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武侠修真 > 卿本丫头 > 第53章

第53章



太子正好说中皇帝心事。

皇帝不能说是,那等同于允许撤兵,又不能说不是,反对胡汉一家亲的两位士族大臣正站在面前,他只能恼羞成怒地吼太子:"那吐蕃人欠我们这笔十七万条性命的血债,就不用讨还了吗?"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战火之下,谁都不可能是赢家。我们只会损失更多的将士!"太子言之凿凿,情真意切。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你不杀他,他就杀你,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朕派你出征不仅仅是抵御外侮而是消灭不臣势力!"皇帝一把揪起太子胸前衣襟,手剧烈抖动:儿子,此刻我多么需要你站在我这边,就像从前任何时候一样!不要让我腹背受敌!!

太子定定地看着吹胡子瞪眼的父亲,一字一句地说:"可惜这次出征让儿臣领悟的是战火之下玉石俱焚生灵涂炭!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战争带来最大的灾难是无辜百姓和将士们的性命、土地大面积荒芜以及衰退的生产力!父皇,战争不代表征服,发动战争是为了制止战争,才是仁义之师。"

儿子的话让父亲眼里的希冀渐渐变淡,幻化成满腔怒火:"你不用再插手兵部的任何事务!从明日起到礼部史馆去修史!看看我朝江山怎么来的?历代江山又怎么来的?跟朕谈仁义?妇人之仁!!"

164

"我仪儿何时开始变得如此妇人之仁?"贵妃眼中一缕杀气,几许失望,"求生就不能爱,爱就不能求生;善良就无法复仇,复仇就无法善良。原来这个道理你不懂。"

被母亲洞悉心事的平王仍竭力隐藏:"请母亲放宽心,孩儿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沈善柔对建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接近她,也不过是为了能好好利用。还请母亲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儿子会将一切处理妥当。"

贵妃将信将疑地看着儿子,试图从他脸上捕捉一丝一毫的破绽证实自己心中所想:"这么说,沈善柔跟上官筱儿一样,只是你手中的一子棋?接近是为了利用而不是情不自禁意乱情迷?"

"是的,母亲。"平王低下头去,眼光扑朔迷离,适时地转移了话题,"父皇近来是否很少到长生殿看望母亲?"

"我的事你不用操心!管好你自己的事是正经!"贵妃腥红色长指甲深深嵌进了手掌心里。

就在此时,刑部杜尚书在未央宫外求见,平王示意让他进来。

行礼之后,杜尚书站起娓娓陈述:"早朝后,听宰相大人与兵部王尚书谈论起昨晚太极殿发生的事,方知皇上一怒之下将太子贬去史馆修史册。"

"尚书大人对此有何高见?"贵妃立即心领神会到杜尚书是儿子这边的人。

"太子靠出征得到了民心,如今他不能插手兵部的事,吐蕃局势又不稳,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平王应请兵出战!"杜尚书拱手献出良策。

平王思虑片刻,道:"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我要赢他,就要另辟蹊径。"

"那你打算怎么做?"贵妃着急地问儿子,心中一块大石却已放下:原来一直不声不响的儿子与我的想法是相同的!这我就放心了。母亲一定为你扫除所有不利因素,助你达成心愿!

"不知尚书大人是否了解父皇希望通过这次战争达成的真正目是什么?士族大臣们对这次战争所持的态度又是什么?还有,可否为我引见一下宰相和兵部尚书?"平王的眸子里闪着狡黠的光。

第98节:修屎厕真的很惨呐~~(2)

165

是夜,熬过了一冬的飞蛾在宫灯里扑腾,啪啪作响,在灯前批阅奏折的皇帝显得尤为心烦意乱。

握笔的手颤抖不已,于奏折上写出的字歪歪扭扭。

"哗啦!"举起宽袖,皇帝把全部奏折扫下了地。坐在宽大的龙椅上心绪难宁。

"父皇。"平王于黑暗处渐渐走近,拾起地上散乱的奏折。

"朕的儿子一个两个都喜欢不请自来。"皇帝出言相讥,面露不悦。

"儿臣以为父皇已睡着,所以让太监们不做通传。"平王拾起了一同掉在地上的朱笔。

"既知朕已睡,又因何前来打扰?"皇帝用眼角余光扫了躬身拾奏折的平王一眼,闭上了眼。

"想看看父皇是否安然入睡,若能入睡证明心中已无挂碍,儿臣便可放心离开。"平王整理好奏折,轻轻放于桌面。

"若不能安然入睡呢?"皇帝睁开了眼,目光凌厉。

"那儿臣自当分忧解难。"平王打开灯罩,放飞囚困于宫灯中的蛾,一切恢复宁静。

"既然深夜来此,必是有备而来。好吧,朕给你一个机会,说说看对于吐蕃战事你的看法。"

"吐蕃人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劳作、放牧,他们的生活建立在这块土地之上,所以,这块土地,是属于吐蕃人的,我们不可以剥夺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即使占领了他们的土地,也征服不了他们的民心,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仍会顽抗。我们的目的,仍无法达到。其实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征服这片土地,还有征服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所谓征服,方法有很多种。不一定要采取代价最为沉重的那一种。依我所见,擒贼先擒王,抓住吐蕃王,让他一力承担战乱的过错,凌迟处死,另外扶持受制于我朝的新王,让新王带领吐蕃人归顺我朝,从此方真真正正地国泰民安,四夷臣服……"

皇帝听着平王条理清晰,头头是道的阐述,从愠怒到克制,从克制到平静,从平静到理解,从理解到赞同。他望着平王,目光深遂:这个儿子,雄谋大略,野心勃勃,也许,更适合做一个储君。

166

平王、贵妃、杜尚书齐聚于未央宫庆贺首"战"告捷。

"替你离开刑部饯行,同时也替你重回兵部庆贺!"刑部杜尚书举起了酒杯,"能为皇上分忧解难,离重用那日就不远了。"

"为父皇排忧解难不是重点,我跟以宰相为首的那帮士族大臣达成共识才是重点。我让他们明白,对于胡人,我与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昨晚,经我劝说,父皇已同意派出边镇胡将胡兵前往吐蕃搜捕吐蕃王,那么接下来,他们会帮我些什么,不言而喻了。"平王举杯先干为敬,唇边的笑容很深。

"臣以为,接下来应该谨防死灰复燃。"杜尚书提醒道。

平王却暗暗在想:我认为,接下来,除了皇位,我还应该抢走另一些原来属于他的东西,他就更没斗志了。

"这么多年了,一直是你跟皇上在起争执,而太子总是做皇上身边言听计从的乖乖儿,皇上怎么说他就怎么办。等他跟皇上有分歧比等兔子往树上撞还难!现在这种情况他若想办法赢回皇上的心你就前功尽弃了。不能让他有喘息的机会。一定要乘胜追击,让他永无翻身之日!"一旁的贵妃插话了,一激动,又开始气喘不止。

平王扶着贵妃依靠到榻上:"母亲,天气寒冷干燥,您的哮喘又犯了,就别插手操心这些事了,孩儿自会处理妥当。"

贵妃的手拍拍儿子肩膀,掸掉他衣肩上的浮尘:我已经插手了……

167

"混帐!"皇帝一巴掌拍在棋盘上,一局好棋顷刻散乱无章,"把他给朕叫来!"

棋盘另一侧,刘大学士噤若寒蝉,俯身拾棋。

跪在地上刚禀报过什么的贵妃款款站起身:"臣妾告退。"

"为什么不肯选妃?为了沈善柔吗?"皇后犀利的目光仿佛能洞穿人心:"所谓审时度势,你应该明白现在不能跟皇上再起任何争执。李仪为什么突然调回到了兵部,贵妃为什么向皇上建议提前册选太子妃,你难道看不出来?你正在一步步走向别人精心布好的局!"

"母后以为我看不出来?"太子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谢母后关心,我自己的事自已知道如何处理。"

"娘娘。"魏夫人于外屋禀报,"圣上有旨,请太子殿下速速前往太极殿。"

皇后冰冷的手握住了太子臂膀:"你父皇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么多年你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次一定要沉住气。"

太子冷冷地抽离了母亲的手:"正是因为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出征离开这个宫,才发现很多事情根本不是在宫中想像的那样!"

太子孤身走在由永安殿通向太极殿的路上。

太监们正在打扫路面的积雪。残雪被扫到城楼下,傍依着城墙整齐地排列成一条直线,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忽然联想起"沈善柔"曾发过的感叹:"别说做太子妃了,在这宫里连做花花草草都累呐,要那么规规矩矩地长在路两旁,稍微长出一点点就要被喀嚓掉。还是做野花野草好哇。"

第99节:修屎厕真的很惨呐~~(3)

穿过一道门又一道门,来到麝香环绕,热气蒸腾的房内,跪下:"儿臣参见父皇。"

"给朕一个理由,因何拒绝甄选太子妃?"皇帝的声音懒懒地从帘幕内传来。

"儿臣已经有了一个太子妃,等着父皇金口一开,就将她从冷宫接回东宫。不需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地另行选妃。"

"那个女人难登大雅之堂!将来如何成为一国之母?你还是忘了她吧。"仰躺于木盘中泡澡的皇帝闭着眼睛品着香茗,两个宫女正在为他搓洗身体。

"儿臣要的是一个娘子,不是一个摆设。"

"就连朕这做皇帝也不过一个摆设,江山社稷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