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 > 第1节:热脸不贴冷屁股

第1节:热脸不贴冷屁股



        让大家的情绪一同起飞

差的推销员是上门背书给你听。

打电话推销的,

常让你觉得那是一架会呼吸的机器,

听了就有气。

■我们是诗的民族

有人说朗诵诗是国粹,有人说是十足的肉麻。

如果请我评论,我要说:两个都对。请别说我是两边都不得罪的乡愿,先听我细细分析:

朗诵诗当然是国粹。想想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怎么来的,那是在诗会中,大家饮酒作诗时写的。古人拿作诗当游戏,以前甚至有击鼓催诗诗题公布,非但限时完成,而且打鼓催你写,时间愈紧迫、你愈紧张,他鼓打得愈急,结果原先有灵感的,都被急得满头冒汗,写不出来了。

诗作出来之后怎么办?只是张贴出来或大家传阅吗?错了!你还得朗诵。拉着调子吟唱,摇头晃脑地吟咏,等着下面喝彩或喝倒彩。

我们是诗的民族,只是除了少数传统诗社,现在的人已经很少听朗诵诗了。所以那些听不惯的人,是真正不习惯。好比看地方戏曲,觉得索然无味,一句也听不下去的人,常因为看不懂。

■好肉麻的朗诵

至于觉得肉麻,也有理。

连我这个以前专教朗诵诗的人都曾经觉得肉麻

有一回,我把学生朗诵的录音带拿回家听,录音机一开,冒出一句尖而高亢的冉冉而起东升的朝阳。

天哪!我的鸡皮疙瘩从头顶一直冒到脚心。暗想,不得了!怪不得有人骂朗诵诗造作,居然连我自己都有这样肉麻的感觉。

可是当我把录音带倒回,由第一句开始听,再听到那句冉冉而起东升的朝阳,却又怎么听都觉得对了。

为什么我听第一遍会觉得肉麻?

因为我忘记倒带,变成由录音带的结尾听。朗诵的人的情绪好像飞机起飞,先滑行好长一段距离,等到动力够了才起飞,当我由结尾听,好比没经过滑行,就一下子爬升,当然会摔下来。

也可以说,我的情绪没有经过前面的酝酿,以我的平静心态,一下子听到那激动情怀,当然会起鸡皮疙瘩。

■让大家的情绪起飞

我今天提这件事,是要告诉大家,想说话感人,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让听众的情绪能跟得上。

有必要时,就算心里急,也得忍着。你要娓娓道来,慢慢营造气氛,就像让听众搭飞机,先好好滑行一段,再跟着你一飞冲天。愈是煽动性的言语,愈是要鼓动情绪、带领风潮的演讲,你愈得把大家慢慢带起来,千万不能急。

■炒豆与画符

急有几种

一种是我前一节提过的,当条件不成熟、大家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如果你急着说,前面几句大家没听清楚,后面也就失去兴趣或减少了力量。是急!

还有一种急,是你说得太急躁,或讲得太简单,结果大家前面的东西都没搞懂,更不用说后面的了。

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你上餐馆,问有什么菜,侍者一路报出菜名,像炒豆似的快,你却一样也没听懂。

又像是你收到朋友的信,要回,但是信封上的地址写得龙飞凤舞,得用猜的。搞不好,就因为那地址不确定,不回了!

为什么餐馆的侍者会炒豆,信封上的地址会画符?

因为他太熟了,他已经报过、写过千百次了。

■别做一架会呼吸的机器

同样的道理,有些导游为你介绍风景名胜,说得活灵活现、精彩极了!又有些导游,讲同样的东西,却让你觉得像背书,而且流里流气,只有声音没有情绪。

他当然没情绪!因为他放下这批客人,接上那批客人,说的是同样的史实、讲的是同样的笑话,除非他敬业,而且有功力,否则当然容易流露出照本宣科、虚应故事的感觉。更糟的人甚至能表现出不耐烦。

推销员不也一样吗?差的推销员是上门背书给你听。打电话推销的,常让你觉得那是一架会呼吸的机器,听了就有气。

这当中学问还挺大的,请看下一节,听我说个故事吧!



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