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李嘉诚的智慧 > 第30章 言传身教律子甚严

第30章 言传身教律子甚严

    如果说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为人、做人方面更是成功的,这一切大家也都耳闻目睹了。同样地,他在教育两个儿子方面更是如此,他常对儿子说: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在今天的李家,每逢吃晚饭时,两个儿子分别坐在李嘉诚的两旁,经常性地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活跃,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有趣话题,而坐在对面的大媳妇王富信则不然,她一声不吭地专心吃着饭。

    无论工作有多忙碌,每逢是星期一,他们一家人必须在深水湾家或去外婆家吃上一顿团圆饭,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汤,吃得很清淡。这一习惯在李嘉诚创业之初到今天一直坚持着。

    在众人的眼里,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商业巨子,懂得如何赚大钱。但在他的两个儿子的心里,李嘉诚有另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感觉很温馨。

    小儿子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令人想不到的。我们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叫做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幸福。”

    李泽钜说:“爸爸是一个很懂得用钱的人,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如果在他一生中,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帮助不幸的人,他感觉更加富有。”

    李嘉诚说:“1957年、58年,我赚了很多钱,那两年,我很快乐。”一年后,快乐换来迷惘,他想:有了金钱,人生是否就可以很快乐呢?

    左思右想,他终于想通了。“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

    等到想通了金钱的意义,跳离了金钱的圈套,李嘉诚就把这一所悟教育给自己的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李嘉诚14岁丧父,今日的成就是依靠自己千辛万苦挣出来的。于是他明白,只有磨练,方知做人、做事的艰辛,温室里的幼苗怕是不能够茁壮成长的,他带他们去看外面的困难,让他们去领会人生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摊档,看那一边卖报纸一边还在温习功课的小女孩,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求学态度。他带着两个儿子。从身边大众身上去接受、领悟人世的坎坷,去品味该如何去做人。

    每当星期天,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必定会跟父亲出海畅游,这已是多年的习惯,像一日三餐不可或缺。也许大家感到奇怪,不就是出海吗?人人都会,人人都去。但是,他们出海畅游的目,在于他们要协力上演的一幕“压轴好戏”。

    据李嘉诚所言:“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的那种,解释给他们听,然后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生意和做人一样,李嘉诚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在滚滚红尘当中,可以辟一处地方安顿好自己的良心,身心亦较舒坦。

    李嘉诚给儿子们的“最高指示”,是凡事要低调,不可大张齐鼓,大肆渲染。但是在一些适当的场合里,他也会做一些巧妙的安排,让两个儿子爆光亮相,出现在众人面前。比如在1990年万博家国推出预售之前,长实集团公关精心安排,让当时的集团执行董事长李泽钜,出现在媒体面前,接受两家杂志的访问。但是在一些平常场面里,他总不让儿子“露面”于众,以免树大招风,无助于心理成长。

    李嘉诚经常教育儿子,“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李嘉诚的箴言,不仅是他对两个儿子的要求,这也实在是他一辈子经商心血所凝成的经验,同时也是他自己一生行商的准则。

    就是这个简单不过的准则,让李嘉诚结交了无数商界朋友,赢得了广大股东和职员的信赖和支持,树立崇高的形象,为他赢来了无数的财富,并一举登上香港首富、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满招损,谦受益”,讲究“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普通老百姓所说的“以和为贵”、财不外露。

    利益共享也是中国式经商的行动准则,假如违反这一游戏规则,失去的绝不只是合作的这一个对象。口口相传,失去是你的整个商业信誉,继而危及你的整个商业地位。

    但是如果把事情反过来考虑呢?如果按照李嘉诚所说的只拿9%,你得到的又绝非仅仅合作的一方,人们将从你的行为中,相信你的人格和信誉,你就将会赢得大量的商业机会,势必就会财源滚滚而来的。

    从表面上来看,你的确是少拿了1%,但是从实际来讲,回报于你的又岂是只值你少拿的那1%呢?它有时是它的十倍,甚而百倍、千倍。

    李嘉诚对儿子的劝戒,实在是放之于社会而皆准的真理,是为人处事法宝。实是扬我中华之美德的写照。

    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德,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论生意……但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