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官运 > 《官运》第六章(2)

《官运》第六章(2)



毕云天吃惊不小,换了语气道:“什么时候被绑架走的?”主任说:“昨晚两点左右的样子,就在邓局长自己家里。”毕云天说:“那怎么这个时候才打电话给我?”主任说:“我们也是刚才才知道的。上午一直不见邓局长,我们有急事去找他,打他手机没讯号,打他夫人单位电话,也没人见她在上班,大家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便跑到他家去敲门。敲了半天也没敲开,却听出里面有什么不正常。用铁棍撬开铁门,只见邓局长的夫人和儿子都被捆在椅子上,嘴上还塞了毛巾。解开他们一问,才知道邓局长是昨天晚上被人绑走的。”

        毕云天二话不说,撇下李校长三个,急急去了教育局。

        赶到邓局长家里,教育局几位副局长和办公室主任都在场。邓局长夫人一见毕云天,忍不住大放悲声,就像要向毕云天报丧似的。毕云天也没功夫劝解,直接问她:“搞绑架的有几个人?”

        邓夫人稳住自己,抹一把飞流直下的鼻涕,说:“我与老邓是分床睡的,我和儿子被绑住的时候,老邓已被他们拉到了客厅,也不知究竟有几个人,大约三四个人的样子。”毕云天说:“是些什么模样的人?”邓夫人说:“好像是些年轻人,只是灯一直是关着的,看不大清楚他们的面目。”

        看看屋里,竟没一点遭劫的痕迹,毕云天又问邓夫人道:“他们拿走了什么?”邓夫人说:“什么也没拿。”毕云天说:“说了什么?”邓夫说:“什么也没说,前后十来分钟的样子,没谁说过半个字。”

        毕云天好像就明白了什么,在屋子里来回走了两趟,问几位副局长和办公室主任道:“你们给公安报过案没有?”办公室主任说:“我们只想起给您打电话,还没来得及报案。”一位副局长说:“也是考虑邓局长这事比较复杂,没敢对外张扬,连局里的职工都不知道,想等毕市长您来作决定。”

        毕云天想了想,回头对大家说:“邓局长这事,大家暂时不要对任何人说,包括公安部门,否则闹得满城风雨的,记者们也来凑热闹,把事情闹大后,我们就被动了,对解决问题只能带来麻烦,决没有什么好处。从这伙人的行为来看,他们是不会轻易动邓局长的,我立即跟常委领导研究方案,给予妥善处理。”

        交待完毕后,毕云天又对邓夫人说:“邓局长不会有危险的,但为了不出意外,你和你儿子也得注意保密,什么地方都不要去,就呆在家里看电视。”

        邓夫人点点头,表示服从毕云天的指示。毕云天又对那位办公室主任说:“你现在要做的两件事,一是把教育局那间最避静的会议室安排给我,我和几位常委到那里开个小会;二是你从现在起,一步也不能离开你的办公室,那伙人肯定会打电话来的,有什么情况,你立即打我的手机。”

        然后毕云天给雷远鸣打了一个电话,简单通报了情况,建议他跟高志强联系一下,在家的常委们到教育局来碰个头。雷远鸣表示同意,说他立即给高志强打电话。不想刚收了线,高志强的电话就打进来了,毕云天匆匆忙忙讲了两句,又被教育局的人打断了。

        现在常委们都集中在了在教育局的小会议室里。毕云天简单汇报完事情的经过后,高志强要大家发表意见,怎样处理这件事。大部分常委的意见是马上跟公安联系,认为只有公安才有能力破这个案子。

        毕云天知道常委们的话只说了半句,还有一半藏在背后没说出来,那就是报告了公安,如果出了大事,常委们就没有责任了。毕云天当然也能理解,碰到这类事情,这通常是大家惯用的办事程序。只是毕云天心里很清楚,对目前这件事,用这种惯常的手段,不但于事无补,恐怕还会节外生枝,把小事闹成大事。

        高志强见毕云天没吱声,就问他有什么想法。毕云天说:“我能有什么想法?我又不是常委。不过我听大家的,大家意见统一了,决定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高志强笑道:“按大家的意见交给公安?”毕云天说:“行呀,交给公安就不关我们的事了,省好多的心。”高志强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可交给公安后,事情就一定能解决么?公安部门现在的破案率那么低,好多大案要案多年悬而未决,你能指望他们什么?”

        说到这里,高志强特意望一眼在场的分管政法的市委副书记和政法委书记。他们忙躲过高志强冷峻的目光,把头撇到了一边。

        现在当然不是讨论公安局破案率的时候,高志强把视线移到别的常委头上,继续说道:“我的意思是说,别的什么案子未决就未决,可这回绑走的是堂堂的教育局长,如果交给公安,激化了矛盾,邓局长有个三长两短的,临紫岂不要举世闻名了?上次交警那件事,一捅就捅到了中央,好几个中央首长和省委领导都批了字,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批得严厉,省里的检查组在临紫一呆就是两三个星期,直到毕云天同志住进了医院,才放了手。如今上头天天喊稳定压倒一切,社会治安出了事一票否决,我否决了就否决了,大不了不主持这个常委工作,不做这个副书记。可我们临紫市否决得起吗?目前临紫市经济建设事业已经有了一个可喜的开头,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前进,如果一件事情处理得不好,臭名在外,人家一听临紫这两个字就不寒而栗,谁还愿意跟我们合作?谁还敢跟我们合作?我们还怎么发展,怎么前进?偏偏文书记又不在临紫,他把临紫市700多万老百姓和临紫市的事业交给我们,我们没处理好,却这里闹矛盾,那里出问题,我们怎么向临紫市的老百姓交代,向文书记交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