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灰商 > 第3章

第3章





★  每每清理一次官僚腐败,政府就要继续吹响新一轮刺激经济的号角。

★  在生意场上,要了解对手,可是更要了解伙伴,因为背叛的伙伴比对手还要可怕。

★  只有四种关系的人才能结为生意上的死党:一起抗过枪的,一起下过乡的,一起嫖过娼的,一起分过赃的。

★  对于一个政客来说,历史尤其是附着污点的历史是最大的忌讳,因为政治斗争的核心就是"  揭底".★  男人之间的最沉重的话题就是说到自己的女人,反过来男人之间最轻松的话题,就是说说别人的女人。

★  政治是口深井,有人想爬上来,就必然有人要掉进去!

★  对于背叛者来说,背叛几次根本不重要,忠诚必须是永久的,但是背叛只能有一次!

★  让对手主动地站到你的正对面来,然后慢慢地看着它自生自灭……不要总是想着进攻,那样会暴露自己!也会让自己伤筋动骨!

★  做生意就是尽量地按照合适的规则去分配资源,而"  做人"  的功底深浅就直接地决定着能否合适地分配到资源。

★  心狠手辣是商人的基本功。

★  中国的银行大多都不是做生意的,而是做关系的,因此,银行的贷款不是冲着生意而是冲着关系。

★  关系在很多生意人的眼里就是最伟大的生意。

《灰商》一

如果注定要做一个商人,那么就要随时准备接受被贪婪打败的命运。一九四八年秋天,孔天引快要过五岁生日了。他的父亲孔熙志,一个民国年代靠着经营药品和烟土生意发迹的北城商人,正在着手处理一桩像军火和妓女那样有诱惑力的烟土生意。在骁勇善战的解放军发动的解放全中国的战争席卷北城之前,这笔烟土生意很可能将是孔熙志所要经手的最后一笔大买卖了。为了这笔生意,孔熙志准备了整箱的民国"  小黄鱼"  ,这几乎要消耗掉他全部积蓄的一大部分。眼下,孔熙志忙于处理这笔大生意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小心谨慎地提醒自己。凭借着他数十年在生意场上的经验和常识,他心里非常清楚:越是巨大的冒险,越是需要巨大的谨慎。这是北城的秋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孔熙志在他的书房里准备生意上的事情。这间书房静静地蜗居在他那庞大而迂回曲折的四合院儿里的一个角落,书房被分隔为两间,外面是一个大间,为典型的中式装修,却也偶有一些西洋的摆设,像悬挂在墙上的长方形吊钟和榴莲形状的壁灯,茶几上的电话,以及地面上的意大利条纹地毯。从那些按照圆形顺序依次摆开的中式桌椅来看,这个大间就更像是一个谈判会客的场所了。大间的进门处,靠墙摆放着一排偌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古今中外的书籍,而且都布置得井井有条。一个商人一定要有一间很像样子的书房,这样就可以表明:主人不只是拥有金钱——并没有读过太多书的孔熙志,时常这样安慰自己。在外间的书架旁,还辟有一道窄窄的小门,这间小门平日里多是关闭着的。进去就是一间小隔室,倘若不开灯,即便在白天,这个小隔室也显得有些狭窄和昏暗。隔室里没有太多摆设,房间一侧横卧着一张雕工细致的紫檀木长几,长几的周围摆放着一组美国式样的暗红色真皮沙发。整个小隔室里,比较显眼的是一张非常宽大而且考究的藤椅,孔熙志常常或坐或靠在这把椅子上沉思他的生意。就是这样一间朴素的小隔室,一直以来才是孔熙志真正的生意中枢。一切重要的生意和谈判,往往都是在这个小隔室里悄悄完成的。已经六十四岁的孔熙志有着轻微的肺病。现在,他正宁静而平和地坐在那把宽大的椅子上,随意地翻着新到的报纸,报纸上面大量地刊登了关于战争进展的最新消息,他略微皱了皱眉头。管家仍然站在旁边等候着,他已经进来一会了,并没有打扰主人看报。孔熙志示意管家把隔室里惟一的一扇小窗户打开,一片刺眼的阳光突然唰地一下子洒了进来,正好打在了孔熙志的脸上。他下意识地快速伸出手,遮挡了一下阳光。书房的外面,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儿里,那一棵他亲手栽下的老楸树,叶子已经稀稀松松地落了一地。小花园里的黄菊花,也已经开得灿烂夺目。"  都安排得怎么样了?"  孔熙志仍然在翻报纸,他语气缓慢,并没有抬起头。"  按照您的意思,已经全安排妥当了。半个时辰后,大家都会到齐。"  管家一脸的严肃,语气同样平和地回答着。"  还把他们安排在书房吧。"  没容得管家应承回话,孔熙志又接着问了一句:"  天引呢?"  听到老爷询问孔天引的事情,管家似乎丝毫不敢怠慢,立刻回答道:"  跟太太去先生家了,中午能回来,司机照应着呐。"  孔熙志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朝管家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出去了。管家连忙转身准备出去忙活,就在他快要走到门口的时候,孔熙志突然又问道:"  你肯定船不会沉吗?"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孔熙志的眼睛直直地盯着管家,似乎要把他看透了。管家立刻就钉子般地固定在地面上了,也许他没有预料到孔熙志会问这个问题。所谓"  沉船"  ,在孔熙志那里就是意味着"  生意砸了".过去,孔熙志一直都对每笔生意有充分的把握,从来也不会怀疑。结果呢,他做过的那么多笔生意,也就从来没有"  沉船"  过。"  船绝对不会沉!老爷。"  管家丝毫不敢怠慢了,也是用同样不紧不慢的语气回答孔熙志的问话,这种不紧不慢的语气,在孔熙志看来,就代表着最坚定的信心,就代表着谈话的底气和心机。孔熙志没有再说什么。孔熙志的这笔大生意,与以往的许多笔生意都有所不同。以往的烟土都是经过云南边境的江城,沿着内地的运输线路运到北城,然后再陆续分销到各地的烟馆中去。那些货主要是在云南边境的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等几个国家加工。而眼下的这批货全部是来自土耳其和印度两个国家,这些加工精良而且考究的一等烟土被运输到广州海港,在沿海接货以后,再运输到北城。显然,这笔生意的货源和发货线路都与以前完全不同。让商人们更加忧虑的是,如今解放战争已经如火如荼地打起来了,数十万解放军以重型枪炮进攻了辽宁省的锦州,战役进展神速,解放军看来很快就要大获全胜了。接下来,解放北城显然已经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了。一向小心谨慎又对大势极其敏感的孔熙志,觉得必需安排一个重要的会议,和那些各个渠道上的生意伙伴们沟通一下,才好安定军心。当然了,这些被邀请过来参加会议的生意伙伴们,都正期待着这批货的到来,都期望着赶紧做完这战争年代最有诱惑力的一笔大买卖。凭借着以往的生意往来,他们都足够信赖孔熙志,早已纷纷支付了定金,并且都答应一旦货物到达北城,就立刻支付剩余货款,绝不拖欠。很快,这些生意伙伴们都陆续到达了孔家大院。各式各样的老式福特T  型车,还有尾部带有火箭尾翼形状装饰的通用凯迪拉克大轿车,都陆续地开到了孔家的大院前,然后又都陆续地离开了。还像以前那样,如此重要的会面肯定是要在孔熙志的大办公室里举行。而且,即便是这么重要的生意会谈,大家也不是先从生意上谈起,而要先谈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以便缓和一下会谈气氛。在这种场合之中,即便是谈笑,也要有辈分的讲究。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商人,首先开始发言。他是一个清朝遗留下来的太监,对烟土、妓院、官场交际、宫廷技艺等等都颇有研究。因此,在烟土生意的圈子里,老太监倒一直受到众人尊重。老太监剧烈地咳嗽了几下,然后动作缓慢地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后,用夹杂着愤懑的语气说:"  不到两个月的工夫啊,五十多万条命就没了!美国人的枪炮再夯实,也救不了党国的命喽!"  老太监的嗓音沙哑却又细如游丝。众人听得他如此一说,竟然也有人叹气,有人摇头思索。一个体态肥胖的商人接着说:"  报馆的人都说,这说话的工夫儿,可能就要打到北城了。这边的队伍要真是扛不住,说不准还就直接投降了。国民党那些熊样军队……就不是能打出好仗的主儿!"  众商人都被这一席话逗得笑了起来,还有老商人索性朝地下的痰盂里吐了口痰。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生意人都对这场战争的影响有确定把握,尤其是对他们未来生意的影响就更加难以判断了。接下来,一个身材矮小的天津商人清了清嗓子,用地道的方言说:"  一半的中国人都得靠着我们这个生意圈子谋生活,哪个政府也不会这么绝吧?"  另一个商人又接着天津人的话题说:"  再说了,我们弄来了最好的'  黑粮'  啊,我们还贡献地方财政和税收呐!"  众人都纷纷点头称是。天津人听到有人接他的话茬,就更加来了劲头,索性站起来发言:"  不管它是哪一方的军队,都得用长枪打仗。可是咱们的烟枪谁也少不了吧?"众人就再次哄堂大笑起来。会场的气氛看上去已经比较活跃了。这个时候,孔熙志站了起来,大家也都停止了说笑,像是很认真地听孔熙志说话。孔熙志的语气和往常一样缓慢,像是在讲道理。"  所谓商道随政道,无论怎么样,世道是快要变了……"  他停顿了一下,这是给大家留下点儿思考的时间。"  大家都是生意人,都是最优秀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