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乱世草头王 > 第105章

第105章



孙步方喊过之后在脑袋里想着。

他刚叫唤完,就听一个战士欣喜的喊道:“军刀,嘿!小鬼子的军刀还真不赖!连长你来看看,这个鬼子身上的东西还真多!”

孙步方听到喊声是从第二辆汽车的方向传来,他从那边过来的时,因为第一辆车上的恶心场面让他难受,所有错过去了。等他回到第二辆车那里,就看到一个战士手里拿着把铸铜雕花的日式军刀,做工看起来非常精美。再看向地上,有一具从车里拖出来的尉官尸体,身边摆放着望远镜、地图、水壶、照相机等物品。

“呵呵!我就说嘛,怎么老没看见鬼子的头呢,原来躺在这里睡大觉啊!”

孙步方诙谐的话语让身边的一大群战士都哄笑起来,一个战士还踢了踢那具尸体,故作老成的说道:“咳!快起来,天大亮了,再睡待会就成烤猪啦!”

说说闹闹的,行动快捷有序的连队,在十分钟后就将战场打扫完毕,敌人的尸体被他们堆放在一起,淋上汽油点火燃烧。没一会,浓脓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就开始向公路上空蔓延。孙步方带着连队向后方三里外的另一处阵地转移。

他们在这里埋伏的同时,小清河那边的战斗也打响了。

七月末,下了几场雨,平时干涸的小清河内此时已经有了不少水。在小清河与永定河之间的葫芦垡,是一个小村庄。因为临近北平,村民们对永定河东岸二十里外南苑一带发生的战事都有些了解。自从七月七日卢沟桥的枪炮声响起过后,有些村民就一直在期盼战争继续打响。夾在小清河河永定河之间狭长不过一公里地土地上,过惯了单调日复一日的苦日子,这些人无聊的时候,也就只能东家长西家短瞎闹闹说说玩笑话调剂生活,当卢沟桥的炮声一响,这些人的神经就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的刺激了一下,猛然兴奋起来,恨不能肋生双翅飞到卢沟桥上空看个仔细,错过了当夜的战斗,第二天甚至还有人起个大早特地跑去卢沟桥看个究竟。

前两天北平方向激烈的炮声,以及那空中不时飞过的“大鸟”,都让这个村子里的人津津乐道。当时特地跑过去观看的“二狗子”,现在成了村里最吃香的人物。这两天村里的人都围在他周围打听战争的场面。

“二狗子”父母和哥哥早年生病全死了,只有个爷爷带着他长大,后来爷爷岁数大了劳累过度撒手西去后,没有人看管就成了村里一个游手好闲的人物,平时没几个人能看起他的。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他,不知道子弹、炮弹的厉害。28日,南苑那边的枪炮一响,他就游过永定河,特地赶去伸长脖子好奇的,听听那些子弹的呼啸声和震人心肺的大炮飞机的轰炸声。

兴奋之极的他,不知不觉的靠的太近,直到一辆“轰轰”开来的铁壳车,扫射出的子弹将他身边高粱杆打断,他才惊觉起来,连忙往回跑。此时他才感到自己肚子“咕咕”直叫,天色已经快黑了。

有着第一手“情报”的二狗子立刻成为村中的“红人”,加上他一双能说会道善于夸张的嘴巴,说的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跟在他身边转悠,让他过足了被大家追捧的瘾,直让村里的男人们好生嫉妒。

今天一早,田地里没什么事情,他又拉开来话匣子。大炮、机枪、铁壳车早就说过了,昨天说了“飞鸟下弹”,落在地下一炸一大片高粱就没了,站在附近地人也被炸的浑身是血。今天二狗子又准备了点节目,只听他说道:“天刚一黑,我就看见关云长关老爷骑着赤兔马,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也参战了,关老爷一人力抗铁壳车,只见他大刀一挥,一道白光闪过,铁壳车就被劈开,里面的鬼子脑袋骨碌碌的向外滚,溅了关老爷和赤兔马一身的血。”

“咋了?关老爷也参战啦!二狗子你胡抡是吧!”

一个身穿褡裢的汉子有点不信的问道。

“怎么了!不相信啊!不相信您了去北平关帝庙看去啊!关老爷的赤兔马都累趴下了,副将周仓那也是满脸是血,到现在也没腾出工夫去洗。”

二狗子有些不高兴有人置疑他的权威,索性在这里顿了下去,惹的边上的女人一个劲的埋怨着那男人说道:“你个死鬼,裉节儿你来裹乱,让你去瞅瞅,你胆子小不愿去不说,现在还不好好的听二狗子说,少在这边肉着(方言),赶紧回去把猪喂了再来听吧!”。

女人的一番话说的围在一起的村民都乐了起来,连围坐在边上的秦老汉停下嘴里的烟袋锅子“呵呵”直笑。秦老汉是整个庄子里辈分最长的人,平时在庄子里事无大小,大家都会问问他的意见,是实际上的族长。

第三卷  摧锋于鬼子正锐  第六十二章(下)井上中队

继续收藏啊!

呵呵!

------------------------------

这里闹哄哄的说的正热闹,忽然远远的从永定河东岸传来清脆的枪声,村里人都一楞,昨天对岸枪声就已经停息了,今天怎么又开始了,大伙儿觉得可能又有好戏看了,那些平时呆在家里看不到什么热闹的女人们,楞了一下过后开始齐齐向庄子东边聚集。

庄子的地势比较高,当初建庄子时,低处被永定河河小清河的洪水淹过,所以后来村民们都选择在高处建屋,构成现在这样一个垡堡的样式。从村口向东不到一里就是永定河,没一会,高处的村民就看见半里外的高粱地里有了动静。再过几分钟,几个衣着破烂,浑身水淋淋缠满绷带的年青伤兵就出现在他们面前。

几个伤兵看到村口大量围观的村民都是一楞,其中一个反应过来后,立刻对他们大喊:“乡亲们,赶快逃吧,快!往西边的山里逃,小鬼子马上就要过来了!”

“这位兵爷,你们是什么部队的?鬼子真要来了么,杀老百姓么?”

秦老汉也在围观的群众之中,听到伤兵的话狐疑的问道。

刚刚说话的那个伤兵看着秦老汉,几乎有些哭笑不得。顿了一下他立刻快速说道:“大爷,别问那么多了,赶紧走吧!鬼子可不分什么老百姓,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我们是二十九军的学生兵,前俩天的战斗中负伤了,在对岸养伤,现在鬼子来了才不得不游水过来的。过来的时候,鬼子已经发现我们了,现在正在后面追呐,估计一会他们也要渡河了!

唉!不说这些了,大爷赶紧带着村里人避一避吧,昨天有人告诉我们良乡那边有我们的军队,我们受伤不能战斗,没办法保护你们,你们都向那边转移吧!”

说完几个伤兵也不进村,从村边相互搀扶着继续向西边小清河方向走去。

“大伙都听到了嚒!鬼子就要过来了,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大伙赶紧收拾东西离开这里,去亲朋好友家里或西边大山上避一避!”

秦老汉听了几个伤兵的话,连忙让大家收拾东西躲避,此时对岸的枪声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话声刚落,人群就炸开了锅,只听见大家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比较男人们念着田里的那点东西,女人们平日里守着这个狭小的地方早就腻了,躲避战火正好让她们有个走亲戚串门的好机会。老汉话一落声,女人们都热烈响应起来。

虽然她们比男人积极,但也非常拖拉,蹿回各自家里的她们,有的看着放出去的鸡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的还要煮点猪食喂猪,有的找不到家里箱子的钥匙,有的甚至还有的要等鸡窝里的老母鸡下蛋。

时间在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中快速飞逝,等到她们大包小包的打理好东西,日军一支小队已经越过永定河到达了村口。

张牙舞爪的鬼子刚到村口,就对着村里放开了枪。枪声让这些村民立刻惶恐起来,这才急急忙忙的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和孩子,拖拉扯拽的往村西跑。很快“啾啾”的子弹打在土墙上,腾起一串串的灰尘,跑的慢的老人中就有人中枪冒着鲜血倒在地上,紧接着不断有子弹钻进奔跑的人群,在一个又一个人身上钻出血淋淋的洞口,让一个又一个人倒下、负伤。

原来子弹的声音并不向“二狗子”说的那么好听,血淋淋的现实告诉这些村民战争的残酷,他们现在真的害怕了,很多人哭着喊着死命奔跑,再也没有刚才看伤兵时那种好奇的心情。好在村西也是一片高粱地,钻进了高粱地后,村民们安全了许多,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开始放声痛哭,有的要返身回去和鬼子拼命。

但寻着声音飞来的子弹,很快告诉他们,这么做是多么不明智。悲哀的人群在高粱地里慌乱的向小清河方向跑去,也有几个放心不下村庄以及还在村庄里无法离开的老人,坚持留在高粱地里隐藏下来,等待鬼子离去。

就在这些人村民拉拽着淌过小清河的时候,耳朵尖的村民听见北边隐约有一连串炮弹爆炸的声音响起。

这时和大家一起跑出来的秦老汉将大家聚集到一起,说道:“刚刚北边有炮声响起,看来那几个兵爷说对了,良乡可能真有咱们的军队,大家伙挑个脚力好点的,赶快去报信,让咱们的军队给咱们报仇!”

“大爷,我去!”二狗子平时游手好闲,但村里人看他孤身一人,也对他有诸多照拂,不和他计较,他也对村里人有很深的感情。刚刚从村里逃跑的途中,平时对他照顾最多,和他死去爷爷感情最好的“老铁头”,因为岁数太大,拄着拐棍颤微微的没走几步路就被鬼子的子弹打中,倒在了村口,他的儿子回身看的途中,也被子弹射伤,现在就留在河东的高粱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