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虽用白日,无异夜行。”后以“冥行擿埴”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摸索。

【冥昭瞢闇】指昼夜未分的混沌状态。

【冥思苦索】绞尽脑汁,苦苦思索。

【冥顽不灵】愚昧无知而又顽固不化。

【冥漠之都】亦称“冥漠之乡”。①指天庭或地府。②比喻最高境界。

【冥漠之乡】见“冥漠之都”。

【铭心刻骨】见“铭心镂骨”。

【铭心镂骨】形容感念甚深,永记不忘。

【铭肤镂骨】同“铭心镂骨”。

【酩酊大醉】形容醉得厉害。

【酩酊烂醉】见“酩酊大醉”。

【命在旦夕】见“命在朝夕”。

【命若悬丝】比喻生命危殆。

【命词遣意】见“命辞遣意”。

【命俦啸侣】呼唤同伴。

【命薄缘慳】命运坏,缘分浅。

【命蹇时乖】命运不济,遭遇坎坷。

【命辞遣意】亦作“命词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

【谬以千里】谓错误之极;荒谬到极点。

【谬托知己】谓假托为知心朋友。

【谬妄无稽】极端错误,毫无根据。

【谬采虚声】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有时用为谦词。

【谬采虚誉】见“谬采虚声”。  

【谬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荒谬。

【谬种流传】荒谬错误的东西辗转相传。

【摸门不着】亦作“摸头不着”。犹言莫名其妙。

【摸头不着】见“摸门不着”。

【模山范水】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模棱两可】形容对事情的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

【模棱两端】见“模棱两可”。

【摩口膏舌】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

【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子擦着车子。形容人多拥挤。

【摩拳擦掌】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摩顶至足】犹摩顶放踵。

【摩顶至踵】犹摩顶放踵。  

【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形容不辞辛苦,舍己为人。

【摩厉以须】亦作“摩厉以需”。亦作“摩砺以须”。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待时而动。

【摩厉以需】见“摩厉以须”。

【摩砺以须】见“摩厉以须”。

【磨刀霍霍】①语出《木兰诗》:“磨刀霍霍向猪羊。”霍霍,磨刀声。今多用以形

【磨不磷,涅不缁】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多形容像野兽一样嗜杀。

【磨牙凿齿】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谓极坚之物,磨也磨不薄;极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不受环境影响,经得起考验。语出《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朱熹集注:“磷,薄也。涅,染皂物。言人之不善,不能浼己。”唐·李德裕《袁盎以周勃为功臣论》:“[周勃]磨而不磷,未尝不心存社稷。”

【磨形炼性】锻炼身心。

【磨杵作针】①见“磨杵成针”。②比喻长期消耗。

【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后因以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亦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磨穿铁鞋】形容长途跋涉,历尽艰辛。

【磨昬抉聩】救治教化愚昧糊涂的人。

【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磨拳擦掌】①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②激动、气愤的样子。

【磨棱刓角】磨削棱角。

【磨铅策蹇】磨钝刀,鞭蹇驴。比喻勉力而为。

【磨砖成镜】《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麽?’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麽?’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后用作比喻事情不能成功的典实。亦作“磨砖作镜”。  

【磨厉以须】亦作“磨砺以须”。谓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

【磨砺以须】见“磨厉以须”。

【磨礲砥砺】见“磨砻砥砺”。

【磨礲浸灌】见“磨砻浸灌”。

【磨礲淬励】切磋琢磨,反复研讨。

【磨砻底厉】见“磨砻砥砺”。

【磨砻砥砺】亦作“磨砻底厉”。亦作“磨礲砥砺”。①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②磨砺锻炼。

【磨砻浸灌】亦作“磨礲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

【磨砻镌切】磨砺切磋。  

【磨盘两圆】比喻做人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抹月批风】①用风月当菜肴。家贫无可待客的戏言。抹,细切;批,薄切。②谓吟啸风月,清高自赏。

【末大不掉】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末大必折】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末如之何】犹言无法对付,莫可奈何。

【末路穷途】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末节细行】谓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末学肤受】谓学问不求根本,浅尝辄止,仅得皮毛。

【脉脉含情】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  

【漠不关心】冷淡;不经意。

【漠然置之】不经意地放在一边。

【貊乡鼠攘】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貊乡鼠壤】见“貊乡鼠攘”。

【墨守成法】见“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亦作“墨守成法”。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

【墨突不黔】见“墨突”。

【默化潜移】同“潜移默化”。

【默契神会】谓从意识深处默默领会和揣摩事物所蕴含的精神气韵。

【默换潜移】暗中转换移易。

【默默无言】沉默不语。

【默默无闻】不出名,无人知晓。

【默转潜移】暗中转换移易。  

【侔色揣称】形容描摹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

【谋臣如雨】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谋臣武将】犹言谋臣猛将。

【谋臣猛将】善于谋划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帅。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划事情要尽人的努力,而事情的成败则还受到环境、自然条件等的制约。

【谋财害命】为谋取财物而害人生命。

【谋无遗策】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形容谋划周密。

【谋为不轨】谋划做叛逆违法的事。

【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谋图不轨】谋划进行违法、叛逆等活动。

【谋谟帷幄】犹言运筹帷幄。

【谋听计行】犹言言听计从。  

【母以子贵】①古礼,庶子继位,其母亦因之显荣,故称。②泛指母亲因兒子荣贵而荣贵。

【木人石心】形容没有感情,不为外物所动。

【木已成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木公金母】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木心石腹】犹木人石心。

【木本水源】树的根和水的源头。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后以“木本水源”比喻事物的根源。多指血统关系。

【木石心肠】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木乾鸟栖】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  

【木梗之患】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木落归本】犹言叶落归根。

【木雕泥塑】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神情呆滞或举动呆板。亦比喻木然不动的人。

【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目不邪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

【目不交睫】上下眼毛没有交合,即没有合眼。多形容心情不安而长夜不眠。

【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语出《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目不忍见】见“目不忍视”。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悲惨。

【目不苟视】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目不知书】见“目不识书”。

【目不斜视】见“目不邪视”。

【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目不暇给】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目不窥园】《汉书·董仲舒传》:“扞仲舒呴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遂以“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的苦学精神。

【目不转睛】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目不识丁】连丁字都不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语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中无人】①眼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妄自大,看不起人。②馀子,其馀的人。

【目牛无全】《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