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孙子传 > 第50章 四族谋乱 孙武奔吴(5)

第50章 四族谋乱 孙武奔吴(5)



  这是田、鲍、栾、高四族先辈所发生的一场殊死搏斗,随着时光的流逝,虽说横沟越淤越浅,隔阂越缩越短,但毕竟疤痕犹存,症结尚在,如今高昭子欲联络一体,共对晏婴,其难度和工作量,不言而喻。

  一日,田无宇对齐景公说:“群公子向被高虿所逐,实出无辜,宜召而复之。”齐景公当然举双手赞同,于是田无宇以齐景公之命召子山、子商、子周等回临淄,一应器用、幄幕、衣屦,皆由无宇解囊赡置。诸公子得归旧国,已经不胜欢喜,又见生活所需,衣食所用,无不完备,皆田无宇所赐,一个个感激得热泪盈眶。田无宇又大施恩惠于天下,凡王孙公子中之无禄者,尽散资财以助之;访得国中有贫弱孤寡者,遣人将五谷分送至家;凡有借贷,皆大斗出,小斗入,贫而无力偿还者,即焚其贷券。如此以来,国中无不颂田氏之德,纷纷愿为效死而无憾。

  晏婴见民心悉归田氏,劝景公宽刑薄敛,兴发补助,遍施恩泽于民,以挽留人心。齐景公未接受晏婴的这一建议,但却疏远了对田无宇的恩宠与信赖,因而田氏之族,无不抱怨晏婴,这是参与高昭子谋乱的思想基础。

  虽为父子,孙凭与孙书不同,他机敏善辩,胆识过人,外交场合,屡建功勋,疆场征战,令敌闻名丧胆。然而,他刚愎自用,孤傲不逊,与人交游,极不随和,群僚敬而远之。与晏婴政见不合,每每争辩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如此以来,孙凭虽身为大夫,却终不被重用。人难有自知之明,孙凭对自己的短处,毫不认识,把这笔账全都记到了晏婴的名下,因而在高昭子谋划的这场以反晏婴为主要目的的动乱中,充当了主力,而且是赤膊上阵,不似高昭子那样隐秘。如今孔子师徒不肯上圈套,已经离齐;欲发动杀死或驱逐晏婴的暴乱,找不到理由或借口,且条件尚未成熟,阴谋已经败露,不知晏婴将采取怎样的清洗政策,为免获罪,参与者纷纷出逃。孙书业已告老在家,不问政事,更未参与这一活动。他屡屡有功于国,堪称德高望重之元老,料晏婴奈何他不得。高昭子反晏婴,孙凭首当其冲,堪称罪恶昭彰,必须赶紧出逃,否则必遭诛灭。然而孙凭固执成性,以为好汉做事,应敢做敢当,站着一根,躺着一条,一任晏婴发落。孙武虽在专心著《兵法》,与此事毫不相干,但他是孙凭的独生子,恐株连治罪,不走凶多吉少。孙府上下,争议多次,最后只有孙武携眷属离家出走。

  孙武离家,虽不像抄家灭族那样,后有追兵,前有拦敌,但毕竟是出奔逃难,难能从容不迫,然而所著之《兵法》十三篇,以及有关资料,却不会忘记携带。

  一日清晨,家丁护送数辆车出城,后跟奴仆若干,观者皆以为是孙府太太、小姐出城走亲访友,或游山玩水,车上乘的是眷属,载的是细软、器物和书籍。辰时过后,孙武跨上骏马,手持强弓,肩背矢菔,后跟仆从,大摇大摆地到牛山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