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三体2——黑暗森林 > 第44章

第44章





这是时间之线,细丝本身是静止不动的,向两个方向无限伸延,罗辑的灵魂穿在

丝上,以恒定的速度轻轻滑向不可知的未来。

两天后,一束地球发出的强功率电波射向太阳,电波穿透了对流层,到达辐

射层的能量镜面,在增益反射中被放大了几亿倍,携带着面壁者罗辑的咒语,以

光速飞向宇宙。危机纪年第12  年,三体舰队距太阳系4.18  光年

哈勃二号太空望远镜控制中心。

“刷子”在太空中出现了,三体舰队正在穿越第二片星际尘埃。由于哈勃二

号一直在密切监视这片区域,所以舰队航迹刚刚出现就被捕捉到了。这时,它们

看上去根本不像刷子,而是像漆黑的太空深渊上刚刚萌发的一丛小草,这上千株

小草每天都以肉眼能够觉察到的速度生长。而且,这些航迹看上去比九年前要清

晰许多,这是由于经过九年的加速,舰队的速度已经提高了很多,对星际尘埃的

冲击更剧烈了。

“将军,您仔细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林格指着屏幕上放大后的图像对

斐兹罗说。

“好像仍然是一千根左右。”

“不,您再仔细看看。”

斐兹罗细看了好一会儿,指着“刷子”中央的一点说:“好像有

一、二、三、四...十根刷毛比别的长得快,它们伸出来了。”

“是的,那十道航迹很微弱,经过图像增强您才能看出来。”

斐兹罗转身看着林格,露出了十年前第一次发现三体舰队航迹时的表情:“博

士,这是不是意味着,有十艘战舰在加速驶来,”

“它们都在加速,但这十条航迹显示了更大的加速度,不过那不是十艘战舰,

航迹总数现在增长到一千零一十根,多出了十根。通过对这十条航迹形态的分析,

这些东西的体积比后面的战舰要小得多,大约只有它们每艘的几十万分之一,也

就是一辆卡车大小吧,不过由于速度很高,它产生的航迹仍能观测到。”

“这么小,十个探测器?”

“十个探测器。”

这是哈勃二号又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人类将与来自三体世界的实体提前接

触,虽然只是十个小小的探测器。

“它什么时候到达太阳系,”斐兹罗紧张地问。

“还说不清,要看今后的加速情况,但肯定会比舰队提前到达,最保守的估

计也要提前一个半世纪。舰队的加速度显然已经达到了极限,因为某些我们不知

道的原因,它们想尽快到达太阳系,所以发射了能够更快加速的探测器。”

“既然有了智子,发射探测器有什么必要呢?”一名工程师问。

这个问题使大家陷入了沉思,但林格很快打破了沉默:“别想了,这不是我

们能想出来的。”

“不,”斐兹罗举起一只手说,“到少能想出来一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四年前

发生的事,请问,你们能确定舰队发射探测器的确切日期吗?”

“当然可以,很幸运,舰队发射它的时候正在雪地,哦,尘埃中,我们观测

到了探测器的航迹与舰队航迹的交点。”林格接着告诉了斐兹罗一个日期。

斐兹罗呆立了片刻,点上一支烟,坐下抽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博

士,你们毕竟不是政治家,就像我看不出那十根长出来的刷子毛一样,你们也没

看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

“这个日期…有什么意义吗?”林格不解地问。

“就在四年前的那一天,我参加了行星防御理事会的面壁计划听证会,会上,

罗辑提出通过太阳向宇宙发出咒语。”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面面相觑。

斐兹罗接着说:“就在那时,三体世界第二次向ETO  发出了消灭罗辑的指

令。”

“他,真有这么重要?”

“你以为他先是个风花雪月的花花公子,然后是装腔作势的假巫师?当然,

我们也这么认为,谁都这么认为,除了三体人。”

“那...将军,您认为他是什么?”

“博士,您相信上帝吗?”

这突兀的问题令林格一时语塞,“...上帝嘛,目前在多个层次上有多种含义,

不知道您...”

“我是相信的,倒不是有什么证据,而是这样做比较保险:如果真有上帝,

我们的信仰就对了;如果没有,我们也没什么损失。”

将军的话让人们都笑了起来,林格说:“您后面这句话不确实,不会没损失

的,至少对科学来说...不过,如果上帝存在又怎么样?它和眼前这些事有什么关

系吗?”

“如果上帝确实存在,它在尘世间可能会有代言人的。”

人们愣了好半天,才理解丁这话的含义,一名天文学家说:“将军,您在说

些什么?上帝会在一个无神论的国家选择代言人?”

斐兹罗捻灭烟头,两手一摊说:“如果其他可能都被排除,剩下的一种无论

多么离奇也是真的,你们还能想出别的解释吗?”

林格沉吟道:“如果上帝是指宇宙间存在的某种超越一切的公正力量的话  ”

斐兹罗抬手制止他说下去,仿佛把一切都挑明会降低这个事实的神力,“所

以,各位,信仰吧,可以开始信仰了。”他说着,自己在胸前面了一个十字。

电视上正在播出天梯三号试运行的实况,在五年前同时开始建造的三部太空

电梯中,天梯一号和二号已经在年初投入正式运行,所以天梯三号的试运行没有

引起前面那么大的轰动。目前,所有的太空电梯都只铺设了一条初级导轨,与设

计中的四条导轨相比,运载能力小许多,但与化学火箭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如

果不考虑天梯的建造费用,现在进入太空的成本已经大大低于民航飞机了。于是,

在地球的夜空中,移动的星星目益增多,那是人类在太空轨道上的大型建筑物。

天梯三号是唯一一部基点在海上的太空电梯,它的基点是在太平洋赤道上的

一座人工浮岛,浮岛可以借助自身的核动力在海上航行,因此可以报据需要沿着

赤道改变太空电梯的位置。浮岛是凡尔纳笔下机器岛的现实版,所以被命名为“凡

尔纳岛”。从现在的电视画面上根本看不到海,只有一座被钢铁城市围绕着的金

字塔形基座,基座的顶端就是即将升空的圆柱形运载舱。从这个距离是看不到向

太空延伸的导轨的,它只有六十厘米宽,但有时可以看到夕阳在导轨上反射的弧

光。

看电视的是三位老人:张援朝和他的两个老邻居杨晋文和苗福全,他们都巳

年过七十,虽说不上老态龙钟,也都是真正的老人了,回忆过去和展望未来对他

们而言都是一种负担,而对现实他们又无能为力,唯一的选择就是什么都不想地

在这非常岁月里安度晚年了。

这时,张援朝的儿子张卫明领着孙子张延走进家门,他拿出一个纸袋说:“爸,

我把你们的粮卡和第一批粮票领回来了。”张卫明说着,首先从纸袋中把一摞粮

票拿出来,递给父亲。

“哦,和那时的一样啊。”杨晋文在旁边看着说。

“回来了,又回来了。”张援朝接过粮票感慨地自语道。

“这是钱吗?”小延延看着那摞花花绿绿的小纸片说。

张援朝对孙子说:“不是钱,孩子,但以后买定量以外的粮食,像面包蛋糕

什么的,还有去饭店吃饭,都得拿它和钱一起花才行。”

“这个和那时可不一样了,”张卫明拿出一张IC  卡,“这是粮食定量卡。”

“定量都是多少啊?”

“我是21.5  公斤,也就是43  斤,晓虹和你们都是37  斤,延延21  斤。”

“和那时差不多。”老张说。

“一个月这么多应该够的。”杨晋文说。

张卫明摇摇头说,“杨老师啊,您可是那时过来的人,都忘了?现在倒是够,

可很快副食就少了,买菜买肉都要号票,这点粮食还真不够吃呢!”

“没那么严重,”苗福全摆摆手说,“这日子我们几十年前就过过,饿不着的,

别说了,看电视。”

“唉,可能马上要用工业券(1)了。”张援朝说着,把粮票和定量卡扔到桌子

上,转向电视。①国内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购买大件电器等商品所用的凭证。

屏幕上,那个圆柱形运载舱从基座升起,飞快加速,消失在黄昏的天空中,

由于看不到导轨,它好像是自己飞升而上的。运载舱的最高速度能达到每小时

500  公里,即使这样,到达太空电梯的同步轨道终点站也需68  小时。镜头转换

到安装在运载舱底部的摄像机撮下的画面,60  厘米宽的导轨占据了画面相当大

的一部分,由于表面光滑,几乎看不出运动,只有导轨上转瞬即逝的标度才显示

出摄像机上升的速度。导轨在向下延伸中很快变细消失,但在它所指的遥远下方,

“凡尔纳岛”呈现出完整的轮廓,仿佛是被吊在导轨下端的一个大盘子。

杨晋文想起了什么,“我给你们俩看一件稀罕东西。”他说着站起身,迈着已

经不太利落的步子走出去。可能是回了趟自家,他很快又回来了,把一片烟盒大

小的薄片放在桌子上。张援朝拿起来看了看,那东西呈灰色,半透明,分量很轻,

像手指甲盖。“这就是建造天梯的材料!”老杨说。

“好啊,你儿子竟然偷拿公家的战略物资。”苗福全指着薄片说。

“剩下的边角料而已,据他说,建造天梯时这东西成千上万吨地向太空发射,

在那里做成导轨后再从轨道上垂下来...马上,太空旅行就平民化了,我还托儿子

联系了一桩这方面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