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刘邦 > 第18章 斩蛇起义(2)

第18章 斩蛇起义(2)

    刘邦善饮酒,但酒喝多了也会不胜酒力。

    在酒精的作用下,刘邦先是兴奋,接着便是难以自控了。刘邦找到一个较为平坦的地方倒地便睡。及至醒来,已是鸡声连唱,天色大亮。

    就在那个月夜,刘邦斩蛇之举衍化成两龙之战……

    传说,刘邦离开死蛇之后,死蛇之地就传出老妪的哭声,声音凄惨。见到路人,老妪便向其哭诉缘由:我儿是白帝子,化蛇当道,被赤帝子斩死。

    这段列入正史的传说有十分明显的隐喻:白帝就是秦朝天子,赤帝无疑就是刘邦。

    刘邦自然喜欢这个传说,于是,在起兵抗秦时,所用旗帜均是赤色——红色。

    有人为此作了一首诗:

    不经冒险不成功,

    仗剑斩蛇气独雄;

    漫说帝王分赤白,

    乃公原不与人同。

    传说终归是传说,美妙的传说掩盖不了刘邦斩蛇之时的窘况。此时的刘邦走投无路。

    路在何方?有一条:逃进深山,暂时避祸,以后再静观势态的发展。

    于是,沛县附近的芒山与砀山之间,便成了刘邦与十几位兄弟的“家”。

    刘邦一走了之,倒霉的是在家的妻子吕雉。

    刘邦已离家多日了,音信皆无,吕雉焦急万分。

    与吕雉同样焦急的还有一人:沛县县令。按时间推算,刘邦早该回县复报了,可左等右等根本没有刘邦的影子。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县令心中萌生。不能再等了,找!县令在惶惑不安中下了决心。

    于是,几个衙役四出打探刘邦的行踪。

    派出探子很快就回来了,并带回糟糕的消息:刘邦放跑了囚犯,藏匿于芒砀山间。

    “好小子,你这不是要我命?”沛县县令自知吃罪不起,心里暗暗叫苦。

    “来人哪!马上到丰乡捉拿刘邦的妻子。”县令为了推卸责任,竟把与吕雉沾亲带故这一事实置于脑后。

    几个官差很快就赶到刘邦家里,刘邦的妻子吕雉就糊里糊涂被带到县衙。

    开始,吕雉并没有害怕,她相信县令会为他撑腰做主,对她网开一面,毕竟,吕雉的父亲与县令是挚交。

    但是,吕雉想错了,她不知道一个长期混迹于官场的人是不会因友谊而引火烧身的。一个官僚心目中的友谊,不过是向上爬的阶梯,如果重情义已成为向上爬的障碍,他们定毫不犹豫抛弃它。

    秦律中有“连座法”,一人犯法,家人必须牵连。吕雉被打入沛县监狱。

    真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无依无靠的吕雉开始经受自有生以来最艰巨的磨难。

    生活苦些尚能忍受,长期的田间劳作,已经磨练了吕雉的韧性。使吕雉无法忍受的是来自狱吏的凌辱。

    吕雉出身名门,容貌娇美,即使嫁给刘邦后常经日晒风吹,但风采依旧。

    美丽的容貌既是资本,也是灾难的来源,当女子处于顺境时,美丽的容貌是人人羡慕的资本,但处于困境时,则是令好色之徒垂涎的灾源。

    置身狱中的吕雉常受狱吏的骚扰。

    “小娘子,刘邦跑了,你还受他牵连,你再死心塌地跟刘邦,不是白苦了一生,也枉有这可人的小脸。”一个经常在吕雉牢外转悠的狱吏觉得有机可乘,便想占便宜,他见吕雉沉默不语,便话锋一转:

    “小娘子,大哥给你指条生路,你别等刘邦了,你嫁给我吧,我好赖有份官差,保你吃香的,喝辣的,你看怎么样?”

    说完,狱吏用色眯眯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吕雉。直看得吕雉低下头,巴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才摇摇摆摆地走开。身陷牢狱,受命他人指派,猪狗不如。活,活不得;死,死不成。吕雉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无论得罪了哪一位狱吏,她都没有好果子吃。她忠诚于刘邦,但又必须巧妙周旋,使可能成为灾祸的美色,化为可以利用的天生优势。吕雉不时为自己的处境可悲,但她要用美色特有的引力,将居心不良的男人变成她生存的保护伞,就必须这样做,还要做得天衣无缝。

    “大哥,你的话也不无道理,可我身陷牢狱,身不由己,不管作何打算,只能等出狱再说。”

    吕雉用不软不硬的言词,给狱吏一个非应、非拒的回答。拒绝了狱吏的“美意”,又为狱吏保留一丝希望,以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吕雉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出众的天才,在一些人看来有些棘手的问题,吕雉常常会游刃有余。

    正因为如此,刘邦死后,吕雉凭着过人的本领,以皇后的身份,将大权独揽。

    更多的狱吏,每天对吕雉污言秽语。吕雉则嬉笑怒骂,沉着应付。即使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吕雉也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