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一牛吼地】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

【一牛鸣地】见“一牛吼地”。

【一手一足】比喻一个人或一人之力。  

【一手一脚】见“一手一足”。

【一手包办】①一人全部办理。②个人独揽。

【一手遮天】唐曹鄴《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后以“一手遮天”形容仗势弄权,瞒上欺下。

【一毛不拔】语出《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燕丹子》卷中:“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后以“一毛不拔”形容极端吝啬。

【一片冰心】谓心地纯洁,性情淡泊。

【一片宫商】形容象乐声那样和谐动听。宫、商,古代五音的两个音阶,常用作乐声的代称。

【一片散沙】见“一盘散沙”。

【一仍旧贯】语出《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何晏集解引郑玄曰:“仍,因也。贯,事也。因旧事则可也,何必复更改作。”后以“一仍旧贯”表示完全按照旧例。

【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常的态度。

【一介之士】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一介之才】微小的才能。

【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

【一介不苟】见“一介不取”。

【一介不取】语出《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后以“一介不取”谓一丝一毫亦不苟取。

【一分一毫】形容很少的数量。  

【一文不名】形容极其贫困。

【一文不值】见“一钱不值”。

【一文如命】见“一钱如命”。

【一心一力】同心协力。

【一心一计】同“一心一意”。

【一心一路】犹一心一意。

【一心一腹】一条心。

【一心一意】《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后因以“一心一意”谓同心同意;或专心专意,毫无他念。

【一心一德】同心同德。语出《书·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一心同功】同心协力,共赴事功。

【一心同归】齐心趋向同一目的。  

【一心同体】犹言同心同德。

【一心无二】同心共志,没有两意。

【一孔之见】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礼记·中庸》“反古之道”汉郑玄注:“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唐孔颖达疏:“孔谓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涂。今惟晓知一孔之人,不知馀孔通达,惟守此一处,故云晓一孔之人。”后因称狭隘片面的见解为“一孔之见”。

【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后亦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

【一以当十】一人可抵过十人。形容斗志旺盛。  

【一以当百】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一世之雄】一个时代的英雄。

【一世龙门】后汉李膺有重名,后进有升其堂者,谓之“登龙门”。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因称文人所景仰的人物为一世龙门。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正规的经典。后即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讽刺意味。

【一本万利】用极少资本牟取最大利润,形容本轻利重。

【一目十行】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语本《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及《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一目了然】见“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一看就很清楚。亦作“一目了然”。

【一目之士】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一目五行】犹一目十行。

【一目数行】犹一目十行。

【一目了然】一看就很清楚。亦作“一目了然”。

【一旦一夕】同“一朝一夕”。

【一生一世】从生到死;一辈子。

【一生一代】同“一生一世”。

【一生九死】谓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

【一矢双穿】犹一箭双雕。

【一丘一壑】①《汉书·叙传上》:“渔钓於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后因以“一丘一壑”指退隐在野,放情山水。②犹一山一水。  

【一丘之貉】同一山丘上的貉。喻同类无所差别。今用于贬义。丘,亦作“邱”。

【一代风流】指开创风气,为当世所景仰的人物。

【一民同俗】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一匡九合】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国大事。

【一匡天下】使天下得到匡正。

【一式一样】完全一样。

【一成一旅】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传夏少康凭此灭过、戈而复禹业。后遂用为势微力弱卒能克敌制胜、光复旧业之典。

【一成不易】同“一成不变”。

【一成不变】《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孔颖达疏:“容貌一成之后,若以刀锯凿之,断者不可续,死者不可生,故云不可变。”后以一成不变”谓刑法一经制定,不容变更。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一至於此】竟到如此地步。

【一至於斯】同“一至於此”。

【一吐为快】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暢快。

【一帆风顺】①本指帆船一路顺风。亦用为祝人旅途安吉之辞。②比喻境遇顺利或办事容易。

【一帆顺风】同“一帆风顺”。

【一年一度】谓每年一次。

【一年半载】约计时间之词。多则一年,少则半年。

【一行作吏】一经为官。

【一决雌雄】一决胜负。雌雄,喻高低。  

【一衣带水】《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一衣带水”谓象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形容其狭窄或逼近。因隋将伐陈,陈在长江之南,故云。后亦泛指江河湖海不足为阻。

【一字一句】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说话清楚从容。

【一字一板】①犹一字一句。形容说话从容,吐字清晰。②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③犹言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一字一珠】形容歌声圆润。语出唐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后亦以“一字一珠”称誉文章华贵。

【一字千金】①秦相吕不韦使门客著《吕氏春秋》,书成,公布于咸阳城门,声言有能增删一字者,赏予千金。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又汉刘安著《淮南子》,亦悬赏千金,征求士人意见。见汉桓谭《新论·本造》。后因以“一字千金”极言文章价值的高贵。②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一字千秋】谓文字警辟,足垂久远。

【一字不苟】一个字也不随便。形容行文时字斟句酌,反复锤炼。

【一字不易】《新唐书·文艺传中·孙逖》:“开元间,苏颋、齐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狄典诏诰,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后因以“一字不易”谓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亦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一字长城】谓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一字连城】《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后因以“一字连城”极言文字价值的崇高。连城,指“连城璧”。

【一字兼金】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一字褒贬】原谓《春秋》笔法严谨,一字即寓褒贬之意。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字以成言。”孔颖达疏:“褒则书字,贬则称名。”晋范宁《春秋穀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徵圣》:“故《春秋》以一字为褒贬。”后亦泛指论人议事用词严谨而有分寸。

【一如既往】完全象过去一样。

【一走了之】谓不顾而去。

【一技之长】指有某种专长或技能。

【一花独放】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一步一鬼】汉王充《论衡·论死》:“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本谓鬼很多,后为疑心生暗鬼之意。

【一步一趋】①形容紧跟着行走。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一步登天】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常用以讽人突得高位。

【一见了然】犹一目了然。

【一见如故】见“一见如旧”。

【一见如旧】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扞吴公子札呴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一见倾心】一见面就产生倾慕的情感。

【一见锺情】①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即产生爱情。②借指对人或事物一看见就发生了很深的感情。

【一吠百声】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男半女】指一个子女,一个兒子或女兒。  

【一串骊珠】形容歌声圆润,唱时如一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