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抱薪救焚】同“抱薪救火”。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吓得这些人一个个~而逃。”

【抱头大哭】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之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抱瓮灌园】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甕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后以“抱瓮灌园”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抱瓮出灌】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抱关执籥】持门闩,拿钥匙。指监门小吏的职务。

【抱关击柝】守门打更的小吏。喻职位低下。《孟子·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唐·韩愈《争臣论》:“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者可也。”

【抱恨黄泉】心怀遗恨地离开人世。唐·李贤等引注《邕别传》:“臣所在孤危,悬命锋镝,湮灭土灰,呼吸无期。诚恐所怀随躯腐朽,抱恨黄泉。”又参见“赍志而殁”。

【抱恨终天】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生。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对富翁道:‘本待与主翁完成美事,少尽报效之心,论证知遭此大变,抱恨终天!’”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今老母已丧,~,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

【抱怨雪耻】报怨恨,雪耻辱。《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又参见“报仇雪恨”。

【抱枝拾叶】犹言舍本逐末。

【抱子弄孙】意谓抱弄子孙,安享天伦之乐。《晋书·右季龙载记下》:“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但抱子弄孙,日为乐耳。”明·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上司来时,干我甚事?我自回去,~嬉他娘。”

【豹死留皮】比喻留美名于身后。《新五代史·王彦章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八章:“则其人肉体虽死,精神永生。俗语说:‘人死留名,~’,也就是这个意思。”

【豹头环眼】面目威严凶狠。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鲍子知我】《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当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以“鲍子知我”谓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鲍鱼之次】见“鲍鱼之肆”。

【鲍鱼之肆】亦作“鲍鱼之次”。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汉·刘向《说苑·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清·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入~,而不自知其臭,其斯之谓乎?”

【暴虎冯河】典出《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

【暴戾恣睢】残暴凶狠,恣意横行。《史记·伯夷列传》:“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戾瓷睢,叫人畏惧,做书的人,都不暇细表。”

【暴殄天物】残害灭绝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既有许多值钱有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

【暴风疾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暴风骤雨】①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②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革命群众运动。《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九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惊散。”

【暴露无遗】全暴露出来。周恩来《评马歇尔离华声明》:“美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已原形毕露,蒋介石政府的卖国外交亦~。”

【暴内陵外】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周礼·夏官·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壇之。”

【暴取豪夺】以暴力劫夺。宋·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世矣。”

【暴虐无道】残暴狠毒,道义尽丧。《晋书·桓彝传》:“遂肆意酒色,暴虐无道,多所残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到九传厉王,~,为国人所杀。”

【暴跳如雷】跳脚怒吼。形容大发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三回:“他哥哥知道了,气得~。叫了他去骂。”

【暴敛横征】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

【暴躁如雷】见“暴跳如雷”。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

【暴衣露冠】日晒衣裳,露湿冠冕。形容奔波劳碌。

【暴衣露盖】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形容奔波劳碌。

【暴露无遗】全部显露出来,一点也没有保留。

【爆跳如雷】盛怒貌。

【陂湖禀量】语出《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后因以“陂湖禀量”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卑之无甚高论】《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本谓要多谈当前可行的事,不要妄发过高的空论。后用来表示见解一般,没有什么独到之处。

【卑不足道】见“卑卑不足道”。

【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卑谄足恭】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史记·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卑身屈体】见“卑身贱体”。

【卑身贱体】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卑卑不足道】谓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卑宫菲食】谓使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语出《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卑躬屈节】见“卑躬屈膝”。

【卑躬屈膝】弯腰下跪。形容毫无骨气,谄媚奉承。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

【卑鄙无耻】品行恶劣,不知廉耻。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办你个‘胆大钻营,卑鄙无耻!’下去候着吧。”

【卑鄙龌龊】丑恶肮脏。多指人的品质、行为。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杀人放火,横抢武夺,~,什么都干得出来。”

【卑礼厚币】谓礼节谦恭,所赠币帛等礼物丰厚。《史记·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回:“朝廷~来延聘他,他在宋朝有多大的前程,要装模作样,高蹈远引,这便是不中抬举了。”

【卑辞厚币】见“卑辞重币”。

【卑辞厚礼】言辞谦恭,礼物丰厚。

【卑辞重币】谓言辞谦恭,礼物丰厚。《战国策·秦策三》:“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君诚不惜~,以求诸侯于楚,楚必许之。”

【卑之无甚高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无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杯弓市虎】谓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

【杯弓蛇影】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等亦有类似记述。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弓蛇影】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