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第368章

第368章



希望印度人民能永远记住这样未成年的英雄。

不过乔京德尔也开始注意到了一个新的危险信号正从南部各邦传来,那就是正逐渐抬头的反政府分裂势力。与新德里长期予以镇压的心腹之患—东北部分裂势力和克什米尔地区的“越境恐怖分子”相比,印度南部各邦虽然历史上一直都存在一些反政府武装组织,但是长期以来都不过是皮肤之疾,根本不足以构成致命隐患。但是随着南部各邦政府脱离新德里的统治,这些几乎已经奄奄一息的分裂势力,又再度获得了舒张的空间。

曾经在印度的29邦中的8邦发动过的暴乱,但是都遭到新德里镇压的泰卢固族的两个左派反政府武装—印度毛派共产主义中心(MCC)和人民战争组织(PWG),无疑是其中最为张扬的一个。这两个在乔京德尔的印象之中几乎已经可以归为“僵尸”一类的组织,在最近一段时间显得特别活跃。泰卢固族占到印度总人口的8.6%,是印度国内仅此于印度斯坦族的第二大民族,由于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所以又称安得拉族。由于长期以来沿海地区土地肥沃,雨量很大,盛产水稻。高原地区虽然雨量较少,土地贫瘠,但是人口稀少,畜牧业又高度发达。所以泰卢固族一直以来都可以说是印度众多民族之中最安分守己的民族之一。

但是在近代以来,安得拉邦却开始掀起了一场难以平复的政治风波,而这场风波的兴起多少与中国人有些关系。因为这个两个组织的兴起不一不是借鉴了近代中国崛起的历史。在他们的眼中,中国就是因为出了一位名为“毛泽东”的伟人,彻底打碎了阻碍中国发展的封建残余势力,才赢得了今天的经济成就和国际地位。而印度自独立以来不过是将长期以来通知印度的社会种姓制度转变成了中产阶级的精英政治而已,广大人民依然处于被统治和剥削的地位。

所以这些希望改变生活现状的人最终团结起来,打出了“毛泽东主义”的旗帜,这些“毛泽东主义者”组成的革命武装宣布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推翻现行的选举制度,在他们看来,这种选举制度打著民主的旗号,把形形色色的恶棍和罪犯“扶”上台。所以他们想给印度带来真正的“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的别名。

这些毛泽东主义者革命武装和印度其他左翼极端分子在印度更多被称为“纳萨尔派”激进分子,原因是60年代末共产主义运动就始于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印度毛派共产主义中心(MCC)和人民战争组织(PWG)、印度共产党(马列)和许多类似组织在20世纪60~80年代几乎遍布整个印度。但是就如同“日本赤军”一样的极左派武装组织一样,虽然中国国内的文化大革命风潮的终结,这些同样对毛泽东怀有深刻景仰之情的人们开始逐渐褪去了革命的热情。最终几乎席卷印度的赤色风暴最终只剩下大约1100名左右的坚定的“毛泽东主义”革命者还在安得拉这个农业大邦的丛林和农村地区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而国际社会更将这些失去了方向的政治组织定义为了“恐怖分子”,在美国公布的恐怖组织黑名单上便有人民战争组织(PWG)的名字。在新德里的眼中,这些左派组织不过是行将就木的“僵尸”,尽管暴力机器在对抗毛泽东主义者革命武装时并不起作用,但是时间和信仰的空白最终会和丛林一起吞噬他们。

不过乔京德尔却意外的发现,中国远征军的出现似乎正在刺激这些几乎已经没有了声音的垂死组织带来的新的生计,他们开始在国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运动的网站上公布自己新的“建国理念”。他们不仅要求印度政府放弃穷兵黩武的政策,更主张印度贫苦的底层人民联合起来,推翻新德里的军政府领导,施行真正的种族和社会等级制度解放。

尽管还是那些陈词滥调,但是乔京德尔却从其中明确的感觉到危机的降临,实际上他并不害怕任何一个或者数个邦精英阶层的叛离,这些人不过是春天的花朵,虽然此刻看似一片烂漫,但实际永远首鼠两端,难成大事。只要自己以刀兵相向,他们就会如遭遇寒风般纷纷凋谢。但是一旦这些反政府组织一旦成了气候,他们便会如立足大地之上的大树,早想将他们根除往往会更为困难。但是问题时此刻的自己并没有力量去先行扑灭他们。

安得拉邦的左派组织虽然在舆论之上甚为高调,但是目前在实际上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真正令乔京德尔感到危险的还是安得拉邦以南的泰米尔纳德邦的局势变化。泰米尔纳德邦的邦长阿萨里帕兰遇刺,一连串的恐怖袭击正在这个邦的各地正在连环爆发。众多邦政府机关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样的先发打击无疑是在为下一步的更为广泛的颠覆活动进行铺垫。但是自己却连这些攻击的发起者是谁还并不清楚。

不过此刻就开始思考南部各邦的问题,显然有些操之过急了。目前摆在乔京德尔面前最为严峻的还是东部战线,毕竟那里有随时可能深陷重围的印度陆军的数十万精锐。在坎普尔短暂逗留之后,乔京德尔便再度踏上了自己的旅程。从坎普尔到加尔各答还有950公里,在这一段航行之中,由于脱离了新德里的防空圈乔京德尔原本以为会与中国空军深入印度国土的攻击机群遭遇。但是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不过他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玄机—此刻中国空军更多的会选择防区外打击武器来远程摧毁所锁定的目标,深入敌境的临空轰炸早已是昨日黄花。

虽然中国空军显然没有兴趣来截击他,但是印度空军却险些将这位最高指挥官的座机击落。在进入东部战区的控制区域后,2架印度空军的LCA轻型作战飞机的生产型号—“敏捷”PV3型战斗机竟闻警而动,前来拦截。如果不时他们在开火之前打开了印度空军的通讯频道。那么已经被锁定的乔京德尔恐怕在劫难逃。

抵达了加尔各答之后,乔京德尔第一时间召开了印度东部军区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部署下一步的行动。“目前各集团军一线部队已经进入孟加拉首都达卡附近的预定攻击阵地。我们距离全面的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作为目前战区之中推进最快的印度陆军第31装甲师瓦克尔.拉贾准将首先向乔京德尔报告了目前的战况。

尽管推进的并不顺利,但是凭借兵力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印度陆军参加孟加拉战役的4个集团军仍艰难的陆续抵达了孟加拉首都达卡的外围。尽管孟加拉陆军的抵抗正在逐渐增强,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周之内攻陷这座城市并不困难。

“一周的时间?一周的时间!可是我们并没有这168个小时啊!”尽管从对孟加拉实行攻击到现在,乔京德尔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攻陷达卡的消息。但是此刻他却不得不宣布部队必须停止攻击,转入撤退。“我知道这一点大家很难接受。但是我们首先需要保证的是侧翼的安全。中国人已经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端擦亮了他们的刺刀了”

第六十章:四战之地(二)上

“那些侵略者的秃鹫,这的会从这里攻来吗?”2008年3月26日的凌晨,在位于孟加拉首都—达卡东南的布里甘加河河畔,一个瘦小的身影正背对着初升的朝阳守候在首都近郊郁郁葱葱的芒果树林之中。这位正在等待着今天的血腥围猎的年轻人名叫哈德尔。就在昨天他刚刚度过了自己23岁的生日。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远离战场的理由。在印度人的入侵开始之前,他有着一个完美的家庭,在孟加拉国立大学就读物理系。不过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在一声声的炮声中逐渐破灭,最终一去不复返。而此刻吞噬一切的战火已经燃烧到了哈德尔的家门口了。

尽管加入孟加拉正规民兵组织—“安萨尔”仅有短短的10天,但是哈德尔却已经转战了多个战场。就在从军入伍的第一天,哈德尔便和众多第一次摸枪的同僚们一起,跟随着自己的指挥官—附近清真寺里曾经的随军毛拉,沿着恒河的河岸向南,搜索一度试图逆流而上扑向他们家园的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残兵。虽然“安萨尔”民兵拥有完备的武器配备和组织编制。但是在来自中国的军事顾问—任令羽中将的扩军计划之下,哈德尔的第一次出征不仅没有领到任何发放的武器,甚至连军服都没有。而他战友的情况也并不比他好多少,在那个凌晨无数刚刚从阻止孟加拉陆军第1步兵师的街头游行中回来的年轻人就这样提着从家里翻箱倒柜找出来的气枪、曲棍球棒、长刀踏上了征程。

在这次行动开始之前,哈德尔曾不止一次的认为下达这个命令的“中国将军”—任令羽是个疯子。任何有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无论聚集多少这种乌合之众都无法匹敌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一听到枪声,我就跑!我们有这么多人,子弹不一定会打到我。”虽然队伍中其他同龄人看起来是那样无所畏惧。但是哈德尔却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死在这样不只所谓的荒谬行动之中。“难怪中国会出现义和团运动。”一路跟着队伍在恒河边的红树林里搜索着,握着一把已经许久没有人使用的开山刀,哈德尔的脑海里一遍遍的幻想着手持自动步枪的印度陆军士兵轻松的屠杀着自己同胞的模样。

但是令他震惊的是,当他们跟随着硝烟的味道走到一个小河湾之时,等待他们的却是一艘到处布满了弹坑,几乎被打烂的搁浅渔船,以及散落一地武器和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