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金庸人物排行榜 > 第49章

第49章





诗曰:乞巧何曾有二妻牽邻家焉得许多鸡牽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牽

原来孟子曾讲过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说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去乞讨残羹冷饭;另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每天要偷邻家一只鸡。诗中的前二句说的便是这骗人的两个故事,末二句则说,孟子活动在战国之时,当时周天子尚在,孟子何以不去辅佑王室,却去向梁惠王、齐宣王求官做呢牽这是大违圣贤之道的。

齐人与抓鸡这两个故事,原是比喻,不值得深究,但最后这两句诗的指责,只怕令孟夫子于地下亦难以自辩。

黄蓉胡解经书与讽刺孟子这两段趣事,也非金庸所创,同样可在《古今笑》的《巧盲部第二十八》和《文戏部第二十七》找到,只是看起来没有金庸所写的那么有趣罢了。

《射雕英雄传》中朱子柳表现不怎么样,《神雕侠侣》中,朱子柳将武功与书法结合起来,颇具特色,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最为深刻。

十大书生上榜人物,朱子柳排名第九。

李西华:神俊之极但毕竟书生意气

排名第八

武功:★  ★  ★  ★

智商:★  ★  ★  ★

情商:★  ★  ★

书剑指数:★  ★  ★

攻击力:★  ★  ★

李西华原来是李岩和红娘子所生之子,英侠俊爽,但与李自成相比,形象苍白黯淡得多。

李自成的神威和傲世,不将世人放在眼里,是天生凶戾,李西华明明武功高过李自成,但气势上却先输了。书生的格局,毕竟场面见小。

李西华和李自成拼斗之时,李西华本已制住李自成,但给李自成霹雳一声怒吼,惊了个措手不及,胜败反而易势。

知道李西华是李岩之子,李自成的愧悔之意是发自真心,一口鲜血喷出,李西华也未忍下杀手。

李西华飘然一现,神俊之极,但毕竟书生意气,终还是输了陈近南三分,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不过,李西华却有几分见识,杀吴三桂为急,立新皇帝可缓,此语可点醒梦中人。

十大书生上榜人物,李西华排名第八。

顾炎武:书生报国行动上却是低能

排名第七

武功:★

智商:★  ★  ★  ★  ★

情商:★  ★  ★

书剑指数:★  ★  ★  ★

攻击力:★

北风如刀,满地冰霜,如此冰霜如此路。越是多的流血和残忍,惨烈和粗暴,越是无情地拷问着这世界的良知。吕留良和小儿子谈起“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典故,由此点明此书取名的含义,将主题在深切的悲愤中突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鼎镬,我为麋鹿”,真理的指向是血淋淋的可怕,百姓永远是鱼肉,是麋鹿,永远是被动和悲剧地忍受着这世界施加给他们的不公命运,永远让暴君欺凌和主宰。“问鼎”、“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谁手”,就是不知哪一个做成了皇帝,而“做老百姓的,总是死路一条”,“只不过未知是谁来杀了这头鹿,这鹿,却是死定了的”。吕留良和黄宗羲,是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作有《原君》,吕留良作有《四书讲义》,二人都是有启蒙思想的激进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诋斥君权,将君主视为寇仇和独夫,本回即是其政治主张的浅白表现。

吕黄二人,在此书中仅出现一次,是应景过渡的人物,为作文时所需要,而顾炎武虽同是一代大儒,金大侠却安排他在此书中有不少戏,当作小说中一个必要穿插的配角来写。顾炎武也练过武功,且着意结纳江湖中反清复明的豪杰志士,主动担任联络工作,身体力行,是反清复明运动的精神领袖。

杀龟大会,顾炎武和陈近南成了“锄奸盟”的总军师。在此书第一回出现一次之后,顾炎武继续深入,以他当世大儒的身份,为江湖豪杰出谋划策,提升境界,充当精神领袖。对形势的判断和认识,顾炎武自然要比这些一腔热血的草莽英雄高明许多。反清复明大计,须有组织、有计划、有方针、有目标,谋而后动,最主要的是团结对外,不能先窝里斗。但毕竟书生报国,理想的成分太多。有眼光,有政治热情,实干的能力却不够,顾炎武的形象还是很苍白空洞,难以给人留下印象。把“杀龟盟”改名为“锄奸盟”,这是顾炎武的文人习气,文采有了,但却没有了生动和响亮的效果。

顾炎武当日在杀龟大会上露面,出谋划策一番之后,就不见了踪影,也看不出他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现,书生报国,心急眼热,但行动上却是低能的。落入了吴之荣手中,还是亏了小宝这最不学无术的小滑头活得性命。

小宝要杀吴之荣,需要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吴之荣要拿吴六奇写给查伊璜的信告密,小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便要人伪造一封吴之荣与吴三桂勾结谋反的信,以定其死罪。伪造文书,这自然是文人们的拿手好戏,查伊璜写就,顾炎武和吕留良解释发挥一番,自叹自赏,是文人笔墨逸事本色写法,只是不免有许多酸腐之气。

小宝敬重顾炎武三人,但他实在无法与之多相处,只觉三人枯燥无味。小宝想:“朝里那些做文官的,个个也都是读书人,偏是那么有趣。”这真要值得人深思了。肉麻不是有趣,迂腐更不是有趣,如何通达明理,心胸自高,是做人的大道理。

此书第一回,运河之中顾炎武、吕留良、黄宗羲畅谈反清复明大事,顾炎武竟来劝小宝自己作皇帝,恢复汉人江山。小宝大惊,连碗也拿不住了,摔了个粉碎,读者也是瞠目结舌,想不到顾炎武算当时博学鸿儒,竟有如此异想天开的提议。他们是深思熟虑,早就私下里商量好再来向小宝说辞的。书生谋国,真会有此主意,听他道理一套一套,真像那么回事。小宝福气最大,上天和命运垂青,这是他可当皇帝的最关键;当皇帝可以不学无术,流氓出身也不要紧,历史上有的是例子,这是小宝可当皇帝的第二条。顾炎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忘了当皇帝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极强的野心和欲望。小宝不是这样的,他才不会“又辛苦又不好玩”,他要干的事是吃饭、看戏、看美女、听说书、听典子,他是得过且过,是生活的艺术家。

十大书生上榜人物,顾炎武以其书生谋国,其志可嘉,其行无益,排名第七。

李岩:书生用事破灭了浪漫的希望  [奇书电子书-WwW.QiSuu.cOm]

排名第六

武功:★  ★

智商:★  ★  ★  ★  ★

情商:★  ★  ★

书剑指数:★  ★  ★  ★

攻击力:★  ★

和袁崇焕、李自成等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碧血剑》中写李岩,虽然本着史实,但还是添油加醋,做符合小说主题和氛围的着力刻画。

李岩虽是李自成闯军中带兵的将官,但身穿书生衣服,谈吐儒雅。《碧血剑》中写明,李岩原来是前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本是举人,因赈济灾民,得罪了县官和富室,被诬陷入狱。有一位女侠仰慕他的为人,率领灾民攻破牢狱,救了他出来。那女侠爱穿红衣,众人叫她为红娘子。李岩被逼如此,已非造反不可,便和红娘子结成夫妇,投入闯王军中,献议均田免赋,善待百姓。闯王言听计从,极为重用。闯军本为饥民、叛卒所聚,造反只不过为求一饱,原无大志,所到之处,不免劫掠,因之人心不附,东西流窜,时胜时败,始终难成气候。自从李岩归附,李自成整顿军纪,严禁滥杀奸淫,登时军势大振。李岩治军严整,又编了许多歌儿,令人教小儿传唱,四处流播。百姓正饥不得食,官府又来拷打逼粮,一听说“闯王来时不纳粮”,自是人人拥戴。因此闯军未到,有些城池已不攻自破。

袁承志到李自成军中,李岩对袁崇焕向来敬仰,听说袁督师的公子到来,相待尽礼,接入营中,请夫人红娘子出来相见。红娘子也是英姿飒爽,豪迈不让须眉。

袁承志,李岩和红娘子三人言谈投机,一见如故。袁承志初出茅庐,见识不够,李岩和红娘子跟他纵谈天下大势,让袁承志茅塞顿开,佩服不已。

袁承志与李岩红娘子相识之后,倾慕李岩的书生谋士的儒雅风度,自己也买了一套书生衣巾,学作书生打扮,此处最能剖明袁承志心路变化的历程。

与袁承志结为兄弟的李岩,其实是袁承志内心的父亲形象。

李岩和袁崇焕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书生用事,才俱非凡,都是干大事成大事的英雄人物。而且两人最后的命运和结局,也是惊人的相似。

穆人清、袁承志、李岩等人拥护李自成,对李自成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也以为消灭了暴君,驱逐了异族的奴役,匡立了爱民的明君,天下就可太平,人民就可以得到幸福。这是一个美好善良但又太简单的愿望,如果不能彻底消灭君主独裁的制度,只会又迎来下一次的恶性循环。

“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碧血剑》一书最后一回的题目准确的为全书进行总结。这是英雄的失落和无奈,袁承志、穆人清、李岩、红娘子这些爱国爱民的仁人侠士,终于破灭了他们浪漫的希望,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若不是对暴君臣服和同流合污,便只有受杀害和远走高飞的退隐。

本来是起义军大功臣的李岩和红娘子,他们的结局却和袁崇焕一样。

众望所归的李自成竟然翻脸无情,将李岩和红娘子逼迫得走投无路,极度失望,空负安帮志,在悲凉失意的情绪中含恨自杀。

十大书生上榜人物,李岩书生用事,愿望美好善良但又太简单,因此排名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