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随口禅阴阳眼 > 第三章 狗缘

第三章 狗缘



第三章狗缘

        (开始冲榜,天开眼多多拜托大家了,快快的推荐,收藏啊!每日更新2——4次,每日大约5000——10000字。今天第一更)

        江帆一路无事,马公公也无聊的很,两人凑到一起聊天打卦,十几天下来混的彼此熟识,相谈甚欢,江帆从他的口中得知了不少关于京城的消息。洪武皇帝朱元璋驾崩后,因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文继位,改年号‘建文’。江帆对历史了解不多,但对这个建文帝还有点印象。建文帝在位时间很短,也就是几年,后来被他的叔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人是没死,但不知所踪,为后世留下一个大大的谜团。不过他知道的也仅限于此。

        至于这次建文帝下旨特地招他入宫,马公公知道的也不很清楚,他在宫里面也不是得意的人,要不然这种苦差事也不会轮到他。不过听说是皇上接到锦衣卫的密报,说是一位天师大展神通,天降巨火,大败敌军,然后一位方大人提议召他入宫面圣。其他的他也不清楚。

        马公公心情很好,相当的好。他当然知道面前的人是什么身份,连皇上都要亲自召见的天师,不用说法力是相当的高,而这位天师给他算命的结果居然说他今后一定会宏图大展,青史留名,更让他喜出望外。他可没想到这位冒牌天师是为了从他嘴里得到消息,随口胡诌讨好他而已。

        马公公一有时间就往江帆的马车上钻,反正他是太监也不用避讳什么。几次下来,双儿嘴上不说,心里别扭,后来索性每日让江帆出去找他,让他俩坐马公公的车,自己也落个清净。

        飞狐郡向东,穿过紫荆关、保定府,经定州、邯郸一路南行,这一日到达祥符县。

        马公公谈兴正浓,隔着车帘指着外面的繁华的县城道:“这祥符县是我太祖洪武大帝亲自攻下的,说话就是三十年前的事了。记得攻城时咱家还刚刚净身不久,这一仗打的惨烈啊,尸横遍野,房无完房,瓦无整瓦。不过你看,三十年过去,这里又是繁华异常,那里还有当年的模样。攻下城后,太祖下令改称北京,后又改成开封,最后把这开封和祥符县合并统称祥符县。”

        “开封,你说这个地方就是开封?”

        “是啊,看来江天师对开封好像很有兴趣啊?”

        “我是听到了开封想起了包公,戏里面的铁面无私,能审阴阳的包龙图!他不就是在开封府么,还有展昭,白玉堂。”

        “江天师既然感兴趣,咱们今天就住在这祥符县了,晚上咱家好好陪江天师转转!”说罢对着帘外喊道:“端木庸,你先去城里的驿站照应一下。”

        “是!”外面有人答应一声,马蹄声响起远去。

        ――――分页符――――

        祥符县的驿站建在汴河西岸渡口一旁,一片大大的院子里足足有三十多间平房,还有马厩,草房,厢房等等。众人到达时,天色将昏,驿站门前的气死风灯早已点亮,门口站着一排驿兵守候。

        江帆护着双儿下了车,有驿兵过来牵马去了,正要往里走,听见马公公尖尖细嗓子嚷道:“你们驿丞呢?怎么不出来见杂家?”

        有驿兵陪笑解释道:“我们驿丞今天把兄弟过生日,去喝酒了,还没回来,请公公见谅!”

        马公公重重‘哼’了一声还不肯罢休,双儿紧跑了几步‘咦’声道:“好可爱的狗儿!”弯下腰从地上抱起一只小狗。小狗一身白色绒毛,长长的还带着卷,模样像是江帆后世见过的小狮子狗,只不过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双儿抱他也不喊叫,小脑袋在双儿怀里拱来拱去,一副亲热的样子。马公公又是一声重‘哼’,“没想到你们驿站还养狗,真是奇了怪了,驿站养狗护门,天下也只有你这一家了。”

        驿兵还是陪笑道:“公公说的那里的话,驿站虽是小衙门却是兵部直属规矩最大,那里敢养狗,您老看这狗养了能看家护院么?前个月有位大人带家属经过,这狗是他们家小姐的,走的匆忙丢在这里了。您老说万一那天人家找回来,我们也得罪不起不是,所以就暂时喂养着,既然你老看不入眼,我们丢走就是!”说完从双儿手中抱走了狗儿,小狗‘汪汪’叫着,小身子一扭一扭的,很不情愿。

        驿兵的一番话说的合情合理,马公公听后也无话,驿兵忙领着众人去分派房间,准备饭菜,只有双儿依依不舍地看着驿兵怀中的小狗,一步一回头的去了。

        用罢饭,双儿累了一天了,早早躺下休息。江帆惦记马公公的话,出了们,见马公公果然等在门口,还有一个兵丁换了便装在身后候着。两人也不多说,一起出了驿站的大门。

        一路行来,马公公不时指着路边的景色介绍,这是建于北宋供奉佛舍利的开宝寺铁塔,这是天下三大道观之一的延庆观,前面还有禹王台、兴国寺塔、大云寺塔、东大寺、古观音寺等等。又指着身边的河堤道:“你别现在看这道堤不起眼,白居易还曾专门写诗称赞过,诗名就叫《隋堤柳》”说完还吟起诗中的句子::“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江帆不禁对这位马公公肃然起敬,在他印象中这些个公公太监都是不学无术的人,实在混不下去了才做的太监,记得当年看《雍正皇帝》的时候,清宫中特别有规定,太监不得识字,不得干政,不得取好名字。看来明朝是没有这样的规矩。一位宫中随便出来的一位太监,就有如此的学识,看来明朝时太监把政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江帆笑道:“公公真是学识渊博,江某钦佩!”

        马公公长叹道:“惭愧惭愧,咱家也是当年听先皇说的,可惜的是物是人非,先皇已是走了!……江天师还想看那里,咱家陪你去!这里离包公祠不远,要不咱就去那里?”

        “好!江某一直想到包公祠去看看,瞻仰瞻仰这位有青天美誉的大人,也是我后辈的楷模!”

        马公公虽说来过这里,但毕竟时隔三十年了,街道变化很大,三人辗转打听,终于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江帆进去一看就气坏了:祠堂已是败落,祠堂正中的神台上包公的袍子也破了,身上涂抹的油漆也剥落,露出里面的泥土色,一旁的王朝缺了条腿,马汉少了条胳臂。祠堂内就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到处都是残墙断桓,院内的野草长起老高,别说看护的人,看样子就连平常来的人都很少。

        江帆楞了一会才道:“不知道三十年前这里是不是这样。”

        马公公也很感慨道:“咱家记得当年来的时候,这里虽说也残破,比起今天来也好多了,起码还有一个庙祝看守。”

        江帆冷冷笑道:“这么说元朝的鞑子也比当今的大明臣民对这位故去的老人家好了!”

        这句话说的可就重多了!

        (开始冲榜,天开眼多多拜托大家了,快快的推荐,收藏啊!每日更新2——4次,每日大约5000——10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