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孙子传 > 第66章 武淬砺 伍员造访(1)

第66章 武淬砺 伍员造访(1)



  孙武爱上了钓鱼,遂成嗜好,常带家奴来此垂钓。为了生活上的方便,他买了一只小舟,自己划桨,泛舟来往。他有时朝出暮归,有时以舟为家,在岛上连居数日。钓鱼能散心,修养人的性情,使人清心寡欲,因而减少烦恼,且有利于静心、忍耐、不急躁等性格的形成,这大约是孙武爱上了钓鱼的主要原因。春去夏来,阴雨连绵,不见天日。梅雨难败孙武的垂钓雅兴,他照样泛舟出湖,驶进茫茫的雨帘迷雾,去寻找那山嘴,那湖湾。他头戴竹笠,身披蓑衣,坐于岩石之上,眯起双眼,一任风吹雨打。蓝天不见了,青山隐匿了,镜湖破碎了,渔船入港了,鹬鸥归巢了,花香随风飘散了,眼前只有白茫茫的一片,一片白茫茫。起风了,狂风在湖面上奔窜,在山岛上怒吼,狂暴而肆虐,浊浪排空,疯狂地扑向山嘴,去吞噬那铸在岩头上的垂钓者。突然,有喊声逆风浪而来,逐时渐近,由隐约而清晰。又过一刻,迷蒙的湖面上现出了一叶小舟,颠簸于波谷浪峰中向这边驶来,迅速靠岸。有人呼喊着孙武的名字跳下船来,扑向孙武,号啕大哭。孙武不觉大惊失色,仿佛于冥冥中见了鬼怪一般。扑在他怀里的这个人,分明是临淄府上的家臣阎刚,他年近半百,五大三粗,虎背熊腰,两眼总是闪着犀利的光。他无限忠于祖父,祖父视其如己出,彼此亲密无间,相得甚欢。远隔千山万水,阎刚为何突然来到身边,而且是在这样阴霾梅雨,阴风浊浪的天气里,莫非真的是时运晦气,昼日见鬼吗?他这样想着,不禁将阎刚推出前怀,愣怔怔地盯着他。阎刚被盯糊涂了,瞪大了惊异的双眼问:“怎么,三年两载不见,大少爷就不认识我阎刚了?”

  “你,你真是阎总宰,阎刚兄弟吗?”孙武上下审视着阎刚,似痴若呆。

  看这姿态,见这神情,阎刚很感不安,在这样神怒魔悲的鬼天气里,大少爷还要抛妻别子,冒着生命的危险,漂泊过湖,来这凄风苦雨中受罪,莫非他眼下已经精神……不等阎刚想完,孙武猛扑过去,依偎在阎刚的怀里,孩子似的大放悲声,涕泪交流。孙武在想,既然总宰不远万里寻到这里;一见面便热泪纵横,定然是家遇不幸,不是祖父归天,就是父亲遇难,抑或是母亲病故,因而悲痛欲绝,挥泪如雨。

  人的情感是相互感染的,阎刚见孙武如此哀凄,泪流不止,认为必定是离家后饱经凌辱,受尽委屈,思念亲人,才这样六神无主,七窍失控。行动不知所之。想当初,这是何等聪慧睿智的一个,如今竟落得这般模样,怎不让人痛心疾首,故而泪流如瀑,主仆相抱,悲痛不已……

  不知哭了多久,是陪钓的家奴将二人劝住。其实,他们纯系是空悲一场,哭之莫名。孙武携眷离家出逃,两年多杳无音讯,全家人放心不下,派家臣阎刚前来探询。阎刚告诉孙武,祖父孙书,虽年逾八旬,但四体康直,精神矍铄,正在颐养天年。父亲孙凭,虽参与高昭子一伙的反叛活动,但因晏太宰的宽宏大量,不与计较,深受教育和感动,积极配合晏婴整顿朝纲,他分工外事活动,正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母亲范玉兰,因笼罩家庭上空的云消雾散,心境开朗,身体也日渐康复,颇有青春焕发之感。全家人的共同心思,便是惦念离家出走的晚辈,日思夜梦,寝食不安。

  听了阎刚的一席介绍,孙武喜出望外,心灵上的重石坠地,不觉又是一阵热泪挥洒。不过,这次不是痛苦的泪水,悲伤的泪水,而是喜悦的泪水,激动的泪水,他抓住阎刚的双臂在雨地里转圈,左转一气,右转一阵,转过之后,命家奴收拾渔具,立即返航,哪怕风暴雨狂,葬身鱼腹,也在所不惧。一行人兴冲冲回到家里,孙武吩咐妻子杀鸡宰鹅,具宴欢饮,一为洗阎刚那一路风尘,更为庆孙家祸避人安。离家以来,孙武虽常饮酒消愁,以酒解闷,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妻子在一旁看着他喝个痛快,不劝阻,不责怪,因为他今天实在是太高兴了……

  三天以后,全家人开始议论回归故里的事。归心似箭,都恨不得立刻拔锚启程,旋即与长者团聚。阎刚带来了孙书对齐国政治形势的分析,他说,齐国眼下是稳定的,正义战胜了邪恶,但这是暂时的现象,晏婴年岁已高,将不久于人世,待不久晏婴归天,各派政治势力必然又是一场争斗和混战,胜负难料。即是说齐国正处在火山口上,随时都有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的危险。他让阎刚叮嘱孙武,既然已经远离这是非之地,就暂且不要回国,以免不久事变,又会卷入漩涡。孙武对祖父素来崇若神明,他觉得祖父对齐国政治形势的分析,完全贴近实际,既然祖父有命,便取消了偕阎刚一同归返的念头,修一封长信,详叙别后情形,让阎刚带回。阎刚休息数日,饱览江南风光后,踏上了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