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中国秘密战 > 第54章

第54章



张季平等同事可以证实和补充这段叙述。石志文建国后任西安地质学院院长,程永和建国后任云南省公安厅二处处长,后任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第七章  延安反特第一案探究奇案(1)

大概是1984年左右吧,作者看到一份材料,那是总政保卫部长郝苏写给甘肃省庆阳地区公安处的一封回信,对于征集公安史料的回答。

全文不长,其中一段引人注意:“吴南山,庆阳人,曾任我方庆阳县政府教育科长。他于1938年秘密地到陕西汉中参加戴笠系统在那里设立的特务训练班(名义是游击训练班)。1939年回到庆阳后即向党组织秘密交待,由保安科反用,从中了解到国民党特务机关的动态。更重要的是吴南山在1941年提供了戴笠派往延安搞行动破坏的祁三益等。还由此发现了延安的几个特务,都是汉中训练班的,名字记不清了。到1942年审干、抢救运动时,可以说汉中训练班派往边区的所有特务全部落网,派往其他抗日根据地的也有名单,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工作成绩,远远超过陇东地区的范围。吴南山在这个案子中有很大功绩,后来经西北局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请陇东地区领导人和公安处的同志不要忘记这个人。乔苍松、涂占奎和我都经手此案,李甫山、赵苍璧同志更清楚一些。”①郝苏评价什么向来谨慎,这次居然说“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工作成绩,远远超过陇东地区的范围”。而且,此案之中的特务吴南山居然还入了党?这就不免引人关注。后来,又听说破获此案还得到毛主席的表扬。这样,作者就开始关注这个案件。

郝苏文章中提到的几个知情人,乔苍松在陕西,涂占奎在青海,李甫山在山西,惟一在北京的赵苍璧也于1993年去世。幸而吕璜知情,此案由布鲁从陇东带到延安,继续扩大战果。作者又找曾在延安处理此案的李启明。恰好李启明正在组织撰写有关历史资料。去西北收集材料的严夫当时也在陇东从事外勤工作,收集了一些文字材料。

初步掌握的情况表明,此案发生于陇东,结案于延安;涉案人有吴南山、祁三益等人,办案人有布鲁、李甫山、赵苍璧等人;侦破此案,一举抓获混入中共组织的国民党军统特务数十人,受到毛主席的表扬。

受到毛泽东的表扬!这个案件的分量越来越重,应该寻找其他文字材料,以印证口述材料。

这下却陷入困惑:在公开发表的文字中,找不到任何有关这个案件的记载。

时隔五十年,难道此案仍属保密?

放大搜寻范围,特别是注意一些前国民党特工人员撰写的回忆录。

当时军统西北区负责人是程一鸣。此人在建国后逃到台湾,任保密局驻澳门情报站站长,起义回到大陆,撰写了详尽的回忆军统的文章。可是,翻遍程一鸣的文章,根本没有这个汉中特训班的只言片语!

这不会是遗漏,因为程一鸣的文章有“六、特务的训练”,其中提到“这些训练班的公开名义,计有:参谋本部谍报参谋训练班、中央警官学校特别警官训练班、杭州警官学校特别警官训练班、军事委员会外事训练班、财政部缉私人员训练班、财政部货运局训练班”。程一鸣又将“能记忆的各种特务训练班的实际情况陈述如下”,提到的有:参谋本部乙种谍报参谋训练班、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军事委员会特别训练班、军统局黔阳训练班、中央警校特别警官训练班、息烽特训班、外事训练班、监察训练班。程一鸣又写道:“军统局训练班很多,究竟有多少个?不清楚。我所知还有:谍报参谋训练班、邮检班、货运班、越南班、外语班。”程一鸣甚至想到军统局和美国合办的班:“南岳中美训练班、雄村中美训练班、息烽中美训练班、建欧中美训练班、漳州中美训练班、华安中美训练班、丽水中美训练班、重庆中美训练班、西安中美训练班、陕坝中美训练班。”就是程一鸣的记忆不完全,他也写出这么多训练班,不会把自己经手的“汉中特训班”忘了吧?

程一鸣专门详写军统的西北区,承认自己在1941年春任“军统局西北区区长”,从事大量反共活动。那么,程一鸣为何偏偏不讲自己最为成功的反共谍报工作“汉中特训班”呢?①想像力被激发了。

也许,程一鸣以为,这个汉中特训班并未被共产党破获,还有特务深深埋藏,因而不想得罪人。或是,这个程一鸣压根儿就是假装投诚?还是,这个案件内情极其复杂,有关方面将程一鸣的叙述在发表之时删去?

又去打听程一鸣的情况。知情人告知,程一鸣曾是中共叛徒,建国后又从澳门回大陆投诚,确有立功表现,摧毁了国民党驻扎澳门的特务机关。程一鸣提供的材料,不但包括国民党特务在大陆时期的情况,还包括台湾情况。程一鸣去世的时候,广东安全局特地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这么一个人,不会故意隐瞒汉中特训班吧?

又寻找其他前国民党军统人员的回忆文章。一本台湾出版的《国民党军统》内幕,提到各特训班的毕业学员,在军统形成三大派系。这就显得作者相当了解军统内情。可是,此书也没有提到“汉中班”。

是否因为这个汉中班依然有人在大陆潜伏,台湾方面要为他们保密?

又细查沈醉发表的文字。沈醉是国民党军统局的核心人物之一,掌握的全面情况大概要比程一鸣多。

沈醉写到,军统确实十分重视举办特务训练班。凡是军统办的“特训班”,一律由戴笠亲自兼任主任。国民党总裁蒋介石还有一个称呼——“校长”。狠抓军权的蒋介石,特别重视培植嫡系,于是,就格外器重自己任校长的黄埔军校系统。凡是黄埔毕业生,对蒋介石都不称总裁而称校长。蒋校长的学生戴笠当然也重视学生,这样,戴笠在军统之中,也是学生满天下了。

第七章  延安反特第一案探究奇案(2)

军统特训班于1938年创立,对外称“特警班”。各班以地名冠名,一般知晓的有:湖南醴陵的陵训班、贵州黔阳的黔训班、贵州息烽的息训班、四川重庆的渝训班、甘肃兰州的兰训班、福建建欧的东南特训班等,先后毕业学生1.5万人至2万人。

军统的纪律是“生进死出”,进了特训班就是军统成员,必须放弃个人自由,遵守团体纪律。“我们是领袖的耳目,我们是革命的灵魂”,“同志如手足,团体即家庭”,“战时不得结婚”……特训班将军统“家风”灌输于学生。最为重要的课程是“反共”,由中共叛徒张国焘、叶青亲自编写的教材,讲解“共产主义同三民主义的区别”、“共产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看今日的中国共产党”等课程,最后一讲是蒋介石的语录汇集,“有共无我,有我无共”。特训班的学员被告知:“军统与中共势不两立,军统人员被日寇抓去还不至于死,但要是被中共抓去,就别想活命。”

这令人感到有趣,国共两党在狠抓情报、保卫工作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都重视办班。就在延安中社部、保安处大办情报训练班的同时,国民党特务机关也在大办情报训练班!

可是,沈醉早期撰写的《戴笠其人》,并未提到“汉中特训班”。

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后,沈醉的文章中才有了线索。在《军统对陕甘宁边区的罪恶活动》一文中,沈醉记述军统通过训练班培训特务,向延安派遣的情况。

抗日战争之前,军统的前身是“特务处”。处长戴笠指示陕西省站站长马志超专门培训一批特务打入陕北苏区。马志超在西安警察局内设立一个“特警训练班”,培训了五六十人,其中薛志祥等几个人混进苏区,但无法扎根,不久就撤出了。还是共产党的叛徒有办法,张国焘进入军统后,向戴笠提出一个建议:共产党重视青年学生,正在大力招收知识分子,国民党也应从培训学生入手,以期打入中共。于是,军统开始重视吸收学生加入特训班。军统特训班的毕业生,有些分配到沦陷区做抗日谍报工作,有的分配到国统区以警务等公开身份掩护做特务工作,有的留在军统本部工作。最为隐秘的一批,则是派到共产党的根据地潜伏。

怎么打入延安,是这些特训班的主要课题。张国焘撰写的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共上层情况,对于间谍行动没有多大意义。戴笠就指示,凡是去过延安的特务,都要撰写一份“怎么打入边区”的文字材料,写清楚自己去的经过、注意事项和打入办法。军统的基本特务之中,去过延安的有秦某、赖国民、沈之岳等人。沈之岳先后去过两三次,在抗大还加入了共产党,在军统之中大为走红。

军统榆林站曾经培训学员打入延安,但是很快都被边保捕获,而且公开送回国统区,弄得戴笠十分尴尬。

沈醉和军统西北区的几个负责人私交很好,了解到,西北区派往延安的特务大多是兰州训练班毕业的学员。军统兰州特训班,有谍报系、警政系、电政系、外事系、边疆系、军事系,前后培训5期,毕业学员两千多人。兰训班的培训目的就是打入陕甘宁边区,选择的学员大多是西北籍贯,有老家或亲友在边区。这些特务进入边区并不很难,但是电台带不进去,发展组织和搞破坏活动就更难。

戴笠不知,兰训班难以成功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边保派出的毛培春早已打入兰训班成为内线,许多同学早就被揭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