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江山风雨情 > 第42章

第42章





范仁宽上前:“臣遵旨。各位王爷、旗主。据北京城里的消息,四月十五日,陕西巡抚陈奇瑜率领多支官军,把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万流寇全部围困在车厢峡中。此刻,他们上天无路,下海无门,弹尽粮绝。只要朝廷援军一到,陈奇瑜就要发起总攻,高迎祥等流寇将全军复没。”众人一怔,接着咯咯笑起来。

多铎道:“这是大明内战,范司马你愁什么愁?”多尔衮也说:“汉人们自相残杀,是好事嘛。”多铎更挖苦说:“范司马是汉人,当然心痛喽……”众人又吱吱咯咯地笑。

范仁宽不在乎众人的媸笑,语气依旧平静:“王爷们说得不错,那确实是大明内战。但在下请王爷们三思,大明的内战对大清是福还是祸?如果大明从无内战,而是君臣一心,上下一致,那么列位王爷进得了长城吗?多尔衮王爷您攻得破这座喜峰口吗?!”多尔衮等人顿时哑然,只能怒视范仁宽。

这时,皇太极沉声道:“范先生说得对。二十年来,大明朝廷最苦恼的事,就是内忧与外患。所谓外患,咱就不必说它;内忧呢,正是弥漫五省的中原流寇。这些流寇,始终牵制着朝廷数十万兵马和上千万银两,使得崇祯皇帝没法集中全国的力量对付咱们。因此,咱们才屡战屡胜,崇祯才屡战屡败。你们想想,一旦崇祯消灭了流寇,那么中原五省就会恢复生产与税收,内地的军队就可以陆续北上,崇祯就能够集中大明全国的兵马粮饷来对付咱们大清,咱们入主中原的大业,岂不更加艰难了吗?”多尔衮等人如梦初醒,瞪大了眼睛。

范仁宽接着又说:“皇上圣见。臣以为,凡是与大明为敌的,那就是大清的盟友!盟友有难,岂能坐视不管?”

皇太极笑道:“范司马说得透彻,朕决不能让崇祯消灭中原流寇!”多尔衮惊问:“皇上,流寇远在陕西哪,距此千里之遥,我们怎样才能解救他们呢?”皇太极得意地说:“咱们当然不必远赴陕西,但咱们可以继续挥师南下,攻打北京城!”众臣或惊、或喜。只有一位老臣面露忧色,犹豫再三,上前进言:“皇上,攻打京城不是此次入关的任务啊。各部准备不足,风险太大。”皇太极笑起来,说:“朕并不真想攻陷北京,朕只要崇祯以为朕要攻陷北京,逼迫他把内地军队全部召回来保卫京城,这就足够了。”

多尔衮与多铎摩拳擦掌,交相呼应:好!……好!……

第十二章  京城告急(六)

皇太极听听激奋的士气,下令道:“各旗各部,把抓获的男女及戏班子全部释放,把掠来的财物全部抛弃。着蒙汉两军即刻班师退兵,连夜返回盛京。将全部战马集中给正黄、正红、正白三旗,朕要给每个勇士都配备三匹骏马――两匹交替骑行,一匹备用。朕要亲自率领三万个勇士、九万匹骏马,加上一百门红衣大炮,日夜兼程,直扑北京城!”众臣齐声大吼:喳!

骑兵大队急速行进着……袁崇焕与吴三桂勒马立于路旁观看远处的山峰。吴三桂说:“大帅,战马太疲惫了。是否休息一下,恢复马力?”袁崇焕扬鞭道:“你看,前面就是双尖山。等进入伏击地之后再休息。吴三桂,你立刻派出两、三路哨探,沿喜峰口方向侦察。如遇清兵,即刻回报。”吴三桂应声离去。袁崇焕又策马前进。

皇太极与众将飞骑驰至镇口,驻马观看。他看见:近处的一伙清兵正在埋锅造饭;远处另有一伙清兵正在砸门破户,传来百姓的惊叫声……皇太极怒喝:“豪格,这是你的部下吗?”豪格快步奔上前,欠身道:“是儿臣部下。”皇太极怒斥道:“朕早有严命,在到达北京城之前,各部不得进村休息,也不准埋锅造饭。你怎么执行军令的?”豪格惧道:“儿臣……儿臣放任了!”“兵骄将惰,怎么能取胜?”皇太极传旨:将豪格打二十皮鞭,革去前军副将,随驾效命!“儿臣领旨。”豪格主动走到一树桩前伏身,立刻上来两个执鞭大汉,掀起他的战袍,交替狠抽!……四周官兵看得目瞪口呆。

皇太极怒喝:“再有违抗军命的,严惩不殆!”众将一片声应道:喳!皇太极狠狠一鞭,策马奔驰。将领们连忙策马跟随。

明军阵地,一条山路宛延,两边山隘处布满伏兵,隐约可见刀枪闪烁。一尊尊红衣大炮已是装弹待发,袁崇焕在炮后踱步沉思,不时焦虑地看一眼空荡荡的隘口。吴三桂快步奔来秉报:“大帅,探马回报,周围二十里内,不见清兵踪影。”袁崇焕看看天色,说:“天快晚了,这时还不见清兵的话,今天他们就不会来了。”吴三桂说:“会不会在我们到达之前,清军已经通过隘口了?”袁崇焕忧虑道:有这个可能。如果皇太极真的抢在我们之前退军了,也是一件幸事。……不过,我担心皇太极并没有班师退军,而是掉头东去,乘虚攻打宁远,甚至山海关!”

“这倒不怕,宁远城有祖总兵坐镇,山海关更是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吴三桂松了口气说,“大帅,我们是不是回兵宁远?”“不,令哨骑再探。在弄清皇太极动向之前,全军原地待命。”袁崇焕说,“只要祖大寿坚守不战,皇太极就是去了没有办法他的。”

这时候,两个带伤军士被带到袁崇焕面前。他们喘息跪拜:“卑职拜见袁大帅……”袁崇焕急问:“你们是喜峰口守军?”“是。三天前,清军攻破了喜峰口,兄弟们恶战不敌,我等被打散了。”

袁崇焕急着向他们打探清军的去向。一军士说:“知道,朝北边去了。卑职估计他们班师退军了。”另一个军士却说:“秉大帅。清军没有退兵,在下亲眼看见他们朝东边去了……”“北边!”“东边!”两个军士争辩起来。袁崇焕气道:“两个糊涂蛋,连清兵去向都搞不清楚!”吴三桂从旁插话:“会不会,清军分兵两路了呢……”

袁崇焕一惊,沉思不语。吴三桂道:“大帅,末将马快,可否让末将带几个精兵,直奔喜峰口亲自探查清军去向?”袁崇焕点点头,说:“天黑之前,务必返回。”“遵命!”吴三桂鞭马而去。袁崇焕忧虑地注视远方。鲁四抱着个小包儿,轻步走到袁崇焕面前,满面是笑地展开那包儿:“大帅,您看……”包里是一副精美的围棋。袁崇焕大喜:“鲁四啊,你可真有心。来,手谈一局。”

三岔路口。吴三桂策马查看地上乱纷纷的马蹄印儿,他勒马顺势望去,只见马蹄印儿越来越多,直涌向天边。吴三桂不觉惊疑,清军大队怎么会向南去呢……

一辆马车载着曾经被俘的男女戏班子驰来,车上的人仍然是惊魂未定。吴三桂策马上前,问一个男戏子:“师傅,你们见着清军了吗?”那戏子叹道:“军爷啊,甭提了!咱全给人家抓住了,差点带到关外去做家奴!”“哦,那你们怎么逃生的?”戏子又说:“忽然之间来了道命令,让把所有俘虏都放了,八旗兵要轻装南下。”“南下?知道他们去哪了吗?”戏子摇摇头。这时,那个容貌酷似庄妃的女子胆怯地道:“奴家听说,他们要去打北京城……”

吴三桂厉喝:“谁说的?”那女戏子吃了一惊,颤声说:“是个王爷说的……他还说,大清皇上是他的亲哥哥。”多尔衮!肯定是多尔衮!吴三桂朝军士喝令:“回营,快快!”吴三桂发疯般地鞭马奔驰而去。

明军阵地,袁崇焕坐在石凳上,正与鲁四下围棋。鲁四絮叨着:“大帅啊,小的在宫里时常陪皇上下棋。小的说一句杀头的话吧,皇上的棋比大帅可差远了。”袁崇焕笑着说:“那么,你倒是赢了皇上呢,还是故意输给皇上呢?”鲁四说:“小的怎敢赢皇上的棋?只能输呵,输了才有赏赐。”“你故意输棋,让皇上看出来,岂不问你欺君之罪?”鲁四讪笑着说:“皇上看不出来。小的盘盘都让皇上费尽了心机才赢棋,皇上可乐啦……”袁崇焕微笑:“鲁四啊,你们这些太监,也有不少可爱之处。”

第十二章  京城告急(七)

“呵呵,皇上也这么说过。”袁崇焕正色道:“今儿这盘棋,你如果赢了,我重赏你。每赢一子赏一百两银子!”鲁四看一眼棋势,惊叫:“小的怎赢得了大帅呀?连皇太极都赢不了大帅呀!”袁崇焕哈哈大笑:“难怪皇上喜欢你……”一阵急骤的马蹄声传来。袁崇焕抬头一看,只见吴三桂鞭马直冲过来。吴三桂跳下那匹几乎瘫倒的战马,气喘吁吁地道:“大帅……不好了……”

袁崇焕冷静地:“皇太极东击山海关了,是不是?”“不……皇太极领着八旗精兵星夜南下,直扑北京城了!”袁崇焕神情剧变,“什么……”血直往上涌,他刚一站起来便头晕,有点摇摇晃晃的。吴三桂与鲁四急忙扶住袁崇焕。惊呼:“大帅!大帅!奇#書*網收集整理”袁崇焕喃喃地:“完了,完了!……”

袁崇焕终于清醒过来,厉声:“传命,全军火速南下,赶赴京城!”

明宫平台上,栏外百花争芳斗妍。栏内,崇祯与周后相对而坐,正在赏花饮酒宴。周后举盅敬皇上酒,预祝皇上剿灭中原流寇。崇祯一饮而尽,欣然长叹:“假如不出意外,捷报这几日该到了。唉,朕集十三年之力,总算大功告成。内患消除之后,朕就能回军北上,一举打到关外去,降伏皇太极,天下太平。”周后含笑:“到了那天,大明振兴,皇上也成为千秋万代的圣君了。”

崇祯抱歉道:“爱妃呀,朕几年来忙于国事,慢待了你。”周后微嗔:“看皇上说的!只要国家太平,皇上吉祥。臣妾高兴还来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