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随后,以美国人为主的西方国家又认真地做出几次重大努力,第一次是韩战,这次军事努力由于毛泽东的出人意料的强硬而告失败。

第二次是长达二十年的实质经济封锁,在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那一刻,封锁圈宣告瓦解。

第三次是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势力彻底垮台的1989年,邓小平使用铁碗粉碎了和平演变中国的企图。

而随后在中国发生的改革开放,这个震撼历史的巨变,终于使得中国在经济基础上国力鼎盛,购买力平价GDP首次超越日本,直逼美国,殖民地化中国的可能性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国际社会在一阵无所适从的慌乱之后,不得不考虑给中国另外一种新的待遇。这就是接纳与合作。

另一个因素就是能源。

石油不多了。近年石油的日产量已经达到顶峰,再往后就会走下坡路。可是石油需求量始终在迅速上升,

自然条件意义上的供不应求时代开始到来了。这已经不是欧佩克那种人为意义的操纵,可以用价格和产量摆平。

自然条件意义的供不应求一旦到来,各大国所处态势的优劣立见分明。地理经济决定了地理政治。

美国和俄国是处于最优越的态势。美国自己的国土蕴藏量很大,但是美国人采取战略性的不开采政策,说明白点就是先用别人的,别人的用光了再用自己的。

为了确保别人的石油能够优先保障自己使用,美国人采取了一系列阴险和暴力的手段。首先是支持以色列,压制了中东阿拉伯国家。其次是挑动伊拉克与伊朗的战争,许给萨达姆以战利品,但是当萨达姆理所当然地领取他的战利品—科威特的时候,美国又以此为理由收拾了伊拉克。

最近十年,美国的石油政策已经不满足于优先保障供应自己,野心进一步膨胀,开始利用扼制石油咽喉为武器,压迫别人就范。

二次伊拉克战争,在产油国中心地带伊拉克驻进了美军,就此扼住欧洲和亚洲的石油咽喉,号令盟友,莫敢不从,日本就不得不老老实实委委屈屈上了美国人的战车。

中国和英国有些石油,但是远远达不到自给自足。英国人采取了紧跟美国的战略,中国人却选择了独立自主的路线。

法、德这些老欧洲国家已经没有什么石油了,或者采取紧跟美国的路线,或者采取独立自主的路线,正在面临历史的抉择。

最悲惨的还是日本。日本压根就没有石油。日本怎么办呢?

日本的位置,比中国还要不如。

马六甲海峡是中国的最后一关,过了马六甲海峡,中国就拿到石油了。

日本还远远不行,中国的南沙群岛是马六甲海峡后的第一道关卡,这个关卡有中国人和东盟几个国家驻守着,台湾占着唯一拥有机场的最大的太平岛;中国的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构成第二道封锁线,要想保障这里通行无阻,就要和中国人搞好关系,并且不能和在东边的菲律宾上拥有基地的美国人弄翻了;

然后,第三道关卡就是台湾了,无论从台湾海峡过,还是从台湾东面的航线过,都要台湾放行,从台湾起飞的战机,可以轻而易举切断这两条航线,台湾以外,中国大陆对台湾海峡拥有勿庸置疑的实际控制权,而驻在冲绳纳守嘉这个最大的美军基地的空军对台湾东航线也拥有足够的控制能力;

第四道关卡在中国上海、宁波到冲绳一线,同样,中国人完全可以控制西航线,美国人完全可以控制冲绳东航线,依靠冲绳基地,美军对整个东亚都拥有莫大的军事影响力。

马六甲海峡后面的四道关卡,明摆着那一道都要中国人点头,日本才能过。这是联华派的第一个理由。

联华派的第二个理由,是俄罗斯通向日本的远东输油管,要从中国东北北面的俄罗斯境内穿过。没有人怀疑中国陆军的战斗力。如果说那四道关卡还要考验中国海空军实力的话,那么对远东输油管的依赖,就把日本北线石油动脉置于中国陆军的虎视眈眈之下,其意义如何,无需多说。

前两个联华理由,可以用地理经济决定地理政治来概括。

联华派的第三个理由,是中国从2004年起,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主要出口国。

日本自从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经济如何振疲起衰,就一直是各届政府的头等课题,这个题目做得好不好,可以决定政权更迭。

小犬内阁,就是肩负着振兴日本经济的新希望而上台的。如果不能实现经济恢复,小犬内阁也会立即鞠躬下台。

日本要实现经济复苏,谈何容易啊。

要刺激经济,就要放松银根宽松货币,这就要降低利率;要增加出口,以出口乘数拉动经济增长,就要压制日元升值,这也要降低利率,但是利率已经降无可降了。至多降到零利率,日本已经率先推进,还有个美国经济学家鼓吹“负利率”,哈哈,借钱给人家还要倒贴利息过去么?金融风暴一起来,腰包流失的日本人立即从经济学字眼的迷茫里跳了出来,把负利率踢进了太平洋。

但是问题没有解决。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曾经一次次抛出以兆(万亿)日元为单位的释出资金,以求绕过利率而事实放松银根。但是释出资金,就要有人背着,不是政府,就是银行。银行已经坏帐多多,还要政府的资金去平叛,只好政府来背,不过政府承受财政赤字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也不能把海外债权拿来用。

如果把放在美国的几千亿美元国债和投放股票市场的资金拿回来——不要多,只需一半,美元就会崩盘,美元崩盘的结果就是日元大幅升值,日元升值则出口停滞,出口停滞则经济完蛋。

幸亏有中国在。中国这个市场新秀一出山,就有力拉动了日本出口经济,复苏有望,日本全国上下一片振奋,如同发现了经济新大陆。

是日本需要中国,不是中国需要日本。日本上层社会立即对中国换了一副面孔。因此,中国那些有着奴性思维惯性的文人以为自己可以趁机讨得几个日元津贴花花,提出什么“对日新思维”的时候,除了得到中国人的痛骂,还换来日本上层社会肚子里的一片嘲笑声,可谓拍马屁拍到马的大肠里了,等到2005年日中东海石油争夺明显化,愚蠢的对日新思维也就黯然收场了。当然,民间吵归吵,经济互补关系上的经济纽带却愈加紧密,政府间想彻底搞坏关系也不能够。

没有人真的相信日本会在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时出兵帮助台湾。前三个理由已经足够。

但是变化的可能来自第四个问题,那就是中美关系。

日本的四道关卡,每一道都要经过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开关。不幸的是,地缘政治决定这两只开关不是并联关系,而是串联关系。

唉,串联。

那就是说,中、美两大国有一个不点头,日本的能源就运不进来。

解决办法无非有三:

一是中美关系紧密良好,一通俱通。这显然做不到,因为美国人要扼制中国的发展。

二是中美关系完全对立,日本依附强大的一方,对弱小的一方形成绝对优势。

本来以前日本是选了中国当弱小的一方的,完全依附美国,但是现在也不行了,中国变得日益强大、日益对日本有用,日益成为日本经济振兴的依赖。所以虽然国内一些日本人还把机变放在廉耻前面,但毕竟还不是傻子。

三是日本自己有独立的足够的武力,独力保护自己的经济命脉,那就不必买美国人或者中国人的帐。这就是日本试图推翻和平宪法,制订周边有事法案,大力发展军备的深层动力。

小犬首相是第三方法的主导者。每次参拜靖国神舍,中国人骂,韩国人骂,东南亚国家不满,小犬都是苦笑以对——参拜,最后是对着谁的?!

249

东宫弥六亲王的内院开了一片菊花。

菊花旁立了个大案子,案子上放了些笔砚和几幅纸张,主人和客人们开始切磋书法。

旁边几家大电视台的记者支起了设备在实况转播。

在记者们看来,马六甲海峡打成那个样子,日本政府只是发表了一个简短声明。然后就是政要们在亲王的书斋里讨论,记者不得其门而入。

而爆炸性的消息却一个接一个传来,先是说在马六甲海峡,竟然是中美合力打击日本舰队,究竟是中美事先合谋,还是现场的“误会”,官方只是简短地说明正在调查真相,而非官方的见解却大多倾向阴谋说。

然后传来中国在阿拉斯加北核试验的爆炸性新闻,以及中美核潜舰纷纷现身,又相互发射战略导弹的消息,美日“误会”说又占了上风,大家刚产生打开了世界末日之门的感觉,军事评论家们就不约而同地出面分析说,核潜舰只要在对方近海公开现身浮出,那就不是真的要打,而是一种政治威胁的姿态。有人更进一步评论说,这种公然现身的核潜舰,是不会真的发射战略导弹攻击对方国土的,对方也不会贸然攻击潜舰,算是战略核潜舰的一种政治用途。这时,阴谋说又再次抬头。等到美军战略轰炸机群飞向上海,中国机群起飞迎战,上海东中美大空战一触即发的消息传来,,舆论界已经在热烈讨论日本该怎么办。

在场的人都明白,上海东空战远不是单纯的军事作战,背后的政治意义重大而深远。

对日本来说,上海东大空战如果竟然是中国胜,即中国能够成功地将美军拦截在上海外海,那就说明中国已经有能力在马六甲海峡后的4道关卡的某些环节上压制美军,也就是说中国人有能力独立封锁住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