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 > 第38章 经典佛教故事精粹(11)

第38章 经典佛教故事精粹(11)

    老人笑了笑,对使者说:“我也是在做生意。”

    使者更加奇怪了,他仔细地看了看老人周围,确实没有什么货物。他继续问道:“那您在做什么生意呢?”

    老人回答:“我嘛,在这儿卖智慧呢?”

    “您卖的智慧是什么?值多少钱?”使者问。

    老人打量了一下使者,慢条斯理地答道:“我的智慧要五百两金子呢!你要是先把金子称出来,我就把智慧告诉你。”

    使者心想:这真是新鲜事,还有出卖智慧的。在我国的市场上还没有见过,不妨买下来,回去有个交待。于是,他称足了五百两金子交给老人,老人就把智慧告诉给他。原来这智慧是四句话,二十个字:“遇事多思考,尽量不发怒。目前用不上,自有见效处。”使者觉得花五百两金子买四句话,太不上算了。但已经成交,只好把这四句话熟记心中,告别老人回国了。

    使者回国要路过自己的家。到家时正是半夜,家人已经熟睡了,进了门,借着月光,使者瞧见自己妻子的床前放着两双鞋,顿时怒上心头,心想肯定是妻子乘自己出门在外,与人私通。其实他的妻子并没有私通,而是这天突然发病,他的母亲前来照料,晚上就睡在一起。床前的鞋是她们婆媳两人的。可使者并不知道这些,正想发作,猛然想起了老人的那四句话,于是他反复念诵这二十个字以平息自己的怒气。这一番咕噜,把母亲惊醒了,她觉得这声音好像是自己儿子的,连忙问道:“是儿子回来了吗?”使者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母亲和妻子睡在一起。他马上跑出房间,快活地叫道:“太便宜了!太便宜了!”

    母亲大为惊奇:“你出国买了什么东西了,怎么老是说便宜呀?”

    使者跑回房间、,拉着母亲的手,轻陕地答道:“我的妻子和母亲,一万两金子我也不能卖给人家,可今天靠五百两金子的智慧之言就得以保全,这岂不是太便宜了吗?”

    《天尊经》说得好:“一句话的帮助,其好处往往超过千两黄金。”

    ——据《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王子即位

    从前,有一国家的王子,刚满七岁那年,就被送到深山去求仙学道。所以他不知道朝廷中文武百官各自的任务和分工。

    后来,国王仙逝了,没有人继承王位。大臣们就在一起商议:“先王在世时,曾送王子去山中修炼。他本来就是王子,在山中又修炼了多年,肯定有道行。立他做为我们的国王,天下就有依靠了。”

    于是,他们率领全国的臣民,到山里去求见王子,并拜他为王,让他坐上了国王的御辇,回到了本国。

    大臣们命令御膳官,准备丰盛美味的食物,供新王享受。

    新王哪见过这样的食物,所以,他对御膳官很佩服,觉得他有能耐。后来他想要什么,想干什么,都去找那位御膳官。

    大臣们急了,对新王说:“大王,文武百官,各有各的职责。御膳官只管饮食,御衣官只管衣服,至于冥事、宝藏等等,各有主官员。可不能因为食物可口,而把一切事务都责成一个人。”

    同样,各种经典各有各的主旨和根据,我们不能擅一而废它。

    ——据《杂譬》南海三鱼

    南海突然涨潮了,海水漫溢到了岸上。有三条大鱼,被潮水冲到岸边的浅水里。鱼儿们互相商量:“我们三个现在遇到大麻烦了。只有一个办法才能摆脱困境,那就是趁潮水没退,我们努力逆潮而上,回到大海去。”

    可是,前面有一条渔船拦路,它们不敢靠近。

    第一条鱼用尽力气,纵身从船上跳过去了;第二条鱼伏在水草下面慢慢地游过去了,只是第三条鱼力尽筋疲,束手无策,结果被捕鱼人抓住了。

    ——第一条鱼能够考虑到后果,知道再不用力就必然受害;第二条鱼靠机智利用水草掩护也摆脱眼前的困境。这两条鱼回到了大海,保住了性命。而那第三条鱼,既丧气力,又少机智,死守着浅水,终于被捕鱼人抓走了。

    ——据《出曜经》卷三汉明帝梦遇真佛

    相传在汉明帝年间,有天深夜,汉明帝做了个奇怪的梦。他仿佛看见一位神人,身高足有两丈,高大威严,全身金黄色,头顶环绕着—道道明亮的光环,熠熠生辉。

    第二天早朝时,皇帝便将自己昨夜所梦告诉各位大臣,并请他们解释一番。大臣上前奏道:“听说西方有位神人,叫做佛,他的形容相貌正如陛下所梦,或许就是那佛。”

    皇帝为了探明究竟,便派使者去西方的天竺国家察访。使者到了天竺国。发现那里有许多经卷佛像,便带了一批回来呈献皇帝。朝廷上下,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非常恭敬地翻看这些经卷。他们发现经卷中讲到人的肉体死亡后,他的魂魄却可脱离肉体而永生,顿感惊讶万分,惧然失色。

    同时,使者还带回了释迦佛、迦叶佛、摩腾佛及优填王的画像。皇帝一看,果然与在梦中所见一般无二,便派画师将这几幅佛像临模数本,供奉在南宫的清凉台上及高阳门显节寿坊之上。

    后来,有人在京城的白马寺中的寺塔内,画了巨幅壁画,上面描绘了无数的骑马去西方的使者,以及他们在天竺国的见闻。

    ——据《法苑珠林》卷第十三老守门户

    古时候,波罗奈国盛行一种不太好的习惯:父亲年纪到了六十岁,做儿子的就要给父亲披上粗线毯子,让他离开内屋去看守门户。

    那时,有一户人家,有哥儿俩。这一年,父亲六十岁了。哥哥对弟弟说:“家里有一块粗线毯子,你拿给父亲,让他看门去吧。”

    这一家很穷,统共只有这么一块毯子。弟弟裁下了一半,递给父亲,并说:“这是大哥给您的,不是我给的。大哥让您看门去。”

    哥哥见弟弟将毯子裁了一半,便问:“你干嘛不把毯子全给他,要裁去一半?”

    弟弟说:“家里只有这么一块,不留一半,以后要用,上哪儿找去?”

    哥哥问:“留给谁用呢?”

    弟弟回答:“难道不给大哥您留半块吗?”

    哥哥问:“干吗给我留着?”

    弟弟回答:“您也会老呀!到那时候,您的儿子也会让您去看门啊!”

    哥哥不觉一惊:“我也得去看门?”

    弟弟说:“是啊,到那时,谁也替代不了您!”

    弟弟看着哥哥沮丧的样子,凑到他身边说道:“这个风俗太不合人情了,应当废除。”

    于是,哥儿俩来到了宰相的家里,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了宰相。宰相听完,深有感触地说:“你们说得有道理,我们也有年老的时候啊!”

    后来,宰相将这件事情上奏国王,国王下令:“我国乃礼义之邦,百姓以尊贤孝亲为根本。老守门户这一风俗太弊陋了。从今以后,举国上下应当孝父养母,以振兴国家。”

    ——据《杂宝藏经》怒犬投井

    从前,有一只狗来到了井边。它瞪着眼睛,翘着尾巴,耸起全身的毛,汪汪地吠着。

    一低头,它看见井里也有一只狗,瞪着眼睛,翘着尾巴,耸起全身的毛,汪汪地吠着。

    它不禁大怒,对着井里的狗狂吠。井里的狗也怒气冲冲地对着它狂吠。

    这只狗越来越气,便狂嚎着向井里扑去。

    “扑通”一下,吠声消失了。

    井边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据《说法经》阉猪的奇事

    大唐自开国以来,国力逐渐强盛,国库充实,百姓富足,商业也蓬勃地发展起来,那些南来北往的客商带来了全国各地的各种商品,有时还有国外的土特产。所以在那时,凡是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地方,一定都十分繁华,而且云集着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商人,他们各显神通,凭着自己的聪明、机巧为自己和家人积累着财富。

    那时候的怀州聚集了无数的外地商人,由于他们精明能干,所以使得怀州本地的商人日子都有些不好过了。

    怀州有一个本地商人,是做小本买卖的,由于许多外地客商财大气粗,而且带来的东西又便宜,所以很快就被挤垮了。

    有一天,他的一个也是破了产的朋友邀他一起去潞州看一看有没有合适的生意可做,正好他在家中闲得无聊,于是就答应下来。

    他收拾了东西,  第二天就随着朋友去了潞州。

    到了潞州以后,他们发现潞州的外地商人比怀州的还要多得多?已经不可能插足其中了。

    店伙计热情地请他们坐下,随后问道:“两位客官,你们想吃点什么?”

    “随便,随便。”

    两个人等酒菜上齐了以后,就借酒浇愁,俗话说,酒入愁肠愁更愁。不多一会儿,那位商人的朋友就喝得烂醉了。无奈,这个商人只好为他的朋友要了一间客房,将朋友安置好后,自己一个人又回到酒桌前喝了起来。

    这一喝就喝到了黄昏,好在这位商人平素很有些酒量,所以他只是醺醺然有一些醉意。

    当结帐时,这商人才发现,竟然没用几个钱,急忙找来伙计,对他说道:“你是不是算错帐了?这样的酒菜在我们怀州可是贵得多啊!”

    那位伙计却说道:“我算帐是绝对不会错的,要不然,算多了客人们要骂,算少了老板也会骂。”

    随后,那位伙计告诉他,酒钱是若干,菜钱是若干。

    这个商人猛地发现,酒钱和怀州大致相差不多,只是菜钱却相差太多。

    “难道是这里的蔬菜十分便宜吗?我得去看看。”

    他趁着还有时间,就急急忙赶到了市场。可是市场上已经空空如也了,大多数人都已经收了摊子。

    他扫兴地回到小酒店中,又要了一盏酒,独自喝了起来。

    后来,这商人趁伙计不忙的时候,把他叫到了自己的桌前,为他斟上一杯酒,随后向伙计问道:“你们这里的蔬菜大致怎样卖?”

    那个伙计一一告诉了他。他一听,伙计所说的价与怀州的价也差不多。于是他又问道:“那么你们这里肉价如何?”

    那伙计也认认真真地回答了。

    听完伙计的回答,他这才恍然大悟。但他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随便跟伙计吹了会儿牛,付完帐就进房休息去了。

    第二天早上,这个商人早早起了床,叫醒了同伴。他们俩用身上不多的钱,在潞州买了几只大猪,随后赶着这些猪回到了怀州。

    在怀州,他们以高出原价—倍多的价钱,把这些猪卖了出去,小小地发了一笔财。从此以后,这个商人就开始大做买卖猪的生意。他从潞州低价买下许多猪,然后雇人赶到怀州高价售出,不到半年时间,他就发了财。

    有一次,他又在潞州买下了一批猪。在这些猪当中有一只被人阉割过的猪,这头阉猪在潞州买时,花了三百个钱。后来,带到怀州以后,商人以六百个钱的价格卖给了—个屠夫。

    这年十一月冬天的时候,有一个姓李的潞州校尉从潞州到怀州出差。他办完公事后。一个人就逛到街上,想买一点肉来吃。

    当他走过那个屠夫的家时,他看见了那只阉猪已经被捆住了四个蹄子,屠夫正在霍霍地磨着刀准备杀它呢。

    当那个李校尉走近阉猪时,阉猪忽然用一种奇怪的声音对他说道:“李校尉,你是我女儿的儿子,我是你的外婆。我女儿嫁到你们李家时,你们李家还很穷,你母亲时常来我那儿要粮食,因为你们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特别是你出生以后。

    “有一天,你的母亲又来到我那里要粮食。其实这之前,我已经给过你母亲不少的粮食,可是你们家还是不够吃。你母亲的哥哥,我的大儿子他不愿意给你母亲粮食,我只好背着他偷偷给了你们家五斗米,因为我实在是可怜你们母子俩。”

    那只阉猪说到这里,突然又停住了嘴,它睁着眼睛死死地盯着李校尉,随后又对李校尉说道:“我现在变成猪身,就是为了偿还那五斗米的价。我一生行善,只是为了可怜你们母子俩这才犯了盗窃罪。现在你为什么不解救我,使我免遭宰割之苦呢?”

    李校尉早在听阉猪叫他时,就大吃—惊,后来又听了阉猪说的一番话,低头一想,确有其事。但是李校尉还是有些迟疑,毕竟他所面对的是一只猪,而不是人。可这只猪所说的又都是真话,而且确实是因为可怜自己母子才去偷了五斗米,以致投生成了猪。

    想到这里,李校尉动了侧隐之心。他叫来屠夫,然后指着阉猪对屠夫说道:“这是我的外婆,我现在要赎回她。”

    屠夫听了大吃—惊,心想怎么会有这等事,便向李校尉说道:“你怎么知道这只阉猪是你的外婆?”

    李校尉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是她刚才自己告诉我的,她对我说的一切,据我想来都是真的。”

    其实,就在那只阉猪说话的时候,那个屠夫就在不远处磨刀,他虽然也听见了猪发出的声音,但他一句也听不懂。

    所以,屠夫对李校尉说道:“如果这只阉猪真地是你的外婆,那我就把它放了,而且不要你的赎金,不过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再让它说几句话。”

    说着话,这屠夫真的解开了捆在猪蹄上的绳索。这只阉猪被解脱了束缚后,十分欢快地跳了几跳。

    李校尉这时候又对这只阉猪说道:“我来怀州出差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现在不便把你带到我所住的旅舍中去。我一时也不知道,应该把你安置在什么地方,你看我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这只阉猪马上回答道:“如今你我已经隔了一世了,况且我又是这么一个难看的样子,即便是你办完公干,也不需要带我回到潞州去。你的母亲还活着,你也有一官半职,要是让那些家乡的亲戚朋友们知道了,一定会令他们不高兴,也丢你们母子的面子。我这个样了,哪里还好意思回家见人呢!”

    说到这里,那只阉猪眼中甚至还流出了几滴眼泪。这一次,那个屠夫认真地听了听,虽然他还是没有完全听懂,但他还是听清楚了几个词。他完全相信了眼前这个校尉所说的话,随后他一摆肥厚的大手,十分慷慨地将那只猪让校尉带走了。

    李校尉和那只阉猪一起离开了屠夫家,走了不多远,李校尉再一次向那头阉猪问道:“我应该怎样安置你呢?”

    那头阉猪回答说:“这件事,你不用操心,我早就听说了,在附近的一个寺庙中有长生猪羊被喂养着,所以你只须把我安置在那个寺庙中就行了。”

    李校尉听了这些话后,心中宽慰了许多,于是他又对那头阉猪说道:“外婆,你如果有灵验的话,请你自己选择方向,因为我也是刚来怀州,好多事情还没有搞清楚,到底是哪个寺庙养有长生猪羊我也不知道。”

    那头阉猪听了李校尉的话后,就走到了李校尉的前面,为他带起路来。

    就这样,阉猪在前面走着,李校尉在后面跟着,不多—会儿就到了一座寺庙的山门前。李校尉上前扣门,马上门就打开了。一个和尚探出头来向他问道:“施主有何贵干?”

    李校尉合掌胸前向和尚行礼后,十分恭敬地说道:“我听说贵寺养有长生猪羊,因此我特地又送来一只猪,虽然它今生是猪,但在前世它却是我的外婆。我请求贵寺能够收下。”

    刚开始时,任凭李校尉好说歹说,这座寺庙里的僧人们都不愿意收留。后来李校尉给寺庙里的僧人们讲述了“外婆”会说人话以及是她自己找到这里来的神通之后,这个寺庙中的僧人才都觉得这只猪可怜,并且为自己当初的拒绝感到惭愧了。

    于是他们答应收下了这只阉猪,并且马上为它建造了一座新的猪舍,让它住了进去。

    李校尉担心夜间天冷地凉,于是又买来一块小毡子铺在猪舍中,让他的“外婆”睡觉时使用。

    这只阉猪在寺庙中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寺庙中的僧人以及来寺中烧香拜佛的俗人也都竞相用好吃的东西喂养它。李校尉也时常来看望它。

    过了没有多长时间,这个寺庙里所有的僧人都能听懂它说的话了,因此他们也时常来找它聊天,请它聊一些几十年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