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草根家事 > 第42章

第42章



可自来水公司就是不敢拿出文件来,就去给县乡两级政府施压,让县乡两级政府来平息“暴乱”。那也是沈阳市政府给新民市施加的压力——为沈阳市供水,小局服从大局!说这是官商勾结,有点言重了,但农民的切身利益就可以牺牲吗?

自来水公司为什么不敢拿出文件来?因为那是一份“假文件”!堂堂的沈阳市政府竟然也睁只眼闭只眼,公信力何在?

农民从内部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建立水源地,中央确实有批件。但是,批件写的水源地是:石佛寺水源地,而不是罗家房。

石佛寺,新城子区石佛寺乡,与新民市罗家房乡毗邻。新城子区和石佛寺乡考虑本地的利益,抵制了这个批件,自来水公司难以落脚,就来到了罗家房。那么,新城子区就敢违抗沈阳市政府的指令吗?新民市为什么不敢?怎么就不敢维护本地的利益?用老百姓的话说,人家有门儿,在市里说话好使。新民的官是“武大郎卖豆腐——人软货囊”。我赞同农民的说法,起码新城子区没有被自来水公司的糖衣炮弹所击倒。自来水公司有了新城子区的教训,在罗家房便采取了“擒贼先擒王”的攻略,拿下了罗家房这块水源地。

农民终归是农民,小胳膊拧不过大腿,眼睁睁地任人在自己的躯体上吸血。

井是非打不可的了,自来水公司还要确定一处水厂,日夜处理抽上来的地下水,目标赵家村。

为了顺利落实自己的一厢情愿,还是以那个“招安”的手段来实施。他们和赵家村的书记达成了以下共识:

假如村里同意在这建立水厂,自来水公司就给书记办理沈阳市市内户口,并成为在自来水公司的正式职工。

从农村到大城市,从农民到工人(自来水公司还答应他当个中层干部,但后来……),做梦都想不到的大馅饼,如今就摆在你的眼前,热得烫人。对此,你会没有知觉吗?有谁能经得起改换门庭的诱惑,轻易放过惠及子孙千载难逢的机遇?书记不曾想得到的,他都得到了;他想保留的,再也不能坚守,赵家村出让了廉价的土地,建立了水厂。从此,这里的水昼夜不停源源不断地流向异域,留下来的是一片日趋干涸沙化的土地。

此时此刻的赵国林,已被县官的压力揉成了一个温柔的面团,可以随心所欲变换他的形状。此时此刻的赵乡长,成了自来水公司的座上宾,被自来水公司不间断地宴请,喝得迷迷糊糊,送给他多少奖励已经难以记清。他早就成了自来水公司编外的公关勇士,拿下所有自来水公司拿不下的难题。

还是那句话,农民终归是农民,但是,当他们的生活生产受到严重挑战的时候,也许会失去理智。

又一轮“闹事”开始了,上演了“水门事件”。

闹事的理由是:

失去了这么多的土地,我们靠什么生活?

施工中祸害了我们的庄稼,其损失谁来赔偿?

水田抽不上来水了,怎么办?

……

农民纷纷上访,没有得到很快地解决,很无奈。

那一天,某些不法分子终于忍无可忍,砸坏了自来水公司的变压器,砸漏了输水管道(此后时有发生)。警方立即调查,无果而终。于是,为防止破坏水源地恶性案件的再度发生,通告、布告、广告……随处可见,处处是震慑,好像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犯罪嫌疑人,随时都会置你于死地。其实,用不着劳驾这些东西去风吹日晒的辛苦,草木就枯萎了。

不久,这里地下水的水位严重下降,原来的水井已经无水可抽,灌溉和生活用水日渐枯竭。在不间断“闹事”的情势下,自来水公司免费为农民打深井,免费为居民供应食用水。这本该是早就答应的“条约”,但迟迟不予实行。自来水公司有很严格的霸王条款,根本解决不了因水源地造成的灾害。那么,现状又如何呢?

水田灌溉一年不如一年了,水田大乡已不复存在。“旱改水”,变成了“水改旱”,耐旱的玉米又一次大面积地取代水稻。人畜饮水困难重重,个别村屯水贵如油。公路两旁的树木已经枯死,没有死去的,树梢像火烧了一样。当年郭书记挖的泄水沟渠没有一滴水流淌,满清皇帝钦封的饮马坑——鲶鱼泡晒底……举目望去,一片苍凉,一片荒凉。

事到如今,人们都想知道赵国林、赵家村书记,他们的结局如何?也像这片土地那样苍凉凄凉吗?

我不是相信报应迷信的人,也不相信罗家房人对他们的诅咒会成为现实,但事实却如此。

  节间小启

节间小启

亲爱的读者:

因本人外出旅游,不能及时续写,深感遗憾!长假后,我会继续完成《草根家事》。后面的章节是我最喜爱的部分,还有25万字。值此,写小诗一首,弥补我对您的歉意。

我的心长了翅膀

那是我憧憬的飞翔

我不想飞过历史的长河

但我要目睹真情的长江

我喜欢东去的浪涛

把我带进海洋

海洋

就是您宽容的胸膛

容纳我

毫不思量

我的心长了翅膀

要飞回生我的家乡

喝一口那里的水

让母爱

永驻我的心房

我躺在那片土地里

让老人家

抚摸一下他的儿郎

她一辈子

都期望我飞翔

  4  如毛的上司(打人乡长)(10)


4如毛的上司(打人乡长)(10)

从乡党委领导集团看,一二三把手以麻将为绳索,把他们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也显现着团结在一起的氛围。这三个人的团结,就是整个乡政府机关精诚一致的基石,形式上的团结也是内在的前提,形式上的往往是公认的,都得当成实质性的去认识去肯定吧。那么,村一级的头头脑脑们是否听从指挥,则是一把手考虑的当务之急了。

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乡领导同各村书记主任的关系,已不再是以往简单的上下级关系了。取而代之的,是“哥们够意思”的新的人际关系。有好多村书记主任,不再管乡领导叫什么乡长书记了,而称之为“赵哥”“老赵”“李哥、王哥”,亲切得很,密切得得当,同时也广而告之——我们的关系就是“铁”,铁哥们。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个人感情抢占了党的感情、组织感情的高地,实在是高。

那么,靠什么来维系这种关系呢?恩威并用,封官许愿,投桃报李,权钱交易……多管齐下!只要是好使,管他黑猫白猫,一切招法皆为我用,从不考量什么原则,政策、后果。甚而,他可以接受铁哥们的请求,去违法打人!

记得新安堡村有个姓温的“刺头”,几年来也不交提取和定购粮(事出有因),铁哥们找赵书记帮忙,赵书记义不容辞,披挂上阵。见到那个刺头,赵书记不问青红皂白,也不容他“强词夺理”,三拳两脚就把他打服了。若不是我亲眼所见,再会说的人我也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刺头交了提取,村党支部书记(后因另案违法被判刑)感恩戴德,连连称赞赵书记真够哥们意思,他们就成了合作的铜墙铁壁,皆如是。

对于群众的呼声与疾苦,赵书记的名言是:老百姓你可怜他干啥!

村里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赵书记也为他们遮风挡雨,去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在一次动员农民踊跃交售定购粮的群众大会上,赵书记讲了许多道理,最后他说:“总之一句话,‘要想安,先答对官’!”言罢,拂袖而去,到会的人个个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深知官是惹不起的,否则官事见,拳脚见,不然还有你的安稳生活吗?这,就是他奉行的官民关系的最高原则。

有史以来,交售征购粮、定购粮,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矛盾最激烈最尖锐的时候。粮食丰收了,限制你交售余粮,农民有粮不能变现;歉收了,像要命一样要你的粮食,官员受上级的压力就扮演土匪,否则乌纱帽还能保住吗?

赵书记当政期间,罗家房年年完成交售定购粮的任务,他对待群众的“原则”功不可没,他的政绩也在市里历历在目。不久,赵书记晋升了,到新民市任水利局局长。这个论功行赏,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一般的党委书记提升后只任副职。

一切顺风顺水之时,叫他难以接受的事实却难以预料——他的儿子不幸车祸身亡,实则咎由自取。在新民市,大凡“高干弟子”都是“八旗子弟”纨绔公子,在街市上尽情地“炫耀”,极尽地“风光”。他的为了儿子显摆自己是“非同凡响”,在摩托还是罕见之物时,就满街地飙车了。结果……

新来的党委书记张荣发,行伍出身,本市前当铺乡调转过来的,我们乡还没有“就地拔高”的先例,至今没有本乡本土的乡官。

张书记为人正直,他不会表演,不擅长玩词,说话办事都很实在。他在任两年期间,上下风气很正,他是两手空空两袖清风走的,是最为廉洁的高官了。

大概是他很“死性”,到了市里乡镇企业局仅仅任个第三副局长,四把手,比起赵国林相去甚远。赵书记对迎来送往十分讨厌,对大吃大喝更加深恶痛绝,他曾下死令对市里来人免除招待烟的规定。他机关在大会上说:“一瓶榆树大曲四五块钱,一盒阿诗玛十元钱,酒让他们随便喝,一桌三四瓶足够了,烟可供不起,一人一盒烟,那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