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25位商业领袖 > 第5章

第5章



最残酷的竞争时刻同时却是最令人兴奋、最有价值、最令人感到充实的时刻,因为它是公司拓展疆域的契机。

杰克·韦尔奇,人们都称他为“CEO之神”,我们沃顿评委认为,韦尔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焦点式的领导人,他能看清未来,从而确定他的企业该走向何处。韦尔奇于1960年加入通用电气公司,到1981年,他成为了该公司第8个、也是最年轻的主席和CEO。此时公司市场资本120亿美元。当2001年,他退休的时候,通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联合企业之一,市场资本竟达4  000亿美元之巨。但对于韦尔奇而言,钱并不代表一切。沃顿的麦克·尤西姆教授认为,他全部的贡献在于领导艺术:“他最擅长的,也是做得绝对正确的就是鉴定领导潜能,将人才依据其各自的领导潜能安置到合适的位置,如果领导不力则迅速调离,为他们的未来领导力的发展着想,到最后,韦尔奇就会拥有一个业内最强悍的领导班子,或者在任何领域都是最强的。”

第一部分第4节  只有一直处于警惕当中,才能度过难关

软件皇帝

对于比尔·盖茨,我们甚至不需要再用语言对他的身份进行详细叙述。相信早在几年前,这个名字早已妇孺皆知了。曾经有一段时期,很多孩子在厌倦枯燥的学校生活以后,都对自己的父母喊出“我要休学!”这句口号,而作为幌子,他们会熟练地搬出比尔·盖茨这个最佳例证。

比尔·盖茨的故事当然不是鼓励学生休学,更不是主张“学历无用论”连盖茨自己都否认这一点。他让人们明白掌握趋势的重要性。拥抱未来,才能获得伟大成功;罔视时势,必然没顶于潮流之中。

一个美国软件工程师曾经在公开场合满怀愤懑地对盖茨说:

“我正在找工作。我工作过的两个公司都被贵公司挤跨了,因为贵公司发觉我们的产品很有前途。我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儿,她的梦想是有一个小沙池和一个小秋千。我不敢奢望有一幢您那种豪宅,我只想买一幢带一个小后院的房子。小女儿问我,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买房子,我告诉她,要等到我有稳定的收入,银行才肯贷款给我们。我来开会前,小女儿嘱咐我问清楚您,什么产品是您肯定不会去做的,以便我好选工作。另外,很对不起,我不想替您工作。”

面对如此叫人辛酸的质问,盖茨无言以对。成为掌握众多IT业人士的命运于指尖的“神”,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盖茨在软件业堪称头号人物,以其个人资产衡量也属世界首富,倘若人们仅以这些结果就把他推崇为“神”,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盖茨的成功是商业达尔文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联姻所产生的奇迹,也是自由竞争和市场强权双重杠杆游戏下的神话。

不容否认,盖茨在经营微软时的确有过人的能力,并有许多好的值得学习的管理方法,但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在盖茨的背后,实际是由千千万万的软件人才撑起了微软帝国。

毋庸讳言,人们爱他、恨他,却无法漠视他。他的个人成就像一座通天之塔,你可以仰望,但是永远不可能超越。

1999年,《福布斯》杂志公布全球富翁名单,盖茨再次以900亿美元遥遥领先。最近,甚至有消息说,他的财富已超过1000亿美元,将会再次稳居世界首富之席。

盖茨创办并领导的微软无疑是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盖茨无疑也是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的举止与他的成就总不协调。说话语调尖锐高亢,满口俗话,态度傲慢甚至粗鲁。但是,他的动作又隐藏着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情绪。盖茨是世人羡慕、敬畏、奉承和恐惧的对象。这些强烈的情绪(奇书网-Www.Qisuu.Com),令人无法对他的行为做出理性和正确的判断。

有人说:“盖茨对软件的贡献,就像爱迪生对灯泡的贡献一样,他是创新者、企业家、推销员和全能的天才。”而有人则说:“他精明干练、飞黄腾达、冷酷无情且缺乏道德,他是个恶毒的、欺凌弱小的人。”

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集盖茨于一身。也许,真正的传奇人物都是这样带有不可思议的两面性吧。

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二位姐妹一同在西雅图长大。父亲(William  H.  Gates  II)是在西雅图当地执业的律师,已去世的母亲(Mary  Gates)则是位集学校老师、华盛顿大学董事和国际联合路线(United  Way  International)董事长等职务于一身的了不起的女性。

盖茨从小欢快活泼,是一个“高能量”的孩子。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在摇篮里来回晃动。接着又花许多时间骑弹簧木马。后来,他把这种摇摆习惯带入成年时期,也带入了微软公司,摇动了整个世界。

盖茨自小酷爱数学和计算机,在中学时就是有名的“电脑迷”。保罗·艾伦(Paul  Alan)是他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穿孔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小软件,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在程序上略施小计,就使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都是女生。

如同苹果砸出牛顿的智慧一样,个人电脑跃入盖茨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火种。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Altair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以及内文中大约只有10个自然段的介绍,一下子点燃了艾伦和盖茨的电脑梦。

这台世界上最早的微型计算机,标志着计算机新时代的开端。这个基于8008微处理器的小型机,却是一位大汉的杰作,他叫埃德·罗伯茨。当时他经营的MITS公司陷入困境,情急之下发明了这台微机。还在哈佛上学的盖茨看到了商机,他打电话表示要研究Basic语言,罗伯茨将信将疑。结果,盖茨等人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8008配上了Basic语言。

之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盖茨开辟了PC(个人电脑)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日后无数个面带菜色,终日泡在机房里的程序员都在延续着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最初的那些痛苦经历。

软件帝国的奠基人[奇书网-wWw.QiSuu.cOm]

1975年2月

Basic编写工作大功告成,艾伦亲自赴MITS公司演示,十分成功。这年春天,艾伦率先进入MITS,担任软件部经理。念完二年级课程,盖茨也紧随其后,飞往MITS,分担艾伦从事的工作。

1975年

微软Microsoft诞生,但当时微软与MITS之间的关系十分模糊,确切地说微软“寄生”于MITS之上。

7月下旬,他们与罗伯茨签署了协议,期限10年,允许MITS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asic及源代码,包括第三方。根据协议,盖茨他们最多可获利18万美元。罗伯茨在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生意蒸蒸日上。盖茨和他的公司声名大振,腰杆一下子硬了许多。

1976年

MITS内部出现波动。

1977年

罗伯茨将MITS卖给Perterc公司。Perterc要把软件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这个争端最后诉诸仲裁。在盖茨父亲及其律师朋友的帮助下,盖茨侥幸获胜。

1977年

盖茨正式退学。解决了与MITS的关系后,和艾伦开足马力,准备大干一场。

1981年8月

IBM的个人电脑问世。负责这个项目的唐·埃斯特利奇成了PC业的“教父”,他也是IBM中惟一让盖茨信服的人。这位“教父”在1984年就给IBM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光这一块就可成为美国第74大公司,也是仅次于IBM和DEC的第3大电脑公司。

1985年6月

微软和IBM终于成功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从此,蚂蚁爬上了巨人的肩膀,并且也变成了巨人。

1989年

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微软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短短几年就赢利20亿美元。

1990年

微软的光芒也吸引了美国反垄断法组织的注意力。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微软的市场行为,主要是针对其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一起捆绑销售的方式,这种搭售方法正是反垄断法“专政”的对象之一。不过作为信息时代的行业翘首,微软习惯了法律对它的优待。

1994年

司法部对微软的市场行为做出限制性裁决。尤其是当微软准备并购财务软件市场的领头羊——Intuit公司时,司法部挺身而出,指控这起兼并案为非法,微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1995年

法院做出裁决,禁止微软将不同软件产品强行捆绑,这与其说是司法部的胜利,不如说是双方体面的“言和”因为微软毫发未损,而且也认定这项裁决将束之高阁。

微软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其好战的本性及一贯咄咄逼人的策略,用盖茨的话来说:“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猎物。”也正是非凡的野心和一往直前的气势,成为微软不断成功的动力源泉。

20多年来,微软如同一条风度翩翩的大白鲨游进了金鱼池中,令对手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