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江山风雨情 > 第45章

第45章



王承恩扬扬手中刀,笑:“有人就唬人呗,没人还可以当拐杖用。……说着,他真用刀尖柱地,支撑身体。”

“王公公,在下又有难处了。”扬嗣昌为难地说,“好多青壮不愿意上城助防――他

们要银子!”“该要!人家是拿命换。”王承恩沉呤说:“明白了,您是想让皇上拿出皇银来。”扬嗣昌说:“国库空虚,根本没银子……为此,想请王公公与在下共同见驾,求皇上恩典。”王承恩为难地说:“扬大人,您不是不知道,皇上特恨老奴干政,差点把老奴打死。瞧,腿伤还没好俐索哪。”扬嗣昌笑了笑,说:“你老人家还是指个道吧,谁不知皇上喜欢您干政。您要是老不干政,皇上反而着急!”

“这么着吧,老奴给您出个馊主意……”王承恩作无奈状,“您到承乾宫去,见一见周皇后,跟她说说您的苦恼。有皇后挑头儿跟皇上说话,你们什么事都好办!”扬嗣昌大喜,揖道:“谢过王公公!”

承乾宫。周后抚弄着一把扬琴,有意无意地拨弹几下。旁边,扬嗣昌恭敬地说着:“……京城人都知道,皇后娘娘最体贴民情了。每家只要出一个青壮,每个青壮只要给十两银子,他们就会拼了命保卫京城。”周后停止抚琴,正色问:“总共能有多少青壮?”“二十万青壮。”周后皱皱眉,说:“那得需要二百万两银子。”忽听一声笑声:“二百万两算什么,父皇有的是银子……”原来是乐安公主过来了。周后斥道:“国家大事,乐安,别胡说!”乐安公主笑道:“我没有胡说。父皇银子最多,也最小气。”周后喝住她:“住口。二百万可是个大事!”扬嗣昌俯到周后耳边:“请皇后娘娘想想,京城的太平值多少?皇上的安危值多少?”周后迟疑着……扬嗣昌再压低声音说:“银子花出去了还可以挣回来,大明王朝要有个三长两短,那就什么都完了。”

周后笑道:“你甭吓唬我。我得看看有多少青壮上了城,再决定跟不跟皇上说这事!”扬嗣昌奉承地说:“当然,只要皇后娘娘上城望一眼,就知道民情了。”“我也真的好久没上城楼了。”周后说,“扬嗣昌,前面领路吧。”乐安公主说:“我也要跟母后上城。”周后说:“那就一道去吧。”扬嗣昌转身朝外叫着:“皇后娘娘口谕,摆驾午门。”

午门城楼上忽然响起惊天动地的战鼓与铜号。鼓号声中,锦衣卫雷霆般大吼:皇上驾到!顿时,万众寂静,人人举首眺望午门。崇祯身披黄金甲胄,执一柄长剑登上高高的午门城楼。他一直走到凭栏处,气宇不凡地举目看看天,再看看地,最后看看下面的人山人海……突然,崇祯用尽最大气力、气贯长虹般地高喝:“军民人等听旨。朕,不迁都,不撤退!朕,誓与子民们同生死,誓与紫禁城共存亡!”

万众顿时欢呼不绝。“万岁”之声,此起彼伏,如同阵阵巨浪。

乐安挽着周后进入午门,母女俩敬佩不已地望着英姿飒爽的崇祯。

崇祯仍然兴致勃勃地高喝:“大明王朝乃受命于天。天不灭,大明也不灭。(欢呼声……)皇太极之类,不过是化外蛮夷,与朕相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蚍蜉撼树!(欢呼声……)朕将亲持天子剑,护国卫道,保境安民,与天下军民一起,剿灭满清蛮夷!”城下欢呼声大作。崇祯不由的“嘿嘿嘿”地笑。

乐安高兴地鼓起掌来:“父皇,您说得太棒了!”周皇后上前扶崇祯:“皇上,快进来歇歇吧。”城楼内,周后扶崇祯坐下,王承恩与扬嗣昌齐上,替崇祯解甲。那副沉重的黄金甲早已使崇祯不堪重负了。待解下甲来一看,只见崇祯的肩膀已被压得红肿。周后心疼地说:“皇上,您太辛苦了!瞧,肩膀都肿了。”乐安早已替崇祯端来热茶,笑道:“父皇请用。”在亲人与臣工侍候下,崇祯显得越发得意,他啜口茶道:“乐安,你看见了吧?朕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只要朝城头上一站,朕就有八面威风,朕就是天子,朕就是太阳!”“女儿看见了!女儿佩服死了!”崇祯依旧兴奋不已:“你们都看见城下军民了么?朕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哪!嗨……他们在朕的光照之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万众一心,气冲霄汉哪!”

乐安笑道:“女儿看见了!我们都看见了,我们高兴死了!”扬嗣昌直朝周皇后示意。周后劝崇祯道:“皇上,这么青壮上城助防,皇上可得拿出点皇银来犒赏他们才是啊……”崇祯一愣神,扬嗣昌立刻接口道:“上有皇上,下有银两,军心民心齐奋起,臣保证战无不胜!”

崇祯怔了一下,问道:“得多少银子?”周后说:“二十万青壮,每人十两就够了。”“二百万?”崇祯有点吃惊。周皇后赶紧道:“京城太平值多少?皇上的安危值多少?大明江山值多少?”崇祯终于吐出一个字:准。众人顿时喜笑颜开。扬嗣昌折腰:“臣等谢恩。”乐安摇着崇祯肩膀撒娇地说:“父皇啊,照女儿看,退敌后还应该大赦天下,免京城百姓三年税赋。”崇祯心痛道:“三年可是三百万两呀!――”这时一阵凉风从外袭来,崇祯猛然打个喷嚏――“咔嚏!”

乐安赶紧掉头对扬嗣昌道:“听见了吗,父皇说‘可以’,你还不快去传旨!”扬嗣昌立刻道:“是。”王承恩赶紧将衣裳披到崇祯身上,而扬嗣昌已经快步出了城楼。扬嗣昌站在午门正中,大声朝百姓们喝道:“皇上恩旨。凡上城助防的青壮,每人赏皇银十两!退敌之后,皇上还要大赦天下,免京城百姓三年税赋……”

军民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久久不绝。周后笑着对崇祯说:“皇上您听啊,这么久了,外头欢呼声还停不下来。”崇祯有些尴尬地:“是呵……是呵。”王承恩上前道:“皇上,请入宫休息吧。”崇祯略一沉呤,正声道:“不!朕,退敌前不下城,就在这午门城楼里食宿。”王承恩惊讶地叫了一声:“皇上?!”崇祯笑道:“朕瞧出来了,只要朕在这,军民人等有靠山。朕一个人就顶十万雄兵!”王承恩激动得深深折腰:“皇上说得太对了,老奴佩服得五体投地。”崇祯又对周后说:“爱妃,宫里事交给你了,可要好好照管皇子们。”周皇后说:“皇上请放心,臣妾早安排好了。王承恩,你可得把皇上侍候好。”

王承恩道:“遵旨。”

第十三章  李自成诈降成功(五)

皇宫内外,空空荡荡,万籁俱寂。吱呀一声,眠月阁的门儿开了。陈圆圆执琵琶出来,沿着宫道走去。陈圆圆一路走一路看,惊讶地看见宫道上遗弃着许多衣甲刀鞘之类的杂物,整座皇宫仿佛空无一人。她不禁有些害怕,步子也慢下来。突然传来一阵“呷呷呷”之声,陈圆圆停步一看:不知从哪儿钻出来一群毛绒绒小鸭雏,正在宫道上乱叫乱跑……陈圆圆欣喜地迎上去,撵着小鸭雏们朝前走。

陈圆圆与鸭雏们一同来到承乾宫前,一个胖宫女正偎在玉阶上打瞌睡。陈圆圆上前轻叫:“大姐,大姐!”胖宫女醒来,迷迷怔怔揉着眼睛。“请问大姐,今儿怎么了?”陈圆圆问,“宫里怎么没人?锦衣卫哪去了,太监们哪去了?都放假了吗?”胖宫女懒洋洋打呵欠,说:“什么怎么了?哦,皇上在城楼上,锦衣卫当然跟上城了,连太监们也上城了。宫女和丫头们没了主子,自个给自个放假了……”

陈圆圆怔了半天,终于松了口气。之后,她高兴朝那群小鸭雏跺脚欢叫:嗨,放假喽!鸭雏们惊慌四散,其中有几只歪歪斜斜地跑进了御花园。陈圆圆嘻笑着,继续撵那些四散的鸭雏儿。

御花园。几个宫女蹲在水池边,以树叶做为小舟,正在戏水。一片嘻嘻哈哈欢笑。凉亭内搁着一只小摇床,床上躺着两岁的小皇子朱慈良。摇床旁边没有宫女,而小皇子已经醒来了,吱吱哇哇,手舞足蹈。小鸭雏“呷呷”叫着,竟然跑到凉亭附近。

摇床内的朱慈良听见鸭叫声,爬起身看,顿时满面欣喜。接着,他挣扎着爬出摇床,滚到地上,再爬起身,蹒跚地追赶小鸭雏。小鸭们朝月亮门奔去。小太子跟在后面,便摇摇晃晃地追赶它们……

水池边,宫女儿们仍然在嘻嘻哈哈地戏水,没有注意到小太子的的去向。

月亮门下,陈圆圆终于捧起一只小鸭雏,欣喜地托在掌中。忽听见前面又一阵鸭雏叫声,她抬头一看,见一个小男孩正摇摇晃晃跟在鸭雏后面撵……小男孩一跤摔倒了,哇哇哭。

陈圆圆赶紧上前,扶抱起他来,“噢噢”地哄着,见四顾无人,便大声叫着:“这是谁家的孩子啊?是谁家的孩子?!……”半响无人回答。陈圆圆嘟囔着:“也不知在疯什么哪,连孩子都不要了!”陈圆圆抱起小男孩,哄道:“跟姐玩去……咱们走哇。”陈圆圆抱着小太子离去。

周皇后与乐安步入御花园,看见宫女们正疯疯颠颠的打闹。周后驻足不悦。乐安赶紧斥道:“疯什么哪,还知道规矩么?!”众宫女立刻整容排立,向周后折腰:“皇后娘娘。”周后看一眼凉亭,只见那只小摇床纹丝不动。周后是感觉到不祥,快步奔去。乐安紧随其后。周后奔入凉亭内一看,摇床里空荡无人,她厉声问宫女们:“皇子哪?”宫女们怔住了:“咦?刚才还睡在这呢,睡得好好的……”

乐安大叫:“还不快找!”宫女们吓得四散奔开,乱纷纷寻找小皇子。她们东张西望、翻盆拽门的,几乎连地上的每片树叶都翻过来看一遍,就是找不着小皇子。周后满面忧色,急得说不出话。只有乐安指这指那的:那边……还有那边……再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