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25位商业领袖 > 第20章

第20章



这是一家经济咨询公司,主要是为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经济预测和分析服务。

不到5年,他便拥有了该公司的一半股份,公司也被改名为汤森-格林斯潘咨询公司,此时他年仅32岁。同时,他也为自己赢得了华尔街“最精明的证券商”的美称。他满可以就这样大把大把地赚钞票,成为美国股市上的“暴发户”,然而一次邂逅再度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

那是1966年的一个午后,格林斯潘碰到了当年爵士乐乐队老板加曼特。加曼特已经改行从政,正忙着给尼克松竞选总统出谋划策。通过他的介绍,格林斯潘认识了尼克松,两人谈得很投机,都觉得相见恨晚。

尼克松见格林斯潘说起国内经济政策头头是道,很是赏识,于是邀请他在自己的竞选活动中担任政策发言人。于是,他摇身一变,从商人变成了政客,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奇书网-wWw.QiSuu.cOm]

1966年7月,他在期刊《客观主义者》上发表题为《黄金和经济自由》的文章,预言美国将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那时候,美国经济在全世界一枝独秀,谁会在意这个无名之辈的痴话呢?连尼克松也只是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太多虑了。”格林斯潘备感失落,于是又回到华尔街经营他的咨询公司。

不幸的是,1974年,格林斯潘的预言灵验了,美国遭遇了二战以来最可怕的通货膨胀,经济陷入了全面困境。焦头烂额的尼克松总统这才悔悟,连声惊叹格林斯潘是个“神人”,急急忙忙邀请他二度出山,出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两周后,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继任总统福特并没有收回尼克松的任命。

从此,格林斯潘声名鹊起,逐渐成为总统的大红人。1980年里根竞选总统期间,他是里根的经济顾问。里根当选总统后,他担任美国全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主席,后又成为经济政策顾问委员会成员。1987年8月,保罗·沃尔克辞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一职,格林斯潘被里根任命为继任者。

格林斯潘效应

任命一事一宣布,道·琼斯指数竟下降了22个点。债券价格下滑得更厉害,在一天之内降到了5年内的最低点。在东京,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由1145跌到了1142.5;在巴黎,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价下降了2%。

这位新任的美联储主席不得不马上对付通货膨胀。在7月份,原油价格跌到了每桶11美元;而到了8月,又猛涨到每桶22美元。价格的暴涨连同其他通胀压力,促使美联储于1987年9月4日将贴现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

然而,在经过一周的惨重损失后,到10月19日这一天——不久就成为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场大幅度地下降了508点(降至1738.74点),造成账面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这一天下降的百分比为22.6%,是1929年大萧条时著名的“黑色星期二”那一天的两倍。

对大多数观察家来说,这个时候真是可怕之极。他们需要具有果断决策能力的领导人担此重任,力挽狂澜,而坐在美联储主席高位上的这个人却是人们记忆中最没有经验的那一位。

市场很快就平静下来。在短短几个月内,人们挽回了“黑色星期一”中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正如《福布斯》日报所描绘的那样,“这是格林斯潘最辉煌的一刻,他高举起喇叭,告诉银行把钱借给华尔街,然后降低短期利率,而长期利率也随之下降。”

这种有效的干预,对格林斯潘来说,还只是开头。股票大跌几个月后,美联储又调高了利率,这是一个惊人的举动,而且传递了两个有关信息:首先,格林斯潘已下定决心抑制通货膨胀;其次,他相信1987年的股票大跌与其说是危机,倒不如说是对经济的调整。他高瞻远瞩,不让短期波动影响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在经济领域取得胜利后,格林斯潘现在面临着重大的政治考验。保守的共和党总统乔治·布什正争取连任,大多数悲观的华盛顿内部人士预测:保守的共和党人格林斯潘不会对利率采取任何行动来支持布什,尽管当时迫于通货膨胀的压力,很明显需要再次调高利率。这时,格林斯潘更惊人的举措出台了。在共和党全国大会召开前的几个星期,美联储将贴现率提高了50个基本点(整整提高了50%),这一来几乎窒息了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

这是什么意思?首先,尽管这位美联储主席经验仍然欠缺,但却从不受任何人控制,也不领任何人情。其次他的视野远远超过了政治家的视野,因为政治家最远只能看到下一次选举。而格林斯潘却经常不厌其烦地讲:“我们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程度的可持续性增长。”

随着格林斯潘的努力,美国的经济状况日益好转。1999年初,美国经济以5%的年增长率发展,而失业率跌到了28年的最低点。这样一来,他每说一句话人们就越加关注。连稳重成熟的人们也开始从这位麻脸主席的讲话、证词和态度中寻求潜台词:他会干什么?他不会干什么?

理智地说,我们的确应完整地分析一下格林斯潘对世界的看法,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太大了。我们还应该更全面理解世人对他的看法及对他这种观念的反应。我们到了该理解格林斯潘效应的时候了。

格林斯潘的“新经济”观

美联储主席的言论如同“无形的手”影响着华尔街的气氛“法力”无边的金融巨头们在其面前也不得不洗耳恭听。而能够将这种“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数格林斯潘。

在白宫曾经召开过一个官、产、学结合、讨论美国“新经济”的会议。那次会议上,格林斯潘对美国“新经济”的特征做了这样的描述:“现在已经越来越难否认近年来出现的情况同典型的战后商业周期有什么深刻的差异。不仅经济扩张达到了创纪录的程度,而且它已经做到比预期的经济增长更为强劲。最引人注目地是,面对至少比30年来所经历过的更为紧张的劳工市场,通货膨胀仍然处于驯服状态。”

格林斯潘认为,生产率的提高是出现这种情形的重要条件。对此,今年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提供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材料。

报告比较了战后美国3次最长的经济扩张。即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时代和80年代里根、布什时代的繁荣期和这次的经济繁荣。前两次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经济复苏前两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迅速(分别为4.7%和3%),到第7、第8年即陷于低迷(分别为1.2%和0.8%),最终导致衰退。

这次则有所不同,与前两次繁荣相比,前两年增长较慢,第7、第8年却保持2.8%的增速,1999年四季度更高达6.4%。

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对通胀采取的是“先发制人”的手段,即将通胀扼杀在萌芽状态,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虽然目前美国实际的通胀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格林斯潘对于美国经济中需求增长长期超过潜在供给增长的状态感到不安。为了证明提高利率的必要性,格林斯潘2月份在国会作证时首次论述了他的新通胀理论。

格林斯潘说,近年来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加速增长,提高了商品和服务的产出,增加了美国人的收入,并帮助遏制了通胀。但劳动生产率的加速增长往往会造成总需求的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这是因为劳动生产率增长加快会造成对公司长期盈利预期的提高,这不仅会刺激企业投资,还会促使股票价格和家庭资产的市场价格升高,从而创造出额外的购买力,但实际上,额外的商品和服务并没有反映出来。他说,历史经验表明,股市财富每增加1美元,就会引起消费开支增加3~4美分。

近年来由财富增值和其他因素引起的额外的消费需求,是通过净进口的增加和增雇工人以增加生产来满足的,但问题是,这两个安全阀不可能无限期地吸收多余的消费需求。首先,由进口增加引起的经常项目逆差不可能无限地增长,而更令人担心地是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态。格林斯潘说,当愿意工作的劳动力减少到一定程度,为了吸引人们工作,工资的增长幅度将大大提高,甚至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将增加通胀压力或者压低盈利率,而这其中的任何一种后果都可能严重影响美国的经济繁荣。格林斯潘的结论是,美国的实际利率必须提高到足以使金融和商品市场供求恢复平衡的水平。

古稀之年黄昏恋

格林斯潘总是穿着一套深色西服,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讲起话来慢条斯理,没有一丝感情色彩,像是一位老学者。华尔街的投资者们总是花很大力气研究格林斯潘的每次讲话,试图从他的遣词造句中捕捉一些蛛丝马迹,但结果总是令他们很失望。因为格林斯潘的讲话总是语意暧昧、模棱两可。

有意思地是,他竟然也把这种“新语言逻辑”套用在自己的黄昏恋上。他与国家广播公司高级记者安德内尔·米歇尔有着多年的交往,然而由于他习惯使用“太多充满暗示”的语言,竟使机敏过人的女记者都无法弄清他的本意,几乎断送了一门美满婚姻。不过,1996年圣诞节之际,年仅50但依然风韵犹存的米歇尔终于明白了70岁的格林斯潘的深情厚意,并在次年与他共同走上红地毯,共结百年之好。

艾伦·格林斯潘是终极的金融市场运营者,世界上很多最强有力的投资家都会因为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而进行投资政策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