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港口营伤亡三分之二,增援部队无法运动上去。

美军173空降师主力机降攻占了出口加工区,受到我少量精锐潜伏部队的突然打击损伤过半,但是保住了他们的重装甲部队。我们趁它立足未稳,在第九航空队主力撤离、按时间计算173空降师护航机群即将撤离、美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机群尚未到达的时机,在机场附近隐蔽待机的陆航团出动1个直升机大队完全分散低空飞行,分别绕路对出口加工区美军装甲群展开向心攻击,但是,美军此时有的不仅是空中机群的俯视侦搜,还有撒布的大量传感器的微型相控阵雷达自下向上的近距电子扫视,加上300多架无人机的低空搜索,上中下三层立体交叉搜索的结果,打破了我军的电子掩护,使单架低飞的直升机一架架被搜索发现后击落,在接近出口加工区时,这个大队剩下的不足三分之一的直升机接到坚决的命令:降落,就地隐蔽待机。直升机落地后旋翼特征信号和各种运动信号都消失了,在美军地面集群龟缩出口加工区未敢展开的态势下,相对安全,成为一支近距潜伏兵力,被压制的潜伏兵力。

956

173空降师副师长在一连串胜负交织的激烈战斗之后,意识到那个最后的时刻已到。

出口加工区登陆场装甲群缩在这里相对安全,周围有大量的金属物废墟,电磁波很难辨别真假,施放的厚重烟幕层隔绝了中国卫星和无人机光学侦搜的眼睛,即使中国无人机拥有先进的激光雷达也难以穿透这样厚实的烟幕,区内的埋伏兵力看来已被消灭光了,高低空制空权都在握,对方的直升机群无法逼近,中国军队如果使用火炮攻击,那么由于上述原因无法有效制导,只能打覆盖射击,计算可知他们运输机运到这里的重炮有限,打不出足够的同时密度,而小口径炮弹无法击穿装甲车辆顶上已经覆盖上去的土木、金属掩蔽物。最好的策略,自然是缩在这里等待增援。但是,本来还有继续龟缩的理由,现在却不行了。

先是接到命令,战区总预备队第三陆战师将投入恰赫拔哈尔,为此必须夺占飞机场。陆战三师不是全直升机机降部队,主力要使用大型运输机输送,这些运输机必须使用那个飞机场。从刚才伊朗陆军一个旅的增援方向看,港口是对方地面部队主要集结地和核心阵地,机场是飞行部队集结地。那么,陆战三师在机场登陆后,就可以南下攻占港口,随后海上登陆支援舰队将输送重装甲旅从港口登陆,合兵一处就可以向北发展进攻夺取扎黑而,最后切断中国陆军主力进入伊朗的三条公路,那时第九航空队主力将转场恰赫拔哈尔,把伊朗东部的制空权牢牢握在手里,中国陆军主力在失去制空权之后只能停止进军。而俄国人在中国军队主力进不来的态势下,是不敢独自担纲作战的。这就是说,如果攻占德黑兰政治解决伊朗问题的计划无法达成,那么就只能依靠攻占恰赫拔哈尔的军事解决方案,这就要求首先攻占飞机场。

攻占机场,只靠加工区登陆场部队还是力有未逮,一次突击不成,部队暴露在机场附近开阔地上,就会被四周飞来的精确火力打光。可靠的办法是等待师长率领的173空降师最后一个团的增援部队到达。这个合理理由还允许登陆场装甲群继续龟缩等候一个短时间。

但是,现在这个短时间等候的理由也没有了。刚刚接到的消息,师长的增援部队在阿曼半岛的登机机场上被中国军队的超远程离心炮(!)扫光。那么,这个突然开火的离心炮群也照样有能力给加工区装甲群来一个足够密度的覆盖射击,当大口径炮弹如骤雨般落下时,什么隐蔽防御措施终归无效,装甲群将全军覆没。即使不为了进攻,仅为了疏散隐蔽,装甲群也必须开出这个出口加工区,大面积分散开来!准将决心已下。

就在此时,接到了令人感到绝处逢生的好消息:中国人藏在机场东南山顶的离心炮群被第九航空队第二联队摧毁了!

准将大喜过望,毫不犹豫立即发布命令:向飞机场发起进攻!

957

中国快速反应师松树林指挥所。

师长知道必须立即攻克出口加工区美军登陆场。

24小时之内,俄军重型运输机群将把第54重装集团军的2个主力师运抵恰赫拔哈尔,首批陆军主力到达将宣告抗美援伊战役稳定获胜。俄军的大型运输机必须使用这个机场。但是,更靠前,10个小时之内,美军波斯湾登陆支援舰队将把1个重型装甲旅运抵恰赫拔哈尔港口,这支重装甲部队配合出口加工区美军装甲群必然会攻占港口并一路打到机场,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顶不住这两支装甲部队的合力攻击,机场一旦失守,俄军运输机群就无法把我陆军主力运抵这里,战局就会完全逆转。

如果山顶离心炮还在,那么这一切都不在话下。我们可以张网以待,等待一批批美军前来自投罗网。现在离心炮阵地被摧毁了。除了一部炮还有部分修复的可能外,其它炮被彻底炸毁。导致离心炮阵地被毁的主要原因,就是令人耽心的非军事因素——伊奸组织“伊朗民主阵线”。机场地下指挥部被毁,港口营遭到巡航导弹的精确攻击,这个伊奸渣滓组织都起了重要作用。已经派出特种兵去搜寻歼灭附近的伊奸组织成员,伊朗方面也在全力配合。问题是现在怎么办。

时间不多。在美军波斯湾支援登陆舰队到达前,2个小时之内,这个支援舰队搭载的60多架直升机就会飞抵运来第一批增援,出口加工区的敌军得到这个增援会力量大增,这个直升机群将会往返穿梭把一批批增援敌军运载上来,在他们的舰船最后运载重型坦克到达前,轻装甲主力将更快到达,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美军攻占机场的危险,而且使加工区登陆场无法被我们攻克。

要在2个小时之内拿下加工区美军登陆场,让美军后续大批增援部队无法落地。那么,就只能动用快速反应师唯一的坦克部队——中岳级步兵营的成组坦克连,在陆航团主力和加工区附近潜伏直升机的全力支持下,冒着美机的空中打击,发起一次有进无退的冲锋。

958

中岳级坦克部队是两个极端的组合:59式以前的老旧坦克改造+世界最前沿的“成组坦克”新概念。

所谓成组坦克,是指把多辆坦克用铰接钢杆动态地连接为一组坦克,每辆坦克分工不同,合成能力达到世界第一。

坦克连有4组成组坦克,每组由4辆59式或更老旧的坦克改造构成,以3.5-5米长钢杆铰接成一个平行四边菱形。中后这辆是控制车有3个人,叫做控制车,没有炮,省下来的重量加强了一个等效1600毫米以上能力的特殊防攻顶装甲,正面主装甲与侧装甲很薄只防弹片和枪弹,局部挂装标准工事装甲板,重量大为减轻到30吨,发动机换为高压涡轮增压/超高压喷油/燃油热导连接甲板整流风冷散热柴油机,传动系使用ZY大功率纯机械高效率双端无级变速/转向器,省去侧减速器,总传动效率达97%,传动系散热器因此也省去,使用制动储能驱动系统,使用特殊工程尼龙无红外散射高强度宽板自润滑履带板,综合结果功率重量比达到27马力每吨,储能器共推零至32公里小时起步时间缩短了1/2。控制车只有1支50毫米枪榴机,用来防空反导和曲射扫射坦克组前方敌步兵。

前、左、右坦克都是火力车,车内无人,装有152毫米自动主炮、1挺自动机枪和1支50毫米机炮,动力和火力的操纵完全由控制车线传控制,火力车上装有标准坦克侦制通单元,4辆车的相控阵雷达构成一个本组大型合成相控阵雷达能力强大,光学图像和电子图像/数据同时以有线无线双路与控制车连接,加装了自动输弹机构的无人炮塔和整辆火力车相当于2000毫米匀质钢装甲,封住了控制车左-前-右方120度到150度扇形,坦克组行进速度使得前火力车与侧火力车之间的防护间隙一闪即逝,敌方固定火力点和非同速同向运动的火力平台来不及完成观测瞄准-炮弹导弹飞行的时间过程,因此敌方火力只能打到或打不到火力车上,除非有意瞄准火力车而因误差使炮弹穿越了微小动态空隙歪打正着打在控制车上,这个概率很小,并且能够打到的控制车的角度都挂装了多层工事装甲板。

前火力车兼有强大的扫雷功能,底部装甲由于无人,做得足够厚,履带驱动轮与承重轮都具有驱动功能所以是全轮驱动,且轮爪齿很宽具有抓地驱动能力,当高强度合金钢履带被炸断,各驱动轮就以抓地强行推进坦克,阻力加大但仍可行进,三辆火力车都被打坏后,只靠控制车仍然能够推动整个车组缓慢行进。某辆火力车的152毫米弹药如果被打爆炸了,那么破片和冲击波对控制车是奈何不得的,所以成组坦克也没有防弹药殉爆问题。

成组坦克的整体防护能力远大于4辆单独坦克防护能力的4倍。

成组坦克在打击敌方坦克时,3门152毫米炮以小夹角同时射击的摧毁概率远大于1辆车单炮摧毁概率的3倍,4支枪榴机对1个空中目标的交叉打击能力也远超过1支枪榴机的4倍,.整个成组坦克的火力和防护力都远远超过单辆重型坦克的4倍。

总重120吨的成组坦克在行军时是分解成单辆人力操纵行进的,路桥通过性都与30吨坦克相当,空运时也只使用了我军载运能力32吨的中型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