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乱世草头王 > 第200章

第200章



随后,当两部准备将这部分兵力打散组织起来,配合己部坚守海嘉线时,南京大本营制定了凇沪作战第三期作战计划,下达到各部。鉴于自杭州湾一线登陆日军力量强盛,南京方面由京沪线抽调约两个师,经宜兴、长兴进出吴兴,归张发KUI指挥;同时令炮兵大部转用于沪杭方面,另抽较次之3至5个师,回防南京,并预先构筑工事。

沪杭线方面,南京方面令扼守崇德、石湾、南浔线及临平、吴兴线,同时令刘建XU所部第10集团军退守杭州附近,第7军之徐、程两师(第170、179师)退守长兴附近,待川军到达后,一齐转移攻势。续到之川军个师(第23集团军唐式ZUN部),车运者,由南京用汽车输送至广德附近;船运者,由芜湖、宣城,再用汽车输送至宁国附近集中,置重点于广德方面,攻击沪杭方面之敌。

孙韩两部未收到电文,却从撤退友军溃散通讯人员手中获得文件,随即将电文发给吴克,请示作战计划。从命令上看崇德、石湾、南浔线为向南第一防线,临平、吴兴线为第二到防线,广德、宜兴地区为第三道防线,南京方面似乎已经将紧守在最前面海嘉线的孙、韩两部遗忘。

“战火开到广德来了!想躲都躲不掉啊!”

“海嘉线还未失守,我部于海嘉线击退敌小股追击部队多次,现日军正准备集中两师团兵力猛攻海嘉线,即此时南京方面却视而不见,着实奇怪?

海嘉线若失守,德清、南浔等地危险,相继杭州、湖州就将暴露在日军进攻之下,京杭铁路线有钱塘江相隔经过徽州山区,可以不作考虑。日军进攻路线必将取道京杭公路,抢夺湖州、吴兴等地,湖州、吴兴既无险可守,又无构建坚固之阵地。极易被敌突破,两地若失守,敌军则可绕过太湖对宜兴、溧阳攻击,直接威胁南京东南。或强攻我控制区广德、宣城、芜湖,徇江南铁路向北直蒙

冬彼时南京将陷于三面被围,一面临江之境地,退无可退。

从以上来看,海嘉线之设立直接可以屏蔽南京方面右翼安全,放弃不守实为不智,也不知道南京方面究竟在怎么想,国将不国了,难道此时还有心思算计我军不成?”

老周此时南京方面的布置有些看不明白,从道理上来看。海嘉线位于钱塘口于太湖之间,宽不过60公里,拥有预设之阵地。正可以作为阻敌自太湖以南进击,届时太湖以北吴福线、江阴防线在布置重兵固守。当可以保证南京安全,然而此时南京方面显然将海嘉线放弃,仅留孙、韩两部于此防守。反将兵力调入海嘉线后方布置,这实在有些出乎老周地预料。

“算计到是未必,只不过从凇沪战场一线兵力过多,战线呈一字长蛇阵,没有重点,此时为日军突破,各军具受威胁,兼知各部士兵均为新补充人员,纪律缺乏,撤退之时已经混乱,各部兵不知道将、撤退已经演变成大溃败,指望他们有序监守京沪、京杭预定防线已经不可能,老周,这点单看韩复成收编地溃兵数字就知道了形势有多严重。

因此,南京方面一方面须要时间对撤退之各部进行整顿,同时从后方调遣部队也须要时间,估计南京方面认为我部在海嘉线一定守不住,所以这才向后布置。”

吴克将自己的分析告诉老周后,立刻与参谋部讨论韩、孙两部去留。参谋部众人立刻就此展开激烈争论,一些人认为广德、长兴、吴兴一线有我军经月余时间修建的阵地,又有山区地利,便于防守,两部应即时后撤,于此地重击日军,挫敌进攻之锐气,另一些人则认为,将战火直接放置在广德,必将给本地区带来极大伤害,特别是对江南等地威胁极大,监守海嘉线,于南浔地区挫敌锐气,然后节节阻击,消磨敌兵力、补给,疲劳敌士兵锐气,再于广德一线进行防守,将胜算更大。

正当两股意见争执不休时,李长青、郭清、方先本等先后加入会议。郭清首先表达了自己地意见,

“各位,当年我也领过兵打过仗,从军事上来说,我队后退至我军预定阵地比较赞赏,因为这样既可以减小我军补给难度,也可以减少我军伤亡比例。

但是,值此国难当头,我等军人皆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这保家卫国为的不是自己,既为地是国家民族之尊严,也为的是老百姓,本地区地百姓是百姓,太湖流域地百姓也是我中华百姓,且自古以来,太湖流域,苏杭地区物阜民丰,工商农各业集中,平白陷入敌手过于可惜。

我孙、韩两部现于海嘉线多坚守一天,从凇沪、从嘉杭、从太湖流域、南浔地区撤离之百姓、物资就将更多一些,国家、民众所受损失也就相对减小,也对我抗战之未来有利,因此我地意见是:坚守海嘉线,能撤离多少百姓、多少物资就撤离多少,尽量减小凇沪战局损失,裨益我未来之抗战储备。”

“郭先生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从经济角度出发,浙江、凇沪、太湖流域为整个民国经济税收之重中之重,此时凇沪失陷必不可免,但能多迁移一些工厂、商户、人员、物资以至粮食、棉纱等至后方,对整个抗战局势都将有重大帮助。

再从地理方位来看,此时凇沪以西、太湖流域撤离之民众、物资只能进入浙江南部、江西、徽州、广德、宜兴等地,徽州路险、宜兴靠近南京,两地正在积极备战,从京杭公路越广德、经芜湖可以到达长江以北地区进入华中,相对安全,因此本部控制区域将成最有利接受凇沪、太湖流域地区物资、民众地前沿地段,正可极大加强本地区之抗战储备力量。

自九月下旬以来,本地区已经接纳52家凇沪撤离下来工厂,同时截至到现在,据简单统计进入芜湖、宣城、以及江北的民众达60余万,其中约10万余人具有简单生产操作能力,上万人受过基础教育,民众素质相对教高,也为本地区六霍一地人烟稀少地地区带来活力,同时,到来的物资、设备、各项资产不计其数,因过于杂乱无法统计,但经粗略估算约在7000万以上,非常有利于本地区发展。

而此时南京方面大溃败,正经太湖水道、京杭公路进入本地区的物资、人员不计其数,据前方消息,京杭公路上人满为患,初步估计单人员也在百万以上,极为庞大,非常有利于本地区人员储备,同时随同人员到来地还有大量物资,当然,物资转移速度较慢,这就须要时间,一段让大量物资转移的时间,每多增加一点时间,本地区在未来战争中就多增加一份实力。”

方先本接在郭清后,清楚的以数据将自己意见表达出来,从事实上支持郭清地建议。

第四卷  大战  第116章  海嘉防线

李长青发言很直接,方先本刚说完话,他就扔掉烟头干脆的说到:“人我要,东西我更要!溃兵要、物资更要,同时江南地区也必须即刻向江北迁移,六霍、合肥、巢、庐等地必须开辟大片生产养殖基地,弥补因芜湖港口战时不能使用带来的民生物资缺乏。

因此,我后勤部门建议韩军长在海嘉线坚守一些时日,以裨我抽调所有能够抽调之车辆,全力参与民众、物资迁徙行动,虽然会因此导致我军加大伤亡,但愚以为,不是我军小伤亡就是民众大伤亡,这样的交换,值得!”

在三人的提议下,众参谋放弃争执,当即同意韩部、孙部于海嘉线阻敌一段时日,既为转移民众、物资争取时间,也为南京方面建立防御阵线争取机会。

命令下达后,已经为巢、芜两地清明的政治环境、吴克卫国军优异的作战素质所深深吸引的谢晋YUAN当即请命,愿意作为卫国军的一份子,带领自己部下前往海嘉线,配合收编溃兵,组织防御。

在谢晋YUAN领命走后,老周看着他的背影有些担心的说到:

“老吴,三万多溃兵,不是个小数目,万一他带着这些人又返回南京方面,该怎么办?这可不能不防啊!”

“兵也有自己的选择,相信即使韩复成不说什么,张云山、孙定方也会命令部下向那些溃兵宣传我军的装备、福利、保障等优厚条件!你想。乱世当兵虽说为地是保家卫国,但谁不希望能加入一支条件好一点的队伍,毕竟装备、后勤好一点的队伍,作战相对轻松点。保命系数也大点,即使有一些对南京方面死忠的军官,相信也挑不起什么风浪。

何况孙、韩两部身后地是桂系第七军以及川军第23集团军,溃兵后逃经过这两系部队也将被收编。明智点的都会选择留下,现在关键就是要稳定这些溃兵的军心,使其不至于在孙、韩两部抗敌时发生哗变,相信谢晋YUAN也会看到这点,一定会帮助张云山妥善处理。这个就不须要你我来操心了!

参谋长,有情报显示,南京参谋部绝大多数都建议放弃南京,迁都重庆,值此之时,正是我辈草头王迎难直上、大展宏图之时。你我还是将心思放大些,想想这些事情吧!此展若能打好,此地即成抗日前线。将会吸引全国各地抗日爱国志士,前仆后继前来参加。我部能否成就理想就看此一战了,机遇与风险各半,你我宜仔细掌握!”

吴克等人商议孙、韩去留之时。南京方面与日军华中方面军同样在紧急磋商下一步作战计划。

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刘FEI认为:淞沪会战后,日军必利用有利形势,携优势陆海空军以及重装备沿京杭国道、沪宁线、长江水道、太湖水道等水陆交通线全力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