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第408章

第408章



按照基亚尼上将的计划,由于原先驻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陆军主力的撤出,巴基斯坦陆军应该可以在一周之内全面接管印控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实际情况,却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它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四个国家之间,总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西北部,印巴分治前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英国所统治的领土被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其中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这样的土邦最终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这一规定为后来的印巴争端留下无尽的问题,因为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但统治克什米尔土的王公却是印度教徒,他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在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在国际社会的纠纷中,往往当所谓的条约和规定无法解决问题之时,大家便不得不诉诸于行动了。1947年10月,印度军队率先进入克什米尔,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部落民展开激战。这场冲突愈演愈烈,终于在同年底发展为印巴双方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也便是第一次印巴战争,而此后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双方时有冲突。最终又导致了60年代中期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爆发。

对于不惜一切代价都争夺这一并没有太多物产和资源雪域高原地区,印巴两国都似乎有充足的理由。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克什米尔地区的绝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兄弟,所以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领土问题,还涉及到宗教感情和立国精神。而对于印度来说,守住克什米尔似乎就可以有效地抵御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的分离主义倾向,防止因克什米尔脱离印度可能造成的连锁反应。此外,印度对克什米尔的依恋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这里是印度共和国国父—尼赫鲁家族的发祥地,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最后如果真的要为这场无休止的争斗找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那么伊斯兰堡的军人和新德里的政客会告诉你:克什米尔地区是流经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及其支流的上游地带,掌握了这些河流的源头或上游便掌握了整个南亚次大陆水资源这一生命线。

当然所谓水资源的问题纯粹是个笑话,因为要让河流改道是一件吃力而不讨好的事情,何况对于印巴这两个国家而言,如何利用现有水资源才是真正要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所有的最初的偏执在经过印巴两国几十年的紧张对峙和敌对宣传之后,双方在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上都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国内压力,即便想要缓和也难以做出实质性的妥协和让步。印度方面已经把“印控克什米尔属于印度领土一部分”写入了宪法,因此不论谁上台执政,都不可能再接受通过公民投票来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的解决方案,否则就要承担“出卖国家领土”的历史罪责。而帮助克什米尔穆斯林回归已经成为巴基斯坦国内大的基本共识,因此任何背弃克什米尔穆斯林的行为都将使巴政府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甚至危及国内局势的稳定。印度共和国首任总理尼赫鲁曾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亚洲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巴基斯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阿里.汗也说:“克什米尔就像巴基斯坦头顶上的帽子,如果我们容忍印度摘走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当这个其实仅仅是面子或者是尊严引发的战争,此刻重要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之时,胜利者却意外的发现一切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

当荷枪实弹的巴基斯坦陆军士兵从巴控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东北部地区进入印控克什米尔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有些滑稽的景象。一直以来期盼着他们来拯救的穆斯林同胞们似乎并不欢迎他们,而相反印度教徒们却几乎无一例外视他们为救世主。这一情景虽然看似疯狂,但却合情合理。因为随着印度驻军的撤走,印控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实际上早已被那些一直活跃于这些地区的众多穆斯林游击队所控制。从他们的角度和宣传中,印度军队的撤离完全是他们长期不懈斗争的结果,巴基斯坦政府非但没有给予过帮助,甚至更多的时候都扮演着扯他们后腿的角色。早在巴基斯坦军队进驻之前,这些穆斯林游击队便将印控克什米尔划分成了任何势力范围,准备自立为王,此刻到来的到来的巴基斯坦军队,在他们看来是无耻的摘桃派。

而早已不堪其扰的印度教徒们此刻所盼望的只是一支可以维护地区稳定的力量,他们大多数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无力在这样的动荡岁月中逃离自己的家乡,在他们眼中信仰早已为生存下去的渴望所淡化了。随着巴基斯坦陆军陆续抵达印控克什米尔各主要城市,各地的秩序还是逐渐的恢复起来,印度教徒们开始重新享受于安宁的生活。但激进的穆斯林武装派别却坐不住了。而混迹于其中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恐怖分子更趁机闹事,一时之间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自杀性爆炸袭击再度出现在了街头。

第六十四章:瓶中之蝎(二)上

进入4月的北京,街头上虽然依旧依稀可见冬天的痕迹,但是春天的脚步却已是无可阻挡的吹醒了这座古老都市的勃发英姿。还有一百多天的奥运会此刻已经占据了大多数北京人甚至中国人的视线,而那已经蔓延到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战火,在各种媒体密集轰炸、到处可见的“福娃”和“好运北京”的面前往往显得暗淡无光,在中央电台每天的新闻联播中往往只会不到1分钟的时间来报道战场上的只言片语,这场战争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了普通中国人的视线,遥远的便如同发生在另一个星球一样。

但实际上各参战国却都清楚的知道—此刻才是最为关键的“官子”阶段,虽然作为直接交锋的各方之中而言,狭义的所谓“胜负”其实早已不言自明了。在中、美、英、巴甚至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的连续打击之下,新德里的战争机器那几乎处于崩溃边缘,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它已经无法再开动多久了。但是战争的真谛往往并在于军事胜利本身,德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他的代表作《战争论》中曾阐述过一个被无数次引用过的经典论断—“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虽然这句话曾在冷战时期遭到过质疑,但是岁月却证明了他的颠扑不破。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所以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才是战争的真正主题,武装斗争仅仅是一个华丽而奢侈的手段而已。

从北戴河的疗养院内回到了北京之后,一度在“印度核袭重庆事件”中颇受挫折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长助理林太平少将此刻却意外的恢复了往昔的勇气和自信。此刻走在位于北京景山前街20号的总参谋部办公厅的走廊之上,林太平依旧保持着他长久以来那副谨慎小心,低调谦逊的作派。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清楚的知道这样的伪装此刻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在这个总参谋部内,“十三翼将”并非如他自己一直所想的那般神秘。虽然一切都还没有成为阳光下众所周知的秘密,但是至少需要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由于中国人民国防军延续了其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部体制,即由中央军事委员会通过其所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对各军区、各军兵种实施领导指挥。而国防部的具体工作由四总部分别办理。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总参谋部便全权负责着目前对印作战中组织计划军队的编制、装备、训练、兵役、动员、战场准备、工程建设、作战指挥、行政管理及后备力量建设等方面主要工作。今天在总参谋部内展开的这一次会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便事实上主导着战争的进程。

“伊斯兰堡方面似乎卯足了劲,要赶在我们之前独自攻下新德里啊!”此刻担负着收集和分析目前南亚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情报的总参二部部长—刘文国少将正将二部三局收集汇总来的情报向其他部门进行通报,总参二部三局又被称为“武官局”,主要负责着向中国各驻外使馆派出武官的任务。同任何国家的武官一样,中国武官均收集所在国情报资料的任务。而自巴基斯坦对印度宣战以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便成为了最前哨的情报中枢,大量关于巴基斯坦国内的军事、政治情报便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北京总参二部主要从事情报的分析活动的第五局的手中。

“表面上来看并不难理解,巴基斯坦与印度长期以来便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为了赢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巴基斯坦现任政府需要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来巩固其由于反恐和饱受西方民主自由思潮所冲击的统治基础。而新近上任的基亚尼上将也需要用战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一系列操之过急的行动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有理由担心,在这一场军事冒险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副总参谋长朱振峰中将接着刘文国少将的话题说道。

“这一切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以巴基斯坦陆军目前的部署来看,只能说是败相已呈,无论这次冒险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此刻都有足够把握挫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