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 第三章 为什么我们的蔬菜这么贵(2)

第三章 为什么我们的蔬菜这么贵(2)



        T/xt.小/说.天+堂
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会使中国失去粮食定价权,给中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被  动。于是,在国际粮价高涨的情况下,中国阻断了国际市场向国内的传导通道,暂时保持了国内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中国粮食生产对外依存度虽然较低,但中国化  肥生产中硫磺与钾肥高度对外依赖,国外有可能通过提高肥料成本,抬高中国粮食价格。

一家跨国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在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居垄断地位,占中国市场份额的60%~70%。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然后再建立或收购面粉厂、大米加工厂,用植物油的销售渠道进入粮食消费市场,这是一条明显的布局式的战略路线图。

业  内某权威指出:世界四大粮商一方面建立粮食加工流通企业,一方面开始寻找粮源。中储粮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储备企业,是四大粮商合作的首选对象。三年后四大粮  商会成为中国粮食加工销售的龙头。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普遍存在外资优于内资的思想,给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即使跨国粮商  不与中储粮合作,他们也能找到粮源。

这位权威人士又透露出我们的短板:目前,中储粮  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源控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却没有粮食加工业务。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却不能掌控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华粮集团虽然在中国属于比较大  的企业,但实力与跨国公司不能相提并论。目前中国粮食市场调控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只有储备,没有加工品和销售的控制,这样就会给调控带来风险。

粮  食安全的关键在加工流通领域,跨国公司想用低价粮食冲击生产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掌握了粮食加工流通,就掌握了粮食制成品的定价权,这会影响到中国粮食市  场的调控。跨国粮商不仅有强大的资金优势,而且通过食用油已建立起营销网络,并树立了一系列品牌。他们利用这些优势,与中国粮食加工企业竞争,会有很强的  杀伤力。

本文摘自[英]拉吉'帕特尔(Raj  Patel)的《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