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人心所向】众人所向往的,所拥护的。

【人心皇皇】见“人心惶惶”。

【人心惟危】谓人心容易为物欲所蔽,难以宁帖。危,不安。

【人心惶惶】亦作“人心皇皇”。人们内心惊恐不安。

【人心隔肚皮】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人心难测】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人去楼空】语本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后即以“人去楼空”表达面对旧居怀念故人之意。

【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谓享高寿不易。

【人生如寄】亦作“人生若寄”。谓人生短促,犹如暂时寄寓世间。

【人生若寄】见“人生如寄”。

【人老珠黄】旧喻妇女年老色衰,被人嫌弃,就象珍珠年久变黄,失去珍贵价值一样。

【人地生疏】人事不熟,地方陌生。

【人百其身】谓愿意用一百人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人存政举】谓为政在乎得人,得其人则善政行。语出《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则能兴行政教。”

【人仰马翻】①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激战时伤亡惨重的情景。②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人自为政】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喻各行其是。

【人自为战】①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都拚搏奋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②用以比喻各人独立工作。

【人各有志】谓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  

【人多口杂】见“人多嘴杂”。

【人多势众】人多势力大。

【人多嘴杂】谓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亦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人多阙少】谓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人足家给】同“人给家足”。

【人困马乏】①人马疲倦困乏。②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人言可畏】流言蜚语是可怕的。语出《诗·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人事不知】见“人事不省”。

【人事不省】谓昏迷不醒,失去知觉。

【人事不醒】见“人事不省”。

【人非木石】谓人有思想感情,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人非物是】谓人事变迁,景物依旧。

【人非草木】见“人非木石”。

【人命关天】谓牵涉人命,事关重大。

【人怕出名猪怕壮】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比喻人出名后就会招致麻烦。

【人定胜天】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人荒马乱】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人面狗心】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人面桃花】相传唐崔护清明郊游,至村居求饮。有女持水至,含情倚桃伫立。明年清明再访,则门庭如故,人去室空。因题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用以为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典故。

【人面兽心】①外貌是人,心肠如兽。形容人不开化,近似禽兽。②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人急偎亲】谓人到危急时则想投靠亲友。

【人神共嫉】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人神同嫉】见“人神共嫉”。

【人莫予毒】没有谁能伤害我,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形容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  

【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

【人烟稠密】见“人烟稠密”。

【人烟稠密】谓居民密集。

【人涉卬否】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人浮於事】语本《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於人也,宁使人浮於食。”郑玄注:“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原谓人的职位高过其所得俸禄的等级,即廉以自守之意。后多以“人浮於事”谓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情之常】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情世态】人世间的情态。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分。

【人情冷暖】指在别人失意时就对他冷淡,在别人得意时就对他亲热。

【人情冷暖】见“人情冷暖”。

【人情汹汹】见“人情恟恟”。

【人情恟恟】形容人心动荡不安。

【人琴两亡】见“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敬素好琴,(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馀亦卒。”后因以“人琴俱亡”为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

【人琴俱逝】见“人琴俱亡”。

【人极计生】谓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

【人喊马嘶】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

【人单势孤】人数少,力量单薄。

【人杰地灵】谓杰出人物出生或所至之处,其地亦因而著名。后亦谓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间天上】①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②犹人间天堂。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

【人间天堂】指人世间极美好的地方。
【人间地狱】指人间极黑暗痛苦的地方。

【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本谓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人强马壮】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壮盛。

【人强胜天】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人给家足】人人饱暖,家家富裕。  

【人微言轻】谓地位低,言论、主张得不到重视。

【人微言贱】犹言人微言轻。

【人微望轻】谓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

【人微权轻】谓身份卑微,威信权势不足以服众。

【人烟稠密】谓居民密集。

【人寿年丰】人享长寿,年成丰收。形容太平兴旺。

【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人穷志短】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人头畜鸣】①詈辞。谓虽然是人,但却愚蠢如畜类。②指人的行为极端恶劣。

【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煮用具。  

【人离乡贱】谓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仁人志士】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献身的人。

【仁人君子】①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②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仁人义士】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仁至义尽】语出《礼记·郊特性》:“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孔颖达疏:“不忘恩而报之,是仁;有功必报之,是义也。”原指古时年终极其虔诚地祭享对农事有功的诸神、万物,以为报答,谓蜡祭极尽了仁义之道。后用以形容对人的爱护、关心、帮助尽了最大努力。

【仁同一视】犹言一视同仁。

【仁言利博】谓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语出《左传·昭公三年》:“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亦作“仁言利溥”。  

【仁言利溥】见“仁言利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它是仁,智者见它说它是智。指对待同一事物,其见解因人而异。语本《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高亨注:“知读为智,阴阳之道,复杂而少变化。人面临具体现象,往往有不同之认识,仁者见之则谓之仁,智者见之则谓之智。”参见“见仁见智”。

【仁者能仁】旧谓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仁柔寡断】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仁义道德】①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正义等行为标准。②泛指旧时提倡的道德规范。  

【忍心害理】谓心存残忍,违背天理。

【忍苦耐劳】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忍俊不住】见“忍俊不禁”。

【忍俊不禁】①谓热中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②忍不住笑。

【忍辱含垢】含忍耻辱。

【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忍气吞声】遭受欺侮,不敢出声抗争。

【忍无可忍】忍受到再也无法忍受下去。

【刃迎缕解】形容通达流暢。

【认仇作父】同“认贼作父”。

【认奴作郎】谓颠三倒四,糊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