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原指景物美而多,令人目不暇接。后用以喻事物繁多,应付不及。

【山崩川竭】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

【山崩水竭】见“山崩川竭”。

【山崩地坼】见“山崩地裂”。

【山崩地陷】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山崩地裂】亦作“山崩地坼”。①山岳崩塌,大地裂开。②形容声响强烈巨大。

【山崩地塌】见“山崩地陷”。

【山崩海啸】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山崩钟应】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因以“山崩钟应”比喻事物互相感应。

【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山栖谷饮】栖息于山中,汲取谷泉而饮。指隐士生活。

【山殽野湋】见“山肴野蔌”。

【山童石烂】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山摇地动】①山和地都在摇动。②形容声势浩大。

【山盟海誓】指山海为盟誓。形容男女爱情的坚定。

【山节藻棁】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山遥水远】谓道路遥远。

【山肤水豢】《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山穷水尽】亦作“山穷水断”。亦作“山穷水绝”。①谓山和水到了尽头。②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山穷水绝】见“山穷水尽”。

【山穷水断】见“山穷水尽”。

【山积波委】谓堆积如山高,如波涛重叠。形容数量极多。

【山餚海错】犹言山珍海味。

【山亏一篑】《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喻功败垂成。

【删华就素】放弃荣华富贵而过简朴生活。

【删繁就简】删除繁杂使之简要。

【姗姗来迟】①语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颜师古注:“姗姗,行貌。”后因以“姗姗来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②形容来得很晚。

【珊珊来迟】同“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讪牙闲嗑】谓闲得无聊,磨牙斗嘴以为笑乐。

【讪皮讪脸】嘻皮笑脸。

【煽风点火】比喻怂恿鼓动,挑起事端。

【扇枕温衾】同“扇枕温席”。

【扇枕温席】《东观汉记·黄香传》:“[香]父况……贫无奴仆。香躬执勤苦,尽心供养。冬无被袴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后因以“扇枕温席”为孝亲的典故。

【扇席温枕】见“扇枕温席”。

【扇风点火】谓进行鼓动或煽动。

【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善男信女】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佛的男女。

【善始令终】同“善始善终”。

【善始善终】①自始至终都很好。②谓将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

【善眉善眼】形容容貌善良。

【善马熟人】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善善恶恶】谓奖善嫉恶,好恶分明。

【善颂善祷】善于颂扬和祈求。谓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

【善罢干休】见“善罢甘休”。

【善罢甘休】亦作“善罢干休”。轻易地了结。多用于否定。

【擅壑专丘】谓放情山水。

【伤弓之鸟】受过箭伤的鸟。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的人。典出《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伤天害理】谓做事丧尽天良,违反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伤化败俗】败坏教化和风俗。

【伤心疾首】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伤心蒿目】旧时谓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伤心惨目】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令人不忍心看。

【伤言扎语】方言。谓说讽刺话。

【伤风败化】见“伤风败俗”。

【伤风败俗】亦作“伤风败化”。败坏良好的风俗。

【伤教败俗】见“伤化败俗”。

【伤筋动骨】①谓身受重伤。②比喻对事物整体作大改大动。

【商彝夏鼎】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觞酒豆肉】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因以“觞酒豆肉”泛指饮食。

【赏不当功】谓赏赐与功劳不相称。

【赏不逾日】见“赏不逾时”。

【赏不逾时】谓及时行赏。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赏心乐事】欢暢的心情和快乐的事情。

【赏功罚罪】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赏立诛必】谓该赏的立即赏,该罚的一定罚。

【赏同罚异】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赏奇析疑】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以“赏奇析疑”谓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

【赏信罚必】谓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

【赏信罚明】同“赏罚分明”。

【赏高罚下】见“赏功罚罪”。

【赏善罚恶】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赏善罚否】见“赏善罚恶”。

【赏劳罚罪】见“赏功罚罪”。

【赏罚分明】谓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

【赏罚信明】同“赏罚分明”。

【赏罚严明】同“赏罚分明”。

【赏贤使能】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尚”。

【赏贤罚暴】犹赏善罚恶。

【上下一心】上级与下级思想愿望完全一致。

【上下同心】上下一心。

【上下同欲】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上方宝剑】见“上方剑”。

【上行下效】在上者怎样做,在下者就跟着学。语出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上好下甚】在上者爱好什么,在下者必爱好得更厉害。

【上和下睦】谓长幼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相处得很好。

【上根大器】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上陵下替】同“下陵上替”。

【上替下陵】同“下陵上替”。

【上援下推】谓相互济助,共同前进。语出《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上蒸下报】泛指乱伦的性行为。

【上溢下漏】谓上富下贫。

【上慢下暴】谓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

【上嫚下暴】同“上慢下暴”。

【上窜下跳】形容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上下其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楚攻郑,穿封戌虏郑将皇颉,公子围与之争功,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曰:“请问於囚。”囚出作证,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故意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后因谓玩弄手法,通同作弊曰“上下其手”。

【上天入地】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上南落北】漫言各处去向,犹言走南闯北。

【上竿掇梯】犹上树拔梯。

【上当学乖】谓因受骗吃亏而增长了见识。

【上楼去梯】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置。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未?’”后因称秘密的谈话为“去梯言”。②比喻怂恿人上当。

【上篇上论】谓说话引经据典,有根据。

【上树拔梯】比喻诱使别人上前而断其退路。

【捎关打节】谓打通关节。

【烧琴煮鹤】见“焚琴煮鹤”。

【烧犀观火】喻洞察事物。

【勺水一脔】一勺水,一塊肉。喻量少。

【韶颜稚齿】谓年轻而容貌美好。

【少吃俭用】省吃俭用。

【少安毋躁】见“少安无躁”。

【少安无躁】稍稍安静,不要急躁。

【少见多怪】谓见闻少,遇不常见的事物多以为怪。语本汉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

【少言寡语】谓平时说话不多。

【少气无力】气不壮,没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少条失教】谓没规矩,无教养。

【少不更事】谓年轻,阅历世事不多。语出《晋书·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

【少不经事】见“少不更事”。

【少成若性】谓自幼形成的习惯好象天性一样。

【少年老成】谓年轻而稳重,有如阅历多的年长者。语本汉赵岐《三辅决录·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