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见“栖冲业简”。

【栖冲业简】谓安于淡泊简朴的生活。

【栖风宿雨】在风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劳。

【期期艾艾】语本《史记·张丞相列传》:“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后因以“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结巴。

【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对下隐瞒。

【欺天罔人】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

【欺天罔地】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语本《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

【欺君罔上】欺骗蒙蔽君上。

【欺软怕硬】欺负软弱的,惧怕强硬的。

【欹嵚历落】形容品格独特,心地光明。

【漆黑一团】①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②指社会黑暗。③比喻一无所知。

【齐大非偶】《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后因以“齐大非偶”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齐王舍牛】《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釁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釁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齐天洪福】称颂人福气大,与天相齐。

【齐心一力】同“齐心协力”。

【齐心同力】见“齐心协力”。

【齐心协力】亦作“齐心同力”。亦作“齐心併力”。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齐心併力】见“齐心协力”。

【齐心戮力】同心尽力。  

【齐名并价】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

【齐足并驱】谓齐头并进,不分高下。

【齐东野语】《孟子·万章上》载孟子弟子咸丘蒙(齐人)问及舜为天子,尧率诸侯北面称臣之说是否属实,孟子答道:“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后以“齐东野语”比喻道听途说、不足为凭之言。

【齐轨连辔】犹言并驾齐驱。

【齐眉举案】同“举案齐眉”。

【齐纨鲁缟】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齐烟九点】齐,齐州,指中国。言俯视九州,小如烟点。语出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齐家治国】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语出《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齐量等观】同“等量齐观”。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

【齐趋并驾】犹言并驾齐驱。

【齐驱并进】同“齐头并进”。

【齐驱并驾】同“并驾齐驱”。

【齐驱并骤】见“齐驱并驾”。

【齐镳并驱】同“并驾齐驱”。

【齐心涤虑】同“斋心涤虑”。

【祁奚之荐】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  

【歧路亡羊】《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用“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走入迷途。

【骐骥困盐车】犹言骥伏盐车。

【奇才异能】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奇文共赏】①语本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意谓奇妙的文章共同欣赏。②现常指对内容荒谬怪诞的文章,大家来共同评断研究。  

【奇光异彩】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奇形怪状】见“奇形异状”。

【奇形异状】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

【奇技淫巧】谓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

【奇花异卉】①希奇少见的花草。语本《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

【奇花异草】同“奇花异卉”。

【奇珍异宝】谓罕见的珍贵宝物。

【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奇货可居】谓商人把稀有的东西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亦比喻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艺、成就等以博取名利地位。

【奇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  

【奇装异服】与社会上一般衣着式样不同的奇异服装。多含贬义。

【奇谈怪论】不合事理的奇怪的言论。

【奇离古怪】犹言希奇古怪。

【其道亡繇】亦作“其道无由”。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

【其道无由】见“其道亡繇”。

【其势汹汹】来势凶猛;样子凶猛。含贬义。

【其貌不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飏。”杜预注:“颜貌不扬显。”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后以“其貌不扬”形容人容貌平常或丑陋。

【其应如响】谓反应迅捷,如回声之相应和。语本《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其应若响】见“其应如响”。

【崎嵚历落】形容性行卓异磊落。

【骑上扬州鹤】同“骑鹤上扬州”。

【骑牛觅牛】见“骑驴觅驴”。

【骑牛读汉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后以“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骑者善堕】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致意外的失败。语出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骑虎难下】比喻行事虽遇困难,然迫于大势而不可能中止。语本《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骑马找马】见“骑马寻马”。

【骑马寻马】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骑扬州鹤】同“骑鹤上扬州”。

【骑龙弄凤】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骑鹤上扬】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上扬州】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骑鹤上维扬】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更扬州】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望扬州】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扬州】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维扬】同“骑鹤上扬州”。

【骑驴吟灞上】同“骑驴索句”。

【骑驴风雪中】同“骑驴索句”。

【骑驴索句】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骑驴倒堕】典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后以“骑驴倒堕”形容太平之世。  

【骑驴觅驴】比喻物本已有而反外求。

【骑曹不记马】《晋书·王徽之传》载:“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后以“骑曹不记马”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琪花玉树】古人谓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琪花瑶草】①古人谓仙境中的花草。②指名贵的花草。

【綦谿利跂】谓故作高深,立异离群。《苟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谿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王先谦集解:“綦谿,犹言极深耳,利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一说,綦谿,邪径;利跂,利其歧途而不循正途。

【旗布星峙】犹言星罗棋布。

【旗开得胜】令旗一扬就获得胜利。极言战争胜利之速。亦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旗鼓相当】①两军对敌;对抗。②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旗帜鲜明】比喻政治倾向非常明显或态度很明确。

【旗靡辙乱】谓阵脚已乱,抵挡不住。

【棋布星陈】同“棋布星罗”。

【棋布星罗】像棋子般分布,像星星般罗列。形容多而密集。  

【棋布错峙】谓如对弈双方所着棋子般交错对峙。

【棋逢对手】犹言棋逢敌手。

【棋逢敌手】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棋输先著】谓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

【乞哀告怜】乞求同情怜悯。

【乞穷俭相】乞丐似的寒酸相。

【乞浆得酒】比喻所得超过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