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正视绳行】谓言行正直。

【正经八本】见“正经八百”。

【正经八百】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正经八板】见“正经八百”。

【正颜厉色】形容表情正经、严肃。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

【证龟成鳖】将乌龟说成甲鱼。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郑昭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杜预注:“昭,明也。聋,闇也。”后以“郑昭宋聋”比喻情况不同。

【郑重其事】谓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郑重其辞】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郑卫之音】①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②泛指淫靡的音乐。③指靡丽的文风。

【政以贿成】谓贿赂公行,政治腐败。

【政由己出】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政出多门】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指领导无力,权力分散。语本《左传·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於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

【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

【政清人和】政治清明,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之乎者也】①古汉语里常用的语气助词。②借为对文人咬文嚼字的讽刺语。

【之死不渝】同“之死靡它”。

【之死靡二】同“之死靡它”。

【之死靡他】同“之死靡它”。

【之死靡它】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

【支支吾吾】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支支梧梧】见“支支吾吾”。

【支手舞脚】犹言指手画脚。

【支分族解】见“支分节解”。

【支分节解】亦作“支分族解”。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义理,详尽中肯。

【支床叠屋】犹叠床架屋。喻重复。

【支纷节解】分解肢体;剁成碎塊。犹言碎尸万段。

【支策据梧】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

【支离破碎】谓零碎散乱,不成整体。

【只轮不反】见“只轮无反”。

【只轮无反】比喻全军覆没。语本《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亦作“只轮不反”、“只骑不反”。

【只骑不反】见“只轮不反”。

【只鸡斗酒】①指菲薄的祭品。语出《后汉书·桥玄传》:“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②指简单的酒菜。

【只鸡絮酒】《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李贤注:“谢承《书》曰:‘稚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后遂以“只鸡絮酒”谓以菲薄祭品悼念亡友。

【只鸡樽酒】见“只鸡斗酒”。

【吱哩哇啦】象声词。形容大声说话。

【枝大於本】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枝分叶散】同“枝布叶分”。

【枝分缕解】谓详尽而有条不紊地辨别分析。

【枝末生根】树木的枝梢上生根。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枝布叶分】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

【枝外生枝】喻派生、繁衍而出者。犹言节外生枝。

【枝别条异】喻头绪纷乱。

【枝附叶连】见“枝附叶著”。

【枝附叶著】比喻上下关系紧密。

【枝附叶从】枝叶附从于树干。比喻依附的部属。

【枝附影从】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仿。

【枝流叶布】同“枝布叶分”。

【枝叶扶疏】亦作“枝叶扶苏”。①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②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③比喻兴旺发展。

【枝叶扶苏】见“枝叶扶疏”。

【枝叶相持】比喻相互扶助。

【枝词蔓语】谓繁冗芜杂的言辞。

【枝词蔓说】谓繁冗芜杂的言论。

【枝幹相持】犹枝叶相持。

【枝节横生】比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岔子。

【枝源派本】犹言寻根究源。

【枝对叶比】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脂膏不润】《东汉观记·孔奋传》:“奋在姑臧四年,财物不增,惟老母极膳,妻子但菜食。或嘲奋曰:‘直脂膏中,亦不能自润。’而奋不改其操。”后即以“脂膏不润”喻为官廉以自守,不改清操。

【脂膏莫润】见“脂膏不润”。

【胝肩茧足】谓艰辛劳作。

【执文害意】谓拘泥于字面而损害内容。

【执而不化】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执法如山】执行法令坚定如山,毫不容情。

【执柯作伐】为人作媒。

【执迷不反】见“执迷不返”。

【执迷不返】亦作“执迷不反”。犹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固执己见,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执迷不醒】犹执迷不悟。

【执粗井灶】谓操持家务。喻为人妇。

【执经问难】手持经书反复质问,以求解惑。

【执鞭随镫】见“执鞭坠镫”。

【执鞭坠镫】亦作“执鞭随镫”。谓服侍别人乘骑,多表示倾心追随。

【直入公堂】比喻言行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直上青云】比喻官运亨通,直登高位。

【直上直下】①上下一贯。②从上到下,从头到脚。③形容陡直。

【直口无言】犹言哑口无言。

【直内方外】语出《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谓内心正直、行事方正。

【直抒胸臆】谓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直言不讳】同“直言无讳”。

【直言切谏】同“直言极谏”。

【直言正色】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直言正谏】同“直言极谏”。

【直言极谏】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直言无讳】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直言无隐】直言无讳。

【直言贾祸】说直话的人会惹祸。贾,买。引申为招致。如:直言贾祸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明哲保身的人大都缄口无言。

【直眉怒目】形容发怒的样子。

【直眉楞眼】亦作“直眉睖眼”。①竖眉瞪眼。②形容眼神发直。

【直眉睖眼】见“直眉楞眼”。

【直眉瞪眼】①发怒貌。②形容发呆的样子。

【直捷了当】同“直截了当”。

【直接了当】同“直截了当”。

【直情径行】任着自己的性情径直去做。语出《礼记·檀弓下》:“子游曰:‘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孔颖达疏:“谓直肆己情而径行之也。”

【直道而行】按照正道行事。

【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

【直认不讳】直截了当承认,毫不回避隐瞒。

【直撞横冲】形容向前突破,不可阻挡或毫无顾忌地乱冲乱闯。

【直谅多闻】谓正直诚信,博学广识。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刑昺疏:“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

【直权无华】质朴无文采。

【植善倾恶】谓培植善者,倾覆恶类。

【植发穿冠】犹植发冲冠。

【植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

【植党自私】见“植党营私”。

【植党营私】谓拉帮结派以谋求私利。

【蹠犬噬尧】《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蹠狗吠尧】意谓各为其主。

【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止戈为武】“武”字从“止”从“戈”。意谓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

【止於至善】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沸益薪】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止渴思梅】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止渴望梅】见“止渴思梅”。

【止谈风月】《南史·徐勉传》:“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谓只可谈风月之事。后以“止谈风月”为劝阻他人勿谈公事或政事之典。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出《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后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谓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旧时商店招牌招揽生意的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