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李嘉诚的智慧 > 第11章 广纳雅言兼听则明

第11章 广纳雅言兼听则明



  李嘉诚如何领导下属,如何与下属相处,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李嘉诚从几个方面做了回答。

  首先,他提出好员工的标准。李嘉诚坦率地说:“在我公司服务多年的行政人员,有的已工作了很多年,有些更长达30年,什么国籍都有。无论是什么国籍,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现,对公司忠诚,有归属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考验,就能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他强调指出:“忠诚犹如大厦的支柱,尤其是高级行政人员。”他还补充说:“在我两个儿子加入公司前,我的公司内并没有聘用亲属。我认为,亲信并不等于亲人。”

  第二,他强调好的企业一定要有好的组织。他深有感触地说:“机构大必须依靠组织。在二三十人的企业,领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当规模扩大到几百人,领袖还是要参与工作,但不一定是要走在前面的第一人。再大便要靠组织,否则迟早会撞板,这样的例子很多,100多年的银行也会一朝崩溃。”

  第三,他的管理模式融合中外,既讲科学,又重感情。他认为:“美国科学化的管理有它的优点,可以应付急速的经济转变,但没有人情,业绩不太好时进行大规模裁员。我们做不出,因为会令员工没有安全感,也会导致许多人突然失业。我们糅合两者的优点,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保存员工的干劲和热诚。我相信可以无往而不利。”

  一个人的智力总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借用“外脑”,扩大自己的智慧圈,就可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局。

  李嘉诚曾郑重地对记者说:“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我有今天的成就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我身边有300员虎将,其中100人是外国人,200人是年富力强的中国香港人。”300员虎将,除李嘉诚的左膀右臂外,便是总部与分公司的负责人,以及在长江系挂职或未挂职的“客卿”。

  “客卿”之中,就数大牌律师李业广与当红经纪杜辉廉两人的影响最大。其中,李业广不仅是“胡关李罗”律师行合伙人之一,还持有英联邦的会计师执照,属于“两栖”专业人士,在业界有着很高的声誉。

  李嘉诚之所以重用李业广,是因为敬重李业广的博识韬略。长实的不少扩张计划,就是两李“合谋”的杰作。李业广做事一贯甘处幕后,保持低调。直到1991年,李业广出任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董事局主席后,才突然一鸣惊人。因为香港证交所董事局主席的位子可不是人人都能坐的,在他之前任联所主席的个个都是名满商界、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

  《明报》记者在一次采访中问李嘉诚:“您的智囊人物究竟有多少?”

  李嘉诚说:“有好多吧。凡是跟我合作过、打过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数都数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

  这位记者大感惊奇,不知李嘉诚此话从何而来。

  原来,当初李嘉诚在发售新界的高级别墅群时,曾委托《明报》旗下的广告公司做代理商,这家广告公司便派人去别墅现场察看。

  广告公司的人见到这些高级别墅已全部落成,确实十分漂亮,颇具欧洲的典雅风格,又不失中式的豪华。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四周的道路还没修好,而且恰好这天下大雨,走起路来泥泞不堪。

  李嘉诚这些日子很忙,也没去看过,知道已建成了就打算立刻发售。

  广告商到现场察看过之后,向李嘉诚提议:能不能稍迟些日子,等路修好,装修好几幢示范房之后再正式出售?这样不但售得快,售价也可标高。

  李嘉诚马上按照广告商的建议去办,效果果然不错。

  后来在修建大坑龙华花园时,李嘉诚接受了这一经验教训,在发售前就修好路,还在四周种上了美丽的花木,楼卖得更是出奇的好。

  广采博纳,吸取众人的好主意,这便是李嘉诚超人智慧的源泉。

  李嘉诚自己不仅善于广采博纳,融合众智,而且也这样要求下属。他说:“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地清楚,我也一样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资讯一起研究。因为始终应该集思广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微乎其微,这样,当各人意见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绝少有出错的机会了。

  “我很不喜欢他们说些无聊的话,开会之前,我会预先几天通知他们准备有关资料,到开会时,他们已经预备了所有的问题,而我自己也已准备妥当,所以在大家对答时,不会浪费时间。”

  即使是超人和天才,终究也是人,也有力所不及和大意疏忽的事,李嘉诚的超人之处在于他能够以其超人的脑袋集思广益,力求圆满。

  机构大必须依靠组织,在二三十人的企业,领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当规模扩大到几百人,领袖还是要参予工作,但不一定是要走在前面的第一人。再大便要靠组织,否则迟早会撞板,这样的例子很多,100多年的银行也有一朝崩溃。

  ——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