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中华帝国1908 > 第2章

第2章





中华民国4年,公元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北洋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民间以此日为国耻日。

中华民国4年,公元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元洪宪。

中华民国5年,公元1916年3月22日,在全国人民反对声中,袁世凯取消帝制,结束了八十三天的皇帝梦,不久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但中国从此陷入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

中华民国17年,公元1928年5月3日,日军占据济南,残杀中国军民蔡公时(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特派员)等一万余人,制造了济南惨案。

中华民国20年,公元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借口中国军队炸毁了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炮轰北大营,第二天占领了沈阳,三个月内侵占了中国东北。

中华民国21年,公元1932年1月28日在特务田中隆吉、川岛芳子(其实是中国人,原名爱新觉罗-显纾,又名金壁辉。她是清朝末年肃亲王的第14位女儿,后来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工具,曾经被授予日本陆军上将军衔)的策划下,日军以两个日莲宗和尚被中国工人杀死为由,侵略中国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同年逼迫中国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不得在上海驻军,日本却可以在上海部署海军陆战队。

中华民国21年,公元1933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热河省,接着大举进攻长城要塞,逼近北平、天津。华北局势十分危急。5月,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卖国的《塘沽协定》,承认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省,把河北省东部划为“非武装区”;中国军队不得在那里驻扎。这样,日军就打开了侵入华北的门户。(塘沽协定:1933年5月31日,塘沽。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于昭和8年5月25日,在密云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派军使、该分会参谋徐燕谋所提出的正式停战提议。依此,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关于停战协定,委任全权于该军代表关东军参谋副长少将冈村宁次,在塘沽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委任的停战协定全权、华北中国军代表、北平分会总参议、陆军中将熊斌,签订停战协定于下:一、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三、日本军如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五、本协定盖印后,即发生效力。作为以上证据,两代表于此签名盖樱:昭和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华北中国军代表熊斌。)

中华民国24年,公元1935年5月底,日本华北驻屯军借口天津两个汉奸报社社长被暗杀,是中国政府的排日行为,又借口中国当局援助东北义勇军孙永勤部进入滦东“非武装区”,破坏《塘沽协定》,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陆军上将何应钦提出口头“责问”和无理要求,并进行武力威胁。连日以坦克车、轻炮和机关枪队在河北省政府门前武装示威,在天津举行巷战演习。6月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梅津美治郎向何应钦提交备忘录,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主要内容是:(1)取消河北省和平、津两市国民党党部;(2)撤退河北省的中央军和宪兵;(3)解散国民党北平军分会政训处;(4)撤换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和北平、天津两市市长;(5)取缔全国一切反日团体及活动。

7月6日,何应钦复函梅津:“所提各事项均承诺之”。何梅之间的协议,习惯称之为《何梅协定》。

中华民国26年,公元1937年7月7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以演习中士兵失踪为由,袭击中国卢沟桥驻军,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中华民国26年,公元1937年8月13日,日本驻扎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两名官兵被中国保安队(其实是陆军八十八师伪装的)击毙为由,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中国上海。

中华民国26年,公元1937年12月日本华中派遣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在司令官松井石根、师团长谷寿夫的策划下,屠杀中国军民34万8千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一章  时空转换(一)

(更新时间:2005-5-8  17:20:00    本章字数:4440)

历史是不容假设的,在每一个独立的时空,都有一段固定的历史按照其自身的轨迹进行下去,这就是历史,在它的面前,每一个人都是极其渺小的,我们虽然可以寄希望于将来,却无法改变以前发生的那些事情,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这一段历史,不管它是可悲还是可壮,是光荣还是耻辱,我们都只能默默地接受它。但在不同的时空之间,也许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历史,就像一条河流分成了好几条,分别沿着自己的河道流下去,有的终究到了大海,有的却汇成了湖泊,有的甚至在沙漠中消失。

但历史却是可以创造的。在历史的河流中,如果有人从一条河流进入到另一条,那他的命运会不会发生改变呢?他能否创造一个崭新的历史呢?本书所要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我们所处的这一个时空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走到了新世纪的一天。这,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没有任何可以值得纪念的地方,世界上到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南斯拉夫联盟垮了,萨达姆被抓了,尤先科选上乌克兰总统了,就连巴勒斯坦人都不出来作梗,弄几个人体炸弹啥的去攻击以色列。

就在这样一个平静到可爱的下午,金宰阗慢慢地爬上了学校钟楼的顶端。这种楼是一座始建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的建筑,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八十年的历史了。八十年的历史虽然说不上沧海桑田,但人世间无情的变迁,却是谁也避免不了的。这座钟楼,正是这八十年无情历史的见证。

作为一座钟楼,它显得气势恢弘、雄伟不凡,是附近所以建筑物中最高大的一个。你站在钟楼的顶端之上,可以俯视整个大学校园,看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色,望望学校里沙暖处睡着的一对对鸳鸯,自然有一般滋味上心头。在天气好的时候,你甚至可以看得到那春色来天地的锦江,看到远处浮云变换的玉垒山。(细心的读者,可以由此分析出金宰阗所在的城市。不过,读者可千万不要把文中的主角看成作者本人。虽然鸡蛋是母鸡生下来的没错,可要是把鸡蛋中的小鸡看成是母鸡本身,那就大大不对了。)

除开那些附属建筑,钟楼的主体可以明显地分为两层,下层是由方砖垒起的四方形的基座,上层是斗拱掩映的四座时钟。既具有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特点,又符合西方美学观点的要求,正是中西建筑艺术合璧的典范。
钟楼的设计师是一名外国人,但他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法式却非常有研究。他受创办这所大学的教会人士的邀请,设计出了这座非常有特色的建筑,既有美轮美奂的中国风格,也有高大巍峨的哥特式建筑艺术的特点,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了。

钟楼所在的大学是在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由来自三个不同国家的教会联合创办的,当时只是一所中学,后来才发展成一所综合性大学,它的名字在本书中并不重要,所以就在这里隐去了。开始修建大学校园和钟楼的时候,学校所在地还是安静祥和的农村,有的外国教师还曾经在校园里边养过奶牛,充满了异域乡土气息。而今这里却成了寸土如金的市区中心地带了,校内校外都是热闹非凡。这种情况,是学校当年那些创办者恐怕永远也想象不到的。所谓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可就在这变换的世事当中,这座钟楼却一直屹立不倒,度过了八十年来多次刀兵之灾、水火之劫,虽然不能说是什么奇迹,但当年建筑艺术的高超以及建筑质量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哪里像现在这样,别看处处都是钢筋水泥结构,反而不如豆腐渣结实。最近,这座钟楼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作为文物保护起来,看来,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钟楼可能会永远这么屹立下去了。

所以,这里实在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也是个自杀的好地方。金宰阗爬到这里,就是为自杀来了。[手机电子书网  Http://Www.qisuu.Com]  

金宰阗1983年5月4日出生在桂乡章族自治区桂阳县桂州镇金二村,这里离桂阳县城很远,是一个偏远的山区。父亲金建夫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个子不算高,背有些驼,苍黑的脸上留下了岁月刻出的纹路。金建夫平时言语不多,总给人一种愁眉苦脸的感觉。他的一生忙忙碌碌,除了经营好家里的农田外,其它时间都在帮附近小制衣厂的老板熨裤子,每熨一条有2角5分钱的收入,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可以熨上百条,已经干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