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孔子传 > 第81章

第81章





丢鸡人来到东邻家的废马厩,一进门便发现了一撮带血的鸡毛,再细细一找,驴槽底下盘伏着一条大蛇,见有人走来,蜿蜒地游进屋角的草堆里去,那腹部鼓鼓囊囊的。很显然,鸡是被蛇偷吃了。

如今孔子要搞清楚《易》理,自然就令商瞿来帮忙。一天凌晨,商瞿来到夫子的书房,见夫子正伏几枕臂而眠,几上摊放着一部《易》简,《易》简旁的菜油灯闪着荧荧的黄光。商瞿怕惊动了夫子,蹑手蹑脚地走到几前,小心翼翼地坐下,开始翻阅那部《易》简。商瞿一边翻,一边斜视夫子,见夫子酣睡中在不断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或是喜见“六艺”编修成功,或是见到了周公,或是逢到了知遇的圣君,正在实现他那“仁政”“德治”的理想,或者……

过了大约有半个多时辰,孔子被商瞿翻书的哗啦声惊醒,见商瞿这么早就来工作,心中感到无限的欣慰!

商瞿见夫子醒来,忙将湿淋淋的葛巾放于脸盆中摆洗了一遍,递给夫子,让他擦擦脸,无限心疼而感慨地说:“夫子又是一夜未眠?……”

孔子微笑说:“尔何以知之?”

商瞿诡秘地说:“此《易》简诉诸与瞿。”

孔子吃了一惊,忙问:“此话怎讲?”

商瞿指着《易》简说:“昨日弟子离去时,这串竹简的皮条只断了四处,今朝又多了一处,夫子岂不是又翻了一夜吗?”

孔子哈哈地笑了,笑的是那么自在,那么充实。他说:“瞿啊,尔心细若发丝,又通《易》理,难怪能卜之灵验如神呢。”

商瞿见夫子夸奖自己,急忙转移了话题,说:“夫子应注意休息,多自保重啊!”[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孔子摇摇头,叹息着说:“年岁不饶人啊,倘能再加我数年时光,则我便可充分把握《易》之内容与形式,而行无大过矣……”

是呀,孔子已是七十岁高龄了,对他来说,时光是多么宝贵呀!……

鲁国是周公的封地,鲁都曲阜藏有大量的古代典籍文献,这就为孔子作《春秋》创造了条件。孔子最崇戴周公,他长期想做第二个周公,在他看来,周公是周代文化的奠基人,而周代文化是继承夏殷两代,因而更加完美,更加灿烂。

编修完毕《易》的当天夜里,孔子师生欢聚一堂,热烈地庆贺了一番,直到深夜才散。第二天一早,孔子便带领颛孙师到鲁守藏室去了。孔子是鲁国的三朝元老,是闻名于世的圣人,有资格和身份到守藏室来任意查阅资料。颛孙师,字子张,陈(河南)人,为人雍容大度,才貌过人,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

鲁国的守藏室简直是一个书籍文献的汪洋大海,孔子师徒在这大海之中搏击,遨游,为作《春秋》作着准备。

《春秋》本来是各国旧史书的名称,孔子要把自己从教四十余年用的现代史教材纲要进行加工整理,参照“鲁史记”

“周史记”及各国的史书,充实其内容,考证其真伪,舍弃其繁芜不合理的记载,摘取其事关大体的记录,编修成一部前所未有的编年体新《春秋》。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与艰辛的劳动。孔子深知,“《春秋》,天子之事也。”按自己的身份是不能修史的,但为了通过《春秋》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留给后世明君效法;为了通过《春秋》教授弟子,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培养合乎自己理想的从政人才,继续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哪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硬着头皮去干。

时值秋冬之交,天气变寒,食物不易变质。为了节省时间,孔子师徒将大量的干粮、咸菜、姜丝带到了守藏室,吃在这里,睡在这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天,子张正在与夫子对坐吃午饭,忽然发问道:“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吗?十世后之礼制可预知吗?”

孔子回答说:“殷沿袭夏礼,其所损益可知也;周沿袭殷礼,其所损益可知也。倘有继周而当政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夏又问道:“夫子仁政德治之理想,具体说来,该是如何呢?”

孔子不假思索地说:“齐一变而至于鲁,鲁一变则合乎大道矣。”

因任务紧迫,子夏、子游也来守藏室抄录资料了。一天中午,师徒们围坐啃干粮,又讨论起了作《春秋》的问题。当子游问及《春秋》将是怎样一部书时,孔子回答说:一,要真实,历史事件、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年、月、日都要精确无误。二,要有褒有贬,有自己的见解,因而记载史实,不写事情的本身怎样,而写它应该怎样。三,以写史传人为主,极力冲淡神话色彩。四,要“微言大义”,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渗透到字里行间里去。

后来,孔子真的遵照自己的这个设想与打算写成了《春秋》,例如吴、楚两国的国君自称为王,孔子却不称其为王,而贬称子,因为它们还不是文明的国家。又如晋国曾把周天子叫了去,孔子认为如果照写,便损害了周天子的尊严,于是写成“天王狩于河阳”。

弟子们帮孔子将有关资料从守藏室里抄回之后,孔子便开始作《春秋》了。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孔子昼夜不停地奋笔疾书,他不仅工作在几案上,而且吃在几案上,“曲肱而枕”地睡在几案上,火盆里的火早已熄灭,他顾不得往里边加炭添柴,室外风雪弥漫,室内寒气袭骨,然而孔子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炽烈的火!子夏、子张、子游等几个擅长文学的弟子见夫子太忙、太累、太苦了,三番五次地欲来帮忙,都被他拒绝了,他作的《春秋》,弟子们不仅不能像其他“五艺”那样欲删则删,欲改则改,而且不能参加任何意见,不得动一个字,因为在孔子看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在负函,孔子曾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亦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矣。”这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准确的自我鉴定,毫无夸大其辞!

  第三十七章  西狩获麟  孔子杀青

大凡无作为者,都极易满足,鲁哀公就是这样一个君王。他没有称雄争霸的野心,对三桓的挟持,特别是对季氏的专横,并不感到有多少不自在,他的神经似乎已经麻木。他满足于强国不入侵,国家尚安定。国家“政在季氏”,他倒感到轻松,他的任务,便是玩与乐。最使他玩得痛快,乐得开心的莫过于狩猎,因而他常带领满朝文武,驱黄驾鹰地出城围猎。

国君带领文武官员狩猎的目的与平民百姓自然不同,百姓狩猎是为了谋生,国君则是为了寻欢作乐。除此以外,春秋时代,狩猎还被视为国家的盛典,像郊祭一样隆重,自国君以下,宫廷里的大小官员均需参加,事先要诏谕天下,进行充分的筹备。哀公十四年春的一个吉日良辰,文武百官齐集于朝,待哀公升殿受朝之后,便蜂拥出宫。你看那气势,乘车的,骑马的,步行的,弓上弦,刀出鞘,干戈耀日,剑戟映辉,旌旗猎猎,仪仗煊赫,鱼贯出了西关,经直向大野(今巨野县境内)进发。

大野三面环山,一面临沼泽,那形状很像一个马蹄掌,或一只伏卧着的螃蟹。山上林深树密,野兽群居;沼泽或杂草丛生,或鱼鳖深藏。孟春的大野,像一个刚刚睡醒的少女,懒洋洋地爬了起来。大野的生命开始萌动,山变青,林变绿,草复苏,禽筑巢,兽发情,虫蠕动。你听,虎在啸,狼在嚎,猿在啼;你看,蛇蝎出蛰,鹿兔追逐,獾狐撒欢,闲了一冬的狗熊迈着舔嫩了的四足摇晃着肥胖的身躯在林间散步。——

这正是春狩的大好时节。

狩猎的君臣百官将车驾停于山下,换成坐骑,从中间进山,分三路围猎包抄。猎犬在前边引路,雄鹰在空中侦察,走卒在四处呐喊,整个大野,一片喧腾。突然,猎犬狂吠一声,窜入密林深处,哀公君臣策马紧跟,刹那间,从林中飞奔出一只梅花鹿,哀公觊觎心切,打马上前,张弓搭箭,只见弓如满月,箭似流星,嗖的一声中的,那鹿应声倒地,瞬间又打了个滚爬起来,舔舔血淋淋的伤口,逃生的强烈欲望驱使着它箭一般地钻进茂密的灌木丛中。哀公率众打马紧追,无奈这灌木丛荆棘丛生,密不透缝,针难插进,水难泼进,人马更无法深入其间,只好驻足叹息。正在这时,季康子发现荆棘丛中有一个人头在钻动,用目紧盯,稍纵即逝。片刻,在林木稍稀的地方出现了一个肩扛死鹿的人在拼命奔跑,很显然,这死鹿就是刚才哀公射伤的那头。季氏用手指着那个奔跑的人命令说:“快,冉将军,射死他!”

哀公急忙更改说:“不,捉住他!”

季康子看也不看哀公一眼,重复着方才的那句话:“射死他!”

哀公不再反驳。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每当哀公的意见与季氏有分歧,发生了矛盾,冉求总是服从季氏。

冉求默不作声,取下弓,搭上箭,将那特制的硬弓拉圆,睁着右眼,闭着左眼,瞄准了那个奔跑人的头颅,屏息吸气,紧咬下唇,正待放箭,耳边忽然响起了孔子那苍老的声音:“仁者爱人。”“汎爱众而亲仁”。“冉求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1……不禁心跳加剧,头晕目眩,两眼发花,双手颤抖,那箭竟飞向高空去了。说也凑巧,与此同时,骤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林涛怒吼,飞沙走石。冉求揉着眼睛对哀公说:


“臣风沙眯眼,未能如愿,甘受典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