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刘德华传 > 第36章

第36章





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随着社会阅历的慢慢增多,对家庭,刘德华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人总是越长大,才能越体会到亲人对自己的重要性。

从前年纪小,老是把妈妈的关心当啰嗦,也曾经把爸爸的严厉管教当作耳边风,然而当踏足社会后,才知道这些啰嗦和管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何等重要!

“无论外头有多大的风雨,‘家’是最妥当和安全的避风塘,而父母则是最可信可靠的人;这些年来,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什么不开心,又或者事业上有任何挫折,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要紧的,回到家,有妈妈在等我喝热腾腾的汤,然后爸爸又会跑来跟我说今天下午听到我的广播剧,姐夫的朋友要我的签名照,妹妹今年中秋会回香港度假。

“我发觉,只有在这些琐琐碎碎的家事当中,我才能有实在和安全的感觉,疲惫的心才能再次振作起来。”

刘德华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们都结婚了,只有刘德华一个人和父母相依为命。

刘德华说:“妈妈是受我气最多的人,在外面受的气,也不能发出来,只好回家对她发脾气。”

这确实是刘德华内心的真实写照。

可以想象,刘德华是公众人物,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心事缠身,比如,不实的绯闻、小道消息……

你就是有100张嘴也解释不清。

多了,难免情绪不稳定。

可是,遇到这些烂事刘德华又能怎样呢?

对旁人发脾气吗?

1.母爱如溪(2)

等不到第二天,大报小报都会在头条说他拿明星架子。

他是万不敢这样做的。

因此,窝了一肚子火的他回到家,自然要找一个发泄的人。

他没妻子,没孩子,在父亲面前也没这个胆子,自然,母亲就成了他的出气筒了。

但发过脾气以后,面对母亲,刘德华自是十分愧疚,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知道应该怎样对待最爱自己的母亲。

同样,母亲对刘德华的事业非常理解。

她明白,自己的儿子勤奋上进,拍片、录唱片、开演唱会,成天在外忙碌。

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争气的儿子感到自豪。

作为母亲,她多么希望儿子能够多抽一点时间陪陪自己啊!

但是她心里很清楚,从儿子成为明星的时候起,自己的这个愿望就变成了奢望。

现在,她对儿子的要求不高,“只要拍戏回来,陪她吃饭,她就很开心了。”

母亲喜欢看电视,对那些长篇的电视剧集,更是喜欢。

刘德华忙得很,哪有时间坐下来看长篇的连续剧?

于是,母亲便会主动为儿子把精彩的电视剧录制下来,并且“唠唠叨叨”地“数落”儿子一番。

而刘德华便从这些“唠叨”和“数落”中,体味到母亲要求自己多看别人演出,从中学习别人长处的良苦用心。

他喜欢母亲这样的“唠叨”。

记得有一个晚上,刘德华完成了一天的紧张工作,回到家里,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的妈妈一见儿子,便兴高采烈地说:你回来得正好,这部片子,你万万不能错过。

因为片中讲的就是你们的生活、你们的心态。

哦,那我真要好好看看。

刘德华心里想着。

在母亲焦急的声浪里,坐下来观看电视剧。

“当时的画面我真的一点印象也没有,但歌声和老妈的每一句话到今天还牢牢的记在心中。”

儿子是母亲永远的牵挂,母亲是儿子永远的依赖。

但儿子已经长大了,不愿让老母亲天天为自己担心。

因此,刘德华不愿把外面的压力带回家里,在父母面前,他总是尽量显得轻松、愉快。

可有时候,他又渴望有一个地方,能安放自己疲惫的心。

一天深夜,万籁俱静。

在录音棚里工作的“铁人”刘德华,突然感到身心疲倦,他觉得录音间里的空气是那样的混浊,令人烦躁不安。

“不妙!”

刘德华知道工作和精神的压力已到了极限,必须马上中止工作,“尽快找个地方,让身躯有一点休息,让心灵有一点慰藉”,于是他向同伴们告假,独自离去。

夜,静悄悄。

星星也躲进了云层里,刘德华驾车在公路上飞驰,他的心绪飘浮不定,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冥冥之中,车子又习惯性地停在了自家门外的空地上。

啊,到家了!

刘德华抬头看天,天空中看不到星光闪烁,黑漆漆的一片。

漆黑的夜空下,老妈的身影浮上脑际,他多想立即回到家里,把心中的一切烦恼,一切委屈,向妈妈倒个干净。

他知道这不难,只要自己摁响门铃——但是,且慢,刘德华的心随即又陷入矛盾中:怎么能让老母为自己担忧呢?

刘德华独自坐在车内,静静地,静静地。

他把车窗、车门全部打开,让积郁在胸中的焦虑狠狠地吐出来,许久,心情平静下来,脸上也没有疲惫的神色,才像往常一样回到家里。

回家后,刘德华坐在客厅中央,客厅很大,人在其中,在空间比例上就显得更小。

他没有惊动母亲,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可不知何时,母亲却站在了他的身旁。

尽管儿子的表情十分沉静,但做母亲的似乎长了顺风耳、透视眼,儿子的心思,全在母亲的掌握之中。

1.母爱如溪(3)

知子莫如母,了解刘德华性格的母亲,并不多说什么,她只把自己的关切与爱放在眼神中,往儿子的心中传递。

刘德华就是在这种关切和爱的眼神中,找到了鼓舞和鞭策的力量。

刘德华是幸运的,他有一个温暖的家,“我知道幸福不是必然的,不是每个人天生也有这份福份”。

对于生养自己的母亲,他永远心存感恩之情。

然而,令刘德华感到更幸运、超过常人的,是他比旁人多一个“母亲”。

刘德华的另一个母亲是演艺圈中的妈妈——叶德娴。

刘德华称叶德娴为DEANIE姐,从拍摄《猎鹰》一片开始,他们在一起工作了一段日子,朝夕相处,彼此投缘,建立起“妈妈和仔仔”的关系。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这份忘年之情却一直没有减退。

在繁忙的工作中,两人并没有经常见面的机会,甚至也不经常联络,但,彼此之间“那份亲情的感觉仍在”。

一直以来,叶德娴对刘德华的关心,就像母亲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

每当刘德华有不如意的事情,叶德娴的电话就打过来了,给刘德华以极大的鼓励和安慰。

因此,刘德华心里有什么困惑与委屈,都愿意对叶德娴倾诉,两人之间无所不谈。

刘德华曾经回忆起两人之间的一次深谈:“曾在一个夜晚,我们说起彼此的家庭。

我说我庆幸有一个体贴入微的母亲,照顾我的起居饮食,好让我在外安心冲锋陷阵,也庆幸有她这个好妈妈,在许多年间,给我精神上的支持。

“我对她说:做你的儿女一定很幸福。”

“她莞尔,在她复杂的眼神里我看到一丝无奈。”

“原来,她一直因自己过去忙碌和颠倒的生活而对子女深感内疚。”

这使刘德华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突然对母亲就有一种歉疚。

母亲不辞辛劳,昼夜不分地照顾自己,而自己却难有时间和她聊天、吃饭,作为儿子,自己又何尝尽到了责任?

有一次,记者问刘德华,在演艺圈中,有哪些人他会视如至亲?

刘德华毫不犹豫地说出的三个名字里,第一个就是叶德娴。

另外两人,是周润发和潘宏彬。

刘德华说:“DEANIE姐从《猎鹰》一剧开始便爱惜我如子侄般;至于发哥,我一直似兄长般敬重他;彬仔则是我同期训练班出道以来的沙堡兄弟。”

在刘德华的心里,不管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是演艺圈里的妈妈叶德娴,对自己的爱都是世间最纯洁的,没有一星一点的杂质。

两位母亲的爱,都像山中的溪流一样,永不干涸地涓涓流淌,一直流进了他的心里。

2.“我是这样长大的”(1)

“《倦》这首歌总让我有‘累’的感觉和‘泪’的冲动。

出道至今,不断要坚持自己的路,不断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路和理想之间,我还要不断地面对观众、媒介和舆论给我的压力。

我要解释、我要澄清、我要道歉……”

刘德华在演艺圈的勤奋是出了名的,正因为如此,他的影视和演唱作品才能如数家珍。

自出道以来,无论严寒酷暑他都没有停歇,他的身影不是出现在片场上,就是出现在录音棚里。

一年到头,很难听到他说:今天我休息。

1994年,华仔在出了原创专辑《5·30分》之后,1995年,紧接着又推出一张百分百老歌翻唱的怀旧专辑,经过了重新编曲、配器后的老歌,听起来确实另有一番味道,尤其是主题歌《昨夜轮渡上》,更是十分精彩,让人不得不佩服他高超的演绎能力。

刘德华的随感集《我是这样长大的》,就是在这张粤语专辑的录音期间撰写的。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刘德华在文学创作上的潜力就已经显现出来。

他经常在学校演话剧,并自己写剧本,获奖作品《蜕变》还被搬上银幕。

可以说,少年刘德华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更在演戏、唱歌之上;进入演艺圈后,他对文学的爱好并没有减退,稍有闲暇,他都会将自己的喜悦与悲伤流注笔端。

与唱片同期推出个人的散文集,在华仔已不是第一次。

这样的方式,是否带有促进唱片销路的考虑?

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想法自然不错。

但,将《我是这样长大的》作为一部独立的作品,以文学的眼光来看,内中的文学价值也是不低的,这决不是一本凑数的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