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刘邦 > 第76章 战争,在得失间延续(3)

第76章 战争,在得失间延续(3)

    一切都跟真的一样。对于英布一类的庸人,可以随便操纵。

    明眼人看来,刘邦的戏法或许不太高明,但已经换来了英布对天盟誓,要誓死为汉王效命。

    项羽有时太过斩尽杀绝。英布的妻小作为他的替罪羊全部遭到了杀戮。

    在这个问题上,刘邦看得更远,死有时比活着更轻松,他不会让仇敌便宜地死去。

    英布报仇心切。刘邦于是命他赴楚作战。许多迹象显示,楚汉之间要打一场大仗了。

    破坏对方的粮道,是争取战争主动的一种常用办法。

    项羽发兵截阻汉军粮仓,军粮损失很多。

    截粮成功后,项羽大军的矛头直指汉军总部荥阳。

    眼看辛苦经营的荥阳濒临灭顶之灾,刘邦寝食难安。

    百无聊赖之际,郦生献上分封六国后嗣之计,刘邦糊里糊涂地接受了。

    张良入殿拜访,听说此事,陈述了八条不可行的原因,刘邦听后汗出不止,竟连口中的饭都喷了出来。

    刘邦暗自庆幸张良的及时来到,避免了一场大错。郦生因错误的分析遭到了刘邦的训斥。

    刘邦尊重有才识的人,看重他们的建议,不避亲疏,正确的坚决采纳,谬误的及时纠正。有多少人乞望君与臣之间能有这样的际遇呀!

    张良这一次也没有解救荥阳之困的好办法。

    解荥阳之围的第一功臣当数陈平。

    陈平年少时就喜好读书,胸中怀有主宰天下的远大志向。

    秦末农民战争的洪流也将之挟裹进去,起初他尊魏王咎为主,后又投至项羽麾下。关中分封后,殷王司马卯一度叛楚,陈平受命平定之,被提升为都尉。刘邦灭殷,司马卯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害怕被杀,加之认清项羽的暴虐本性,陈平毅然只身不远千里投到刘邦门下。汉王身边于是又多了一位文武双全的谋臣。

    陈平的出现,对刘邦来说是福,对项羽则是祸。

    汉王不怕与项羽交锋,不怕他的千军万马,他怕范增,怕锺离昧等项氏死心塌地的忠臣。

    陈平了解刘邦的心思。

    刚愎自用,好猜忌是项羽的个性特点。针对这些,陈平找到了破敌之法。

    其实,陈平的办法屡试不爽,并且再也简单不过。反间计,任何年代的战争中都被利用过。

    刘邦爱财,但他舍得拿出巨金,去贿赂楚军,让他们散布谣言,诋毁股肱忠臣。

    钱不是万能的,有时却可以通神。

    四万两黄金,使锺离昧失去了项羽的信任。

    对亚父范增,项羽信赖依然,而且听从范增的建议,将荥阳围得更严。

    汉王在这种形势下,担心守不住荥阳。便致书项羽讲和,愿以荥阳为界,划分地盘。

    处于优势的项羽当然不愿讲和。太按原则办事了,项羽礼尚往来,不杀汉使,又派一名楚使进入荥阳城中探听虚实。

    这样又中了陈平一计。

    楚使在汉营受到了太牢之礼。

    汉王、陈平借机诬陷范增是私通汉方的主谋。

    楚使一五一十把在汉营的所见所闻报告给了项羽。项羽再也无法面对他的“亚父”了,耳听为虚,眼见总为实了吧。

    暴怒之下的项羽要抓范增质问。

    身边的几个谋士劝住了他。

    “治罪要有真凭实据,来自汉营的所谓证据难说不是刘邦编造出来离间大王与亚父的。”

    就此看来,陈平的反问计很可能被拆穿。

    项羽听从大家的意见,忍了又忍,才没向范增发难。

    人人都明白,唯独范增蒙在鼓里。不存半点私心的心里,一门心思地想着为项羽灭掉刘邦。

    眼见项羽对改打荥阳城懈怠下去,范增心中焦虑万分。

    “时间就是一切,请大王火速破城。”

    面对范增的肝胆之言,项羽沉默不语。

    厚道之人,情急之时说的话更加激越: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可怜的范增又提起了鸿门宴上项羽不听劝告纵虎归山。本来心中憋足闷气的项羽一下子爆发出来:

    “你叫我快攻荥阳,我偏不!我真担心,可能荥阳攻不下,我就已经死于你手了。”

    项羽不着边际的话使范增摸不着头脑。

    他愣愣地看着项羽。

    “项羽从来没对我说过这种话,这是怎么了?”

    一定是谗言离间。

    年事已高、德高望重的范增也忍耐不住这口气。

    他对项王朗声说道:

    “天下事已经大定,愿大王好自为之!”

    “我年纪太大了,也该退休,不想颐养天年,只求能回葬乡里。”

    范增走了,项羽也没挽留。

    范增临行之际说了许多话,项羽耳边反复回荡的只有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