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过,走“驼”观花过“外赛格”(自艾尔·亥兹乃到佩特拉古城市中心),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找到了阿里巴巴的财宝。漫步外赛格就仿佛是在翻阅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这里既有奈巴特人的庞大墓室,又有罗马人占领佩特拉后改建和修缮的圆形剧场;这里有公元4  世纪时,拜占庭占领佩特拉的遗迹,也保存着公元7  世纪后伊斯兰帝国以及欧洲基督教势力争夺佩特拉的战争痕迹。你不难明白,500  多年后冒险家们重新发现公元12世纪后被各种势力遗忘的佩特拉时是何等兴奋,人们赞誉的藏宝窟其实就是这片“见证了整个历史”、蕴涵着无数故事、保存着瑰奇秘密的古城本身。

第一部分

空中花园只剩一堵墙三代枭雄随风而逝一尊石狮空守古城石岳文小时候就无数次听说过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想象它悬在空中的样子一定很美、很神奇,要不怎么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呢。然而,直到我专程造访了巴比伦,才终于有机会目睹这个梦幻花园的真正样子。

汽车开到巴比伦古城前,陪同的导游说眼前的一片古迹群就是公元前626  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遗址,它是上世纪初才被发现的,此前一直被埋在沙漠中。而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时代的古巴比伦王国遗址至今还被埋在18米深的地下。

穿过鲜艳夺目的阿什塔门,就到了巴比伦王国的主要大街——仪仗大道。它约有20米宽,道路中间是残损不全的沥青路面,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柏油路,是由大块砖头和天然沥青铺成,尽管经历了近3000年的风雨吹打,可路面依然保存完好。位于仪仗大道两侧的就是内城墙,高大的墙面上至今清晰地保留着一种怪兽的浮雕,它长着马的身子、长颈鹿的脖子、龙的角、鹰和狮子的爪、鱼的鳞,据说这是巴比伦的保护神。由于巴比伦原来的城墙大多已残损不整,1978年伊拉克政府开始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高大的城墙,如果不仔细查看,几乎看不到一点古迹的味道,正因为如此,才惹恼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硬是把巴比伦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给删除了。

从仪仗大道中间往西,穿过几道城门和广场,就到了著名的国王宝座宫殿,据说尼布甲尼撒二世和波斯皇帝大流士都曾在这里办公。尼布甲尼撒在伊拉克历史上名气最大,因为是他使巴比伦王朝处于巅峰状态,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就是他一手制造的,他把1  万多犹太人囚犯从耶路撒冷带回巴比伦为奴,这些奴隶们当年就在这所宫殿外面无偿地为他建造城墙和宫殿,所以以色列至今憎恨尼布甲尼撒。而波斯的大流士更是一位著名的改革家和军事家,在他的统治下波斯帝国达到鼎盛,巴比伦成为他的内城。另一位来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巴比伦后,也曾在这里居住了两年多,并最终死在这里,其尸体就是从这里被部将托勒密运到埃及的亚历山大的。但伊拉克文物局副局长拉比尔亲口对我说,他认为亚历山大的尸体就埋在巴比伦,因为有资料记载,亚历山大在从巴比伦开始远征印度时就开始在巴比伦修建陵墓,所以暴死后,他很可能就被葬在了这座陵墓里,只是现在还没有挖掘出来罢了。

不管拉比尔说的是真是假,我却已经着实感觉到国王宝座的神秘与尊贵了,赶忙坐上去拍了张照片,这毕竟是三代枭雄坐过的地方,但我心中还是一直惦念那座著名的空中花园。

导游知道我的心思,从国王宝座宫殿出来,带我直奔宫殿北面外侧不远的一堵矮墙。这里中间是一个很深的地下室,散发出一种异样的味道,原来这就是空中花园的所在地,阿拉伯语称其为“悬挂的天堂”。我眼前顿时浮现出古代史学家对这个“天堂”的描绘:花园为立体结构,有7  层,由列柱支撑,高达25米,底层以石块为基,上铺加入芦苇和沥青的土砖,土砖上盖铅板,铅板上再堆置泥土,上面种满了奇花异草,树木成荫。花园还有完整的灌溉系统,取城外不远的幼发拉底河河水灌溉。传说这花园是尼布甲尼撒国王献给来自米底(今伊朗)的王后的礼物,使得原本得了思乡病的王后一扫病容。然而这么豪华的“天堂”风景现在却什么也看不到了,只有一段修复后的低矮墙壁中残留的一小块原址遗迹,旁边还有一口干枯的老井,据说这就是当年空中花园的遗存品。

找寻中我惊奇地发现,花园遗迹上面的砖面上赫然雕刻着萨达姆总统的大名,记载着1982年空中花园在总统命令下修复完工的历史。可即使有总统的手谕,也不能让我大喜过望,因为尼布甲尼撒博物馆的馆长说,经过考证,现在仍不能确认这就是真正的空中花园遗址,因为这里距离幼发拉底河有20多公里,而据史料记载,空中花园应该就建在河边。

空中花园北面不远可见巴比伦最后一件珍贵的文物——用整块的青灰石雕刻而成的石狮子,它高踞于一块长方形石垫上,威风凛凛,爪下踩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石头人,虽然狮面有点损坏,但这是尼布甲尼撒时代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一件贡品,像空中花园的守护神一样一直“活”到现在。可我感到遗憾的是这么剽悍的雄狮,到底还是斗不过时光老人,没有尽到保护神的责任,否则空中花园就不会荡然无存了。

第一部分

印度三色海撒有甘地骨灰岸上有大神仙踪水中含圣雄灵魂钱峰翻开地图,南亚次大陆宛如一艘庞大的航空母舰,探进印度洋达1600多公里。在其最南端北纬8  度处,坐落着素有印度“天涯海角”之称的科摩林角。以科摩林角为界,印度的海域可划为三部分,东边为孟加拉湾,西边是阿拉伯海,南边是浩瀚无边的印度洋,三股巨大的海水在此汇合,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三色海。

科摩林角因奇妙三色海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古代印度人将此地称作“地之终点”和“天之尽头”不无原因。人于此,回首北望,心中忽然依稀浮现出泰姬陵、红堡的影子,似乎几千年浩大古老的印度文明终于在此与大自然交汇融合。向南远眺,无边的印度洋正敞开她宽阔的胸怀,吸纳着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海水。仔细分辨,面前的海水清晰地呈现出深蓝、蔚蓝和浅绿三种颜色,深蓝无疑是最远处的印度洋,浅绿色则是阿拉伯海,蔚蓝是孟加拉湾,三股海水汇于一体,浩浩荡荡地一直向天尽头奔流而去。

据当地人介绍,每年4  月满月的那几天才是观看科摩林角美景的最佳时节。届时,来自三大水域的海水涨势最猛,使得三色海分界线更加鲜明艳丽。那时,每天日落之际也伴着明月升起,斜阳落日映衬着海上明月,日月同辉,真是明艳不可方物。

科摩林角所在地坎亚库马瑞,不光吸引着众多慕名而来的东西方游客,平日前来朝圣的印度教徒更是不计其数。原来,坎亚库马瑞得名于印度教大神湿婆之妻库马瑞女神。传说她当年只身在此独斗魔鬼,将世界从魔鬼手中解脱出来。迄今科摩林角海边的岛上还建有一间庙宇,庙宇之中供有一个不大的玻璃房,房中是一只被精心呵护的大脚印,不准拍照,不准大声喧哗,原来这是当年湿婆大神驾临人间的仙踪,难怪乎进进出出的印度人个个神情庄重而虔诚。

与湿婆大神“仙踪”同处一岛的还有印度近代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辨喜的纪念馆。据称,辨喜1892年时曾到科摩林角潜心面壁多日,终于大彻大悟,成为一代思想家。辨喜曾苦口婆心地劝告国人:“当原则完全消失、感情泛滥时,宗教就会蜕变为狂热盲从和教派主义。”但遗憾的是,100  多年过去了,他的祖国仍未摆脱当年的宗教对立和教派屠杀。

恰巧的是,离此不远的岸上,还有一座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纪念馆。这位毕生致力于民族独立、宗教和解的伟人,直到瞑目前还在思索着如何化解种族宗教冲突。甘地1948年被人暗杀后,印度人民遵循他的遗愿,将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入了三色海中,让他的灵魂能与这象征百川归一、包容一切的大海融为一体。令人感慨的是,现今坎亚库马瑞岸上最为雄伟的宗教建筑不是印度教的庙宇,而是一座白色尖顶的基督教大教堂,在印度教教徒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印度,能有如此景象,对圣雄甘地想必也是一种安慰。

第一部分

大乌龟守着成吉思汗旧都曾经驻兵15万如今只剩一土堆杨涛一个初夏的早晨,记者驾着车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行驶,心情格外愉快,因为今天的目的地是向往已久的哈尔和林——成吉思汗一手开创的古蒙古帝国的旧都。

经过3  个半小时的行驶,我们到达了哈尔和林县。进入县城,发现它与蒙古其他的县城没有太大区别。虽然城区规模不大,但是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给我们做导游的额尔敦巴特介绍说,现在的哈尔和林是蒙古国前杭爱省的一个县,坐落在鄂尔浑河东岸,面积23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9万,我们要寻找的古都哈尔和林就在该县东北方向。

我们从县城出来颠簸行驶了约8  公里,终于到达了梦想中强大的古蒙古帝国的首都哈尔和林。然而映入眼帘的并不是高大雄伟的宫殿、戒备森严的兵营或者鳞次栉比的民居,这里有的只是一片荒凉的废墟:100  多平方米的大土堆,离土堆不远,有一个长2  米、宽1  米、高2  米的驮着石碑的大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