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二战秘密档案 > 第45章

第45章



如果德国步兵与坦克部队一起向前推进,团长的指挥部被坦克炮弹击中后,团长不可能从敌人自动步枪队伍下死里逃生。据卡普罗夫估计,第一次进攻中被消灭和击毁的敌人坦克数量为5到6辆。至于在第二次进攻中至少击毁1辆坦克的事情,卡普罗夫干脆只字未提。很有可能,抵抗者们已经没有弹药了,反坦克武器被德国人的炮火压制住。所以,坦克部队没有任何损失就突破了第2营的阵地。坦克部队的第一次进攻可能是一种特殊侦察手段,目的是查明苏军炮兵和反坦克武器的位置。顺便说一句,卡普罗夫对于这次失败还是负有责任的。他对手中的反坦克武器平均分配,本来应当把这些武器集中在2营阵地上,因为只有这一阵地是敌人坦克部队最容易得手的地段。围绕着28名潘菲洛夫英雄战士的丰功伟绩展开的大肆宣传使卡普罗夫和穆罕默季亚罗夫免于法庭的审判,神话的破灭对他们决不会有任何好处。

科罗捷耶夫的文章中列举的德国人伤亡数字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11月份的10天里,潘菲洛夫师似乎消灭了4000多名德国官兵和70辆坦克。实际上,1941年11月16日到26日期间,德军整个东线部队阵亡和失踪的人数一共有7637人。52

无论如何,苏军一个师也不可能使敌人伤亡数字超过这一期间德国法西斯武装力量在东线战场上全部损失的一半。

即使在战后的报告《杜博谢克会让站》中,克里维茨基的论点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他认为,“似乎有5个德国师在莫斯科附近进行战斗。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潘菲洛夫将军的师消灭了30,000名敌人官兵和150多辆敌军坦克。”对于下属报告中的这些数字,似乎连潘菲洛夫本人也信以为真,在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我们决不会让敌人占领莫斯科。我们消灭了他们几千人,还有100多辆坦克。整个师的战绩不错……”曾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的弗朗兹·加里德尔上将于1962~1964年出版了战争日记后,这则消息的不可靠性开始昭然于世。根据战争日记中列举的数字,1941年10月3日到11月16日期间,德国东线部队阵亡和失踪人数为35,591人,--只比苏军报告中所说的第316步兵师消灭的敌人稍多一点(这个师首次加入战斗是10月16日,而潘菲洛夫在1941年11月18日阵亡)。如果仅仅根据卡普罗夫一个团在11月16日的战斗中的损失情况来计算,潘菲洛夫战士阵亡和被俘人数一个月里达到了30,000人。

究竟为什么在这次神话的制造过程中,316师1075团4连和政治指导员克洛奇科夫被选中呢?最有可能的情况是,И.П.潘菲洛夫将军的师恰好于1941年11月18日被改编为近卫军第8师(当天颁布了17日签署的命令),就在当天师长受了致命伤,同时也成了一位被神话的战斗英雄。11月21日,西线军事委员会向斯大林请示以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潘菲洛夫少将的名字命名近卫军第8师,并提到了这个师在前线战场上的“楷模行为”。卡普罗夫团的失败就这样因为某种需要转眼间变成了胜利,只有这样才不会损害由舆论宣传塑造的潘菲洛夫和潘菲洛夫战士的高大形象。克里维茨基的文章是非常合适的神话宣传材料。比如,弗拉基米尔·斯塔夫斯基的报告《潘菲洛夫将军和他的近卫军战士们》几乎完全是克里维茨基杜撰的关于杜博谢克会让站战斗的社论的翻版,潘菲洛夫本人的牺牲也伴随着“具有历史意义的豪言壮语”:“我是为祖国而牺牲的!”53

1941年11月16日,在提出授予潘菲洛夫师近卫军荣誉及红星勋章时,西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和军事委员会成员Н.А.布尔加宁肯定地说,10月20日到27日期间,这个师“击退了德国法西斯3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的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这个师消灭了敌人将近80辆坦克和好几个步兵营。在200辆法西斯坦克的进攻面前,没有一个战士临阵动摇……这个师全体人员齐心协力、英勇奋战,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手拿燃烧瓶向敌人的坦克部队发起了进攻。在遏止住敌人的攻势以后,这个师果断地加固防线,使敌人继续遭受更大的损失”。不幸的是,就在这一天杜博谢克会让站被突破。然而,报告已经被批准了,并且牺牲了的潘菲洛夫将军被宣布为战斗英雄,这个师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为了掩盖不光彩的失败和不让潘菲洛夫师的声誉受到损害,便创造出了关于28名近卫军战士的神话。克洛奇科夫之所以成为这一神话的中心英雄,完全有可能出于极其偶然的原因:他是4连牺牲的指挥官中级别最高的一位。连里的贡季洛维奇大尉在那场战斗中幸存下来(他应该是在1942年4月才牺牲的)。所以,没有授予大尉英雄称号。克里维茨基首次借政治指导员克洛奇科夫之口说出的那些名言,如  “一步也不许后退!”,是从朱可夫和布尔加宁11月1日向西方面军发布的命令中借鉴而来的。“俄罗斯虽然地域辽阔,可我们却毫无退却的地方。莫斯科就在我们身后!”这句名言自诞生那一刻起就只具有“历史意义”。要知道,1942年1月发表那篇社论《继承牺牲的28位英雄的遗志》时,苏军已经把德国人从莫斯科击退,并进一步向西发动攻势。

如果考察一下28名潘菲洛夫英雄战士的神话,我们会发现符合实际情况的成分微乎其微。这场神话的真实部分只有:德国人在杜博谢克会让站地区确实发动过两次坦克进攻,政治指导员克洛奇科夫和他的大部分同志确实在战斗中牺牲。但是,究竟谁在那场战斗中牺牲,至今仍不为人知。之后不久,1942年2月到3月间,在战场上设法找到了6具尸体,其中包括克洛奇科夫的遗体。所以,并不能排除28位英雄里仍然有人继续在德国人的警察局里任职(像多布罗巴宾一样),或者在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里服役。到现在为止,仍然不能彻底调查清楚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28名潘菲洛夫英雄战士中大部分人的命运。

至于为什么1942年11月底开始把潘菲洛夫近卫军战士的功绩奉为楷模,Д.И.奥滕贝格在1948年与侦查员谈话时曾开诚布公地解释说:“当时,苏军战士的坚定性问题具有极其特别的意义。‘誓死也要夺取胜利’的口号,尤其在与敌人坦克部队进行作战时,成为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口号。潘菲洛夫英雄战士创建的丰功伟绩正是体现这种坚定性的一个楷模(它体现在:4连剩下的人员并不是在敌军第一次进攻后,而是经过第二次进攻,又过了3到4小时后才开始慌乱撤退。--作者按)。从这一点出发,我建议克里维茨基约一篇关于潘菲洛夫战士英雄主义的社论。这篇社论刊登在1941年11月28日的报纸上。正如记者报道的那样,这个连有30名潘菲洛夫战士,其中两人企图投敌叛变。当时认为一下子就出了两名投敌者不符合政治宣传的要求,于是我在社论中就只写了1名投敌者……”后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报刊上仍然禁止刊登对于这一神话进行澄清的文章,而克里维茨基的社论《继承牺牲的28位英雄的遗志》以及他以这篇文章为基础后来写的一些文章就成为标本。只有在更加透明的时代来临后,才开始刊登有关1947~1948年进行的调查伊万·多布罗巴宾事件的材料,并且杜博谢克会让站战斗的神话也被彻底摧毁。

从神话到神话

政治指导员尼古拉·菲利琴科夫率领的5名塞瓦斯托波尔海军战士立下的赫赫战功与潘菲洛夫近卫军战士事件不同,前者的真实经过,从未通过调查和审判过程来核实。所以,如今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可能有任何定论。

授予尼古拉·菲利琴科夫、瓦西里·齐布利科、丹尼尔·奥金佐夫、伊万·克拉斯诺谢利斯基和尤里·帕尔申“苏联英雄”称号的官方报告中断言,1941年11月7日,在杜万卡娅村地区“7辆敌军坦克和大约两个步兵连开始向1034高地发起进攻。希卡耶夫同志(第18独立营党委会书记,老政治指导员。--作者按)组织了以高级政治指导员(实际上是政治指导员。--作者按)菲利琴科夫(在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报告中误写为菲利琴科。--作者按)率领的坦克歼灭队……他本人带着一架机枪和2名战士来到阵地上,并切断了敌人步兵的进攻道路……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菲利琴科夫率领5名海军战士消灭了3辆法西斯坦克,其余的敌人抵挡不住海军战士们的强攻,向后溃退。希特勒分子们企图卷土重来,这时已经是15辆坦克了……多处受伤的水兵没有离开战场,他们消灭并重创了法西斯坦克部队。勇敢的机枪手В.Г.齐布利科受了致命伤,И.М.克拉斯诺谢利斯基光荣牺牲了。弹药和燃烧瓶也用完了。Н.Д.菲利琴科夫把手榴弹捆到身上,扑到渐渐逼近的敌人坦克的履带下面。Ю.К.帕尔申和

Д.С.奥金佐夫也效仿他的样子。这场战斗中,英勇的水兵们消灭了大约10辆敌人坦克。敌人的攻势最终被遏制住了。”

我们用肉眼都可以看出5名塞瓦斯托波尔海军战士故事的不可能性。身上捆着手榴弹扑到坦克下面去有什么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