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解放宁夏 > 第2章 解放前的宁夏社会历史状况(2)

第2章 解放前的宁夏社会历史状况(2)



  1934年秋,宁夏推行保甲制。这种制度成为套在劳动人民脖子上的沉重枷锁,抓兵、征粮、派捐、纳税都是通过这个保甲组织体系进行的。1940年,国民党宁夏省政府在全国首家实行国民身份证制度,设卡盘查来往行人,突击检查户口限制人身自由。

  1934年秋,国民党宁夏省政府民政厅在平罗县以保甲编组为试点进行人口调查,当年全省人口为1002876人,共编642个保,8471甲,统辖123715户,有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壮丁292762人,因而,国民党宁夏省政府即以此作为征兵的依据。连年征兵,致使宁夏省人口在几年之内急剧外流,人口锐减。

  五年间宁夏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1)1934年和1935年,马鸿逵征了两次壮丁,加上种种苛政,造成人口大量外流,而银川城乡富家子弟在天津、包头、平凉、兰州、凉州等地坐庄、做买卖、上学不回宁夏,沿甘肃交界各县中卫、中宁、同心等地的农民纷纷逃往凉州、海原、固原、靖远各地,沿绥远蒙旗交界各县逃往定远营、五原、临河、包头等地,还有一部分农民和青年进步分子参加革命走向陕甘宁边区,全省每年逃往外地的有2.5万人左右。(2)1935~1936年,红军解放了盐池的一区、二区、三区和同心县的部分地方,人口约5万人。(3)1934~1937年,4次征兵人数为3.4万人,从1934年到1937年,宁夏人口减少了20多万,1938年减少70多万。人口的锐减,必然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多,致使农业生产凋敝。

  为了加强对宁夏人口的控制,国民党宁夏省政府控制人口外流的办法是:(1)对逃兵进行搜捕,跑两次者一经抓获枪毙。(2)要求各地方政府勒令宁夏籍户民返乡。(3)制止青年学生外出上学,严禁宁夏学子外出上学。(4)命令商人把在外地经商的子弟叫回来。

  1936年,国民党宁夏省政府为了加强保甲组织,各县增设联保主任,各联保又增设书记1人,作为专职人员每月支给薪饷,厉行保甲规约,明确规定:“于本保辖境内出入要道,设卡盘查行人,并设哨守望,派人侦谍”。并办理联保连坐,兄逃弟顶,父逃子替,一户跑由族中负责,以连坐治罪相威逼。更惨的是每逢“验兵”,很多人砍断手指、脚趾,有的用毒品摧残身体,甚至还有用针刺瞎一个眼珠等方法躲避征兵。受害者及家人为此不时喊冤告状,马鸿逵的汽车一出门便有许多老弱孤寡沿途拦阻。马鸿逵下令:“再有人拦汽车告状,枪毙县长。”各县一听说马鸿逵来本县视察便密布岗哨,不让老百姓在公路上等候。

  (第三节)开拓兵源连年征兵

  1933年,马鸿逵从河南带来的部队仅有1.2万人,蒋介石当时不准马鸿逵私自在地方征兵,扩充武力,以防作大。但马鸿逵却偷偷摸摸地在5年之内征了4次兵。1934年春,孙殿英率10万大军由绥远攻打宁夏,马鸿逵联合青海马步芳、中宁马鸿宾共同抗孙。马鸿逵对宁夏地方人士扬言:“孙殿英是土匪,有众10万进入宁夏残害地方,宁夏百姓应该拿上枪杆保卫家乡……”当年就征了8000名壮丁,这8000名壮丁被编为4个保安团全部参加了抗孙战斗。尤以满达桥之战4个保安团官兵伤亡重大。战后,孤老寡妇围住马鸿逵的汽车喊天呼地要儿子,马鸿逵却说:“问孙殿英要去。”在“孙马”大战中,马鸿逵深知宁夏省没有10万之众的军队今后是不能抵抗外来大军压境的,因而从1933年到1949年的17年中,在一个人口不到100万人口的边陲宁夏省,马鸿逵征兵达16次之多,平均每年一次,征兵达10万人。为了扩充兵源,国民党宁夏省政府每年征兵8000~10000人,名为地方壮丁训练队,实为正规部队的预备队。国民党宁夏省政府还把全省划为3个警备区,金积、灵武、盐池为一个警备区,司令部设在吴忠堡;中卫、中宁、同心为一个警备区,司令部设在中宁县城;宁夏省城、宁朔、平罗、磴口、陶乐为一个警备区,司令部设在宁夏省城银川市。警备区与正规军无甚差别,只是枪械较少,自备吃穿。

  1940年,国民党宁夏省实行新县制,全省进一步扩充了保甲组织。乡设民政主任,甲、保、乡、区长都是有薪金的专职人员,每年保甲费达40万元之多。为了控制宁夏人口流动,有充足兵源,国民党宁夏省政府绘制了一种“户籍图”,由宁夏地政局印制的五百分之一缩制地图。由各保甲按注明户号将不动户宅绘制成图,然后由图寻查能动的人,由不动及于动,由户而及于人。1941年,国民党宁夏省政府在全省开展大检查,发现759人没有按手续办理入户受到处理。有一次,一个逃兵通过了永宁县望远桥、王洪堡甲长岗哨,到了中卫县被甲长捉获,马鸿逵亲自追问逃跑经过的路线,随后将望远桥、王洪堡两个甲长枪毙了,由此可见为了控制宁夏人口流动,马鸿逵采取措施之严厉。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宁夏省政府以“兵役法”为保障,根据国民党中央“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年在18岁至45岁的壮丁,轮番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的规定,1938年、1939年继续征兵两次。凡家有两名以上合格壮丁均要参加抽签,并且制订了“大配小、小抬大、三代合一户、五世不分家”的规定,严格限制分家析产。1940年以后又整顿保甲,查编户口,其中心任务就是“并户”。“并户”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双丁数目,开拓兵源。据统计,宁夏在8年抗战时期征兵总数达4万人之多。

  解放战争时期,马鸿逵为了阻挡我中国人民解放大军,扩大部队,1947年征兵6300名,1948年征兵1万名。因兵源枯竭,马鸿逵下令在全省各户不分单丁、孤子,只要符合年龄,抓、雇都得当兵。为了补充兵源,宁夏各中等学校的学生也难逃厄运,大批正在上中学的学生不到当兵年龄也被迫拉去当兵。家中有55岁的男人剃了胡须也得应验,15岁的少年被征入幼年营训练当兵,全省15岁到55岁的男人一律编入国民党的部队中,每天集训两次,不经队长批准任何人不得自由流动。陕北的三边之战,援榆林的袁大滩大战,马鸿逵一部遭重创被歼。战役结束后,马鸿逵为防止宁夏士兵临阵脱逃,规定每一逃兵查出是哪个县,哪个县的地方保甲就要出兵5名,逃跑一个当官的地方保甲就要出兵10名,被抓来的新兵组建了一个新兵团,宁夏老百姓称之为“讹兵团”。

  连年征兵结果,致使宁夏农村失去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耕地无人耕作,田园荒芜,城市凋敝,经济落后,宁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据1940年国民党宁夏省政府民政厅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1935年全省人口共计1002876人,到1939年下降为772808人,减少近23万人,占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到1949年宁夏解放时,人口下降到62万人左右,在全国来说人口下降都是罕见的。

  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在美国洛杉矶市谢世,终年78岁,临危犹嘱其夫人刘慕侠女士,务归葬骸骨于故国,却也是节义懔然,足以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