度发生质变的直接动力。政治革命对社会改革的影响和推动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上,还体现在改变法律的性质和法律的应用、影响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秩序、影响社会成员的实际政治地位、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以至于彻底改变社会共同体中各种复杂政治关系的格局等。

    4.政治在各项工作中起统帅和保证作用

    尽管经济对政治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但是在各种社会制度下,统治阶级总是把政治放在首位,强调政治的全局统帅地位和作用,重视政治的社会整合作用。这也是因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待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要维持它的统治,就要在考虑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业务提高时,都要以一定的政治方向为导向,要以执政党、政府的正确政治领导和政治水平来保证,突出的表现主要在于:

    一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在政治上要进行把握,包括基本政策制定、原则确定和道路选择;二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将以夺取政权为首要目的,因为各自经济利益的维护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来实现;三是全社会维持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正常运行,必须依靠国家的统一行动和统一步调,而政治思想、学说和理论是动员群众的原动力,是整合国策的政策依据;四是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国家的政治完善和政治文明进步的程度是促进国家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条件。

    总之,在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中,经济始终要起决定作用,但是,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中,政治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是决定性的。

    二、什么是政治学

    (一)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

    将政治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或学科就是政治学,通常又称为政治科学,即英文中的Political  science。

    政治是一种十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果简单地把政治学定义为研究政治的科学,无异于同语反复。那么,什么是政治学或政治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学者说法不一。这是由于人们对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的特殊性质的理解不同,因而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政治学是研究国家及其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政治学是研究权力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3)政治学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4)政治学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5)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关系、政治革命、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6)政治学是研究政治制度的科学;(7)政治学是研究一切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8)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等。政治学作为研究政治的科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简而言之,政治学就是研究围绕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设定,一是由于政治学的定义是与政治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而政治的本质同国家的本质高度一致,因此,国家历来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明确肯定国家是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符合现代政治生活的实际的;二是由于政治现象本身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显然并不限于国家本身,由国家及国家机构及其延伸部分所涉及、衍生的其它社会政治现象是非常丰富的,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政治斗争、政治过程、政治文化、政治环境、政治发展、国际政治等;三是由于政治是具有时空概念的,即政治科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政治科学的研究内容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是这门学科的生命力所在。鉴于以上考虑,这样确定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三个优点:

    第一,明确了政治学的研究重点。即把国家及其国家权力作为政治现象的核心来研究,便于寻求政治科学的行为主体和载体,探求国家的本质、性质、组织形式,内部结构及其起源和职能,探究国家政治权力及其对社会集团或个人的支配,影响和控制。

    第二,拓展了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即不仅研究国家及其制度,而且还研究政治主体与其生存环境的互动关系,考察政治主体的整个政治运动轨迹,包括政治斗争、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等,对政治实践行为的规律性研究,使政治学研究的体系更为广阔。

    第三,突出了政治学的动态研究。即强调了对国家政治活动、政治关系的研究,而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突出特点,就是随时处在变动变化之中,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形成各种关系。对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研究,可以探讨政治动力的根源和发挥形式,梳理政治文化的内涵、功能与建构,使政治学研究更接近政治实际,不断推动政治民主目标的实现。

    (二)政治学的学科体系

    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明确其学科体系。每一门学科在研究工作中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政治学也不例外。政治学的学科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学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狭义的政治学体系是专指政治学原理这门课程的体系。但由于现实政治是复杂而多变的,以及政治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国家对政治及政治学存在不同看法,使得学者们对待政治学的内容分类上也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在不同的学者那里也不完全相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上通常把政治学学科体系划分为政治学理论、本国政治、比较政治和国际政治四大领域。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划分趋向多样化。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归纳为政治理论、政治机构、政治过程、国际关系等四个大的方面。美国政治学会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政治学知识范畴是:政治理论、外国和国际政治、国际法、政治组织、公共政策、公共行政、政治程序及行为、政治学方法等。美国政治学家格林斯坦和波尔斯比所主编的八卷本《政治学手册》中,政治学的研究内容被划分为八个部分:

    (1)政治学理论与范围,包括政治学的学科发展、研究逻辑、经典著作、政治研究语言、政治评价;(2)微观政治学,包括个性与政治、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集团理论、组织理论与政治学等;(3)宏观政治学,包括政治发展、政府与政治反对、分权政制与集权政制、集体选择理论、革命与集体暴力、社会结构与政治;(4)非政府政治,包括政治参与、公共舆论与投票行为、利益集团、政党等;(5)政府体制与过程,包括宪政、联邦主义、执行机构、立法机构、法院、官僚体制等;(6)政策与政策制定,包括政策分析、信息与评价、经济政策、科学政策、福利政策、城市政策、外交政策、政策影响等分析;(7)研究方法,包括政治研究的数据和图书资源、个案研究与理论、定量研究、描述的基础、实验与模拟、调查研究、形式理论、未来预测等;(8)国际政治,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研究的前沿、世界政治体系、国际安全事务、国际一体化、国际法等。

    中国的政治学科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政治学知识在综合和分化过程中。《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所确定的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分为七个部分:(1)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国和外国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社会的意识形态体系等;(2)中国政治。包括中国政治史、社会主义中国的结构、政治制度、政府体制、党的领导和建设、干部与人事、地方政府、民族问题、统一战线问题、人民与政治家问题、中国的政治心理、政治参与、政治过程、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3)比较政治。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形式、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史和现行政府体制、政党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文化、精英人物,一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变迁及其各种模型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家研究等;(4)公共政策。包括公共政策理论、决策科学、政策分析、决策的模型研究以及福利政策、劳工政策、教育对象、科学政策、种族政策、都市政策、外交政策、军事政策的研究等;(5)公共行政。包括行政管理、市政学、行政法学、官员体制、比较行政、组织和管理分析、组织理论和行为、人事行政等;(6)国际政治。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法、世界性和地区性冲突与战争研究、国际战略研究等;(7)政治学方法论。包括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调查研究、定量分析、经验设计、个案研究以及政治系统分析、结构功能分析、政治行为分析、政治构建分析、政治精英分析、政治团体分析、政策决策分析等。

    根据我们对政治及政治学的理解,《政治学原理》的课程体系及框架分为五个部分共十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论,即绪论和政治关系,主要回答什么是政治和政治学,政治学的研究历史与方法,以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们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和关系;第二部分为政治主体,主要探讨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国家、民族、政府、政党和政治团体;第三部分为政治运作过程,主要探讨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第四部分为政治的文化环境和发展,主要探讨政治文化、政治环境、政治发展,分别从心理层面和动态角度来审视政治的运作及变迁和发展;第五部分为国际政治,主要阐述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国际政治的活动规则和主体,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国际政治出现的新特征和新变化。

    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政治的起源和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