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第222章

第222章





就在这个千家万户欢聚一堂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同时,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第61高原应急机动摩步师、第19炮兵旅、第47集团军第139机械化步兵旅、第56高原摩步旅的官兵们却正在柴达木盆地的千里风沙之中,贴春联、挂灯笼,伴着小录音机里欢快的歌曲,用和面剁肉包饺子的方式庆祝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如此庞大的兵力调动、为什么一定选择在这个春节进行呢?而且对外的保密工作作的是如此的滴水不漏。”

任令羽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努力思索着答案。当万里的荒漠之中正在进行着这场空前规模的军事演习的同时,中国国内各届实际上却是一无所知,包括在兰州军区内部,许多指挥机关的中下层军官甚至都不清楚这些部队在这个春节进行演习的消息。很多工作表上还写着春节过后下连队驻地进行拜年的计划,但实际上当他们抵达时,可能看见的只是空空如也的军营而已。

“支撑对仓促防御之敌进攻战斗的保障能力”是本次“风动2008”军事演习之中需要反复研究论证和演练的一项重点课题,由于动用装备多、协同难度大,所以以前一直未能在实兵实装演练中检验。中央军委在演习命令特别指定,要决定结合此次新战法演练,重点检验这一训练新成果。这一细节或许是一个难得的突破口,任令羽的目光不禁从地图上缓慢的从中国幅员辽阔的西北高原向西延伸,转向了那个中国在南亚最为重要的战略盟国—巴基斯坦。

虽然随着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易手,印度洋上中印两国的战端正逐渐平息,虽然从种种迹象表明,经过了数个月的搏杀,中印两国都渴望和平。但是双方正式的停火或和平协定还没有最后签署和公布之前,在印度国内不甘于失败的军方强硬派仍不时叫嚣着要将战争进行下去,收复被占领的土地。印度战略部队司令空军阿维纳什.德奥达塔.乔西中将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印度将不惜以“最具战略性的武器”来应对“中国对安达曼群岛的占领和中国和巴基斯坦可能对克什米尔的联合入侵”。而在这个时候通过在中国国内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来展示力量,扩大巴基斯坦方向对印度的压力,最终迫使印度回到谈判桌上来,或许足以解读这次“风动2008”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的真正含义。但这个判断真的正确吗?任令羽还不能证实的判断,他的目光在顺着地图上在新疆南部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向南延伸。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向东与印度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西北同阿富汗交界,西同伊朗毗邻,南临阿拉伯海。面积为79.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80公里。这个国家的全境之内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地,而南部沿海一带为不毛荒漠,只有向北伸展的土地上坐落着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而喜玛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脉在巴西北部汇聚,虽然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但连绵的山脉却也构成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

为了跨越这些群山,建设连接巴基斯坦和中国西北的战略纽带,中国和巴基斯坦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雄伟的喀喇昆仑山上修建了堪称世界公路建设史上一个奇迹的喀喇昆仑公路,根据巴基斯坦的资料记载,早在1959年,巴基斯坦政府就尝试着开始在北部山区筑路,以试图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吉尔吉特地区与巴基斯坦其他地方联系起来。但由于地形险恶和国力的限制,直到1965年也只是在崎岖的山路上开了条道,远没有未达到公路的标准。

而随后,出于南亚战略的考虑中国政府决定援助巴基斯坦修建其北部公路,在从1966年到1978年这共和国正出于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喀喇昆仑公路在中巴两国建设者的努力下全部完工,从此这两个世代友好的国家的陆路从此联系起来。而在随后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缮之后到1986年5月,这条公路正式“对外开放”。

喀喇昆仑公路边上的纪念碑碑文,把这条公路称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公

路最低处的海拔为700多米,最高处红其拉甫山口海拔约4800米。从公路的剖

面图上看,过了北部城镇齐拉斯以后,公路在吉尔吉特、苏斯特等地一步一个“

台阶”,每上一个“台阶”,海拔就升高1000米。统计表明,整条公路上共有

主桥24座,小型桥梁70座,涵洞1700个,共用了8000吨炸药,8万吨水泥,运送土石3000万立方米,在建设过程有400多名中国建设者捐躯,314人重伤。

虽然喀喇昆仑公路的路况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好。尽管是山路,但资料显示即便是低底盘的家用轿车也完全可以开上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山口。但是从红其拉甫山口再向南,就进入了喀喇昆仑公路上的一段“危险区”。从地形上讲,

这一地区道路崎岖,车基本上是在半山腰开凿出的道路上前行。很多地段一边

是峭壁,另一边是河谷。峭壁上的岩石没有任何遮拦,这些地段大多是塌方或

滑坡的多发地,在雨雪天气非常危险。这样的道路情况显然是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团前进的。

虽然巴基斯坦政府已经批准了一条从巴基斯坦赫韦利扬到通往中国喀什的铁路计划,但是缓不济急。一旦战争爆发,虽然屡遭重创但印度空军仍然用能力摧毁中巴之间的这条唯一的战略纽带,切断中国陆军进入巴基斯坦的地面通道。那么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难道只是一场徒负呼呼的作秀吗?任令羽一时间却又不能如此肯定。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个灵感的火花突然点亮了任令羽脑海里的迷雾。但就在他将这个想法全面展开的时候,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却打乱了他的思绪。和任令羽一样在这个节日里坚守岗位兰州军区作战部副部长邱庆东中校轻轻的敲了敲门,领进来几位不一样的客人。

很多人在遭遇了挫折之后都会说如果命运给他再一次的机会,他仍然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但当命运真的再一次将同样的机会推到他的面前时,他是否又能坚持初衷呢?

第四十六章:十字路口(四)

曾几何时,习惯了鼓吹自由、民主风尚的西方列强,将军队国家化视为所谓文明国家的通则,认为只要是实行宪政民主体制的国家都莫不如此。而印度一直被认为是亚洲后进各国之中开民主自由风气的代表,印度军队因为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只服从于民选政府,而被西方各国视为印度民主自由的保护伞,也是免于这个东方大国落入独裁者手中最后的保险丝。但是显然所有人都忽视了一个关键性的要点—那就是军队也是由人组成的,而只要是人就会有其领导者。

印度宪法规定:印度实行三军分立,总统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会为国防最高决策机构,而内阁总理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三军统一作战指挥权在平时归内阁总理,由总理通过内阁秘书处与国防部行使,战时则通过授权给军种参谋长来实施统一指挥。内阁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首长,负责军队的日常行政事务。印度的政客们总是喜欢标榜他们的军队是一个非政治组织,在政治上可以严守中立,从不参与政治斗争,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从而受到印度人民和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信赖和尊敬。

但是这样的军事体制却在2007年的印-东(盟)战争以及其后的印-中战争之中显现出他先天的不足来。由曼莫汉.甘地总理亲自领导的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系列重大决策中产生的种种误判令印度军队在各条战线上损失惨重。而三军分立的体系,更令印度海、陆、空三军参谋长出自身所统御兵种的利益出发,在历次战役中多次配合失误。

在战争初期这一弊病还并不明显,因为实际战役的指挥权主要掌握在德高望重的印度远东战区总指挥空军中将普拉什的手中,凭借着普拉什中将的个人威信和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指挥中心内事先经过长时间磨合完成编组的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体系,印度军队依靠自身强大的兵力和武器优势仍能较为顺利的按预定计划打垮了一盘散沙的东盟各国。

但是当强大的中国介入之后,印度的战争机器在面对持久的高强大消耗之中就明显的显现出后续无力起来。第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中印军队正面交锋之后不久。印度海、陆、空三军的参谋长们在由谁来统一指挥印度军队的问题上开始争执不下。在远离本土的马六甲海峡地区作战,印度海、空军理所当然的更具发言权,但是印度陆军在马来半岛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所集结的兵力却远超过了海、空军的总数,所以印度陆军也在指挥权上毫不让步。这场耗日持久的争执其最终结果是由印度国防部部长费尔南德斯继续指挥印度军队,但是这个各方妥协的最终结果却揭开了印度军队在马六甲地区一系列大溃败的序幕。

最新挑起矛盾的是印度空军参谋长特亚吉上将,在印度空军不断在马六甲上空损兵折将之后,他便开始拒绝执行国防部继续向战区增派空中力量的命令。“印度陆军应该凭借自己的防空武器保护自己,在缺乏安全的前沿空军基地的情况下,印度空军不应拿昂贵的战斗机和宝贵的优秀飞行员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