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裂日 > 第2章

第2章



他看完一份又换另一份,不断地用自己的观点分析着报纸上的事情。最后得出的结论让他吃惊: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占着阶级斗争的主动!虽然最后工人的运动是失败的居多,方云认为主要原因是他们缺少一个坚强的领导人。

“光靠工人改变世界是不可能的。他们智力低下,习惯粗野,缺乏道德。一味相信武力,光靠他们,必将一事无成。应该是希望找到一个坚强的人,有了这个人,才会形成力量。”方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眼睛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一个人的政治野心和理想就这样不经意地产生了。

“应该有一个人去拯救帝国。”方云暗暗下了决心。他有这种想法是有原因的。西元1922年,位于大汉帝国东边的岛国日本帝国用武力侵占了帝国的东北三省,这就是当时沸沸扬扬的“东北事变”。

可是,大汉帝国此时已经是千疮百孔,长期的内战、军阀割据让一个庞大帝国的力量都消耗殆尽了,根本没有力量去对抗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科技上,大汉帝国都落到了对手的后面。

方云下了决心后,就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回国参加革命。

不同的是,绝大多数人参加了帝国三民党政府。而他和十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为了寻求抗日救国、振兴中华的真理,一起到江西省瑞金参加了代表无产阶级的军事武装革命军。因为方云是一个心性坚定的人,他在内心中已经认为当今的帝国政府已经不能够挽救水深火热的大汉民族,而且,腐朽的臃肿的帝国政府机构,也不是他所喜欢的。可以说,如果参加三民党政府,方云感觉到自己成为“那个人”的机会非常渺茫。

方云他们是归国学子,革命军给了他们很高的礼遇,直接把他们放到党校和革命军中央机关。方云不是党员,但他身体条件好,又会法语、英语、德语三国语言,于是就进了中央教导团学习军事。

当从苏联来的德国人李克掌握了军权后,中央就安排他去作李克的翻译。

老实说,对于李克的军事理论,方云是很欣赏的。他原来也不是怎么懂军事的,但在教导团也学了好长时间。所以对李克带来的德国军事理论,他还是乐意接受的,特别是军事名著《步兵论》,让他非常痴迷。

但随着反围剿的进行,方云很快就发现了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帝国军队用的碉堡战术,革命军用的也是碉堡战术。不同的是帝国军队的碉堡是钢筋水泥做的,革命军的却是木头、石头混着泥土垒的!论装备,帝国军队比革命军要强多了,革命军还有不少部队是拿梭标、大刀作战的,大部分还是火铲(有点像沙枪,从前面灌黑火药和铁砂),还有就是革命苏区特色的木火炮(用质地坚硬的树木做的一种炮,有点像放大了的火铲)。

虽然精神的力量可以无穷放大,革命军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令帝国军队颇为头痛,但是,再强大的精神力量离开的物质的支持,也是苍白的。高涨的革命精神在帝国的精良的军备面前碰了一个头破血流。

这仗打起来的结果就不用说了,数十万革命军战士就这样被活生生地消耗掉了。在广昌战役结束后不久,为了保存力量,中央革命军被迫离开江西瑞金,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转移。

中央革命军转移的时候又没有什么经验,来了个大搬家,什么物品都带,结果近十万的部队行军缓慢,被帝国军队衔尾追击,损失过半。最后是在中央苏区政府主席华泽民和中央军委主席周卫国的严令下,中央纵队在湘江抛弃了多余的、不必要的辎重物品后,方才脱身。而方云所在部队在配合教导团完成了殿后防御战后,被编进了近卫团第一营一连参加阻击战。在革命军中央纵队全部过湘江后,方云随部队也退到湘江西岸参加防守,参加殿后阻击战。



“班长,你说敌人会不会打上来?”牛娃的声音响起,把方云从回忆的思绪中拉回现实中。方云头动也不动的看着对面敌人的阵地,答道:“会的,但我们的任务就是死守在这里,掩护党中央撤离。牛娃,你怕不怕?”

“不怕!”牛娃眼睛盯着对面的敌人的身影,有股怒火在眼里燃烧起来。方云听他回答得坚定而愤怒,心里不由黯然。他知道牛娃的家人全部被还乡团活埋了。牛娃是瑞金人,帝国的军队打下瑞金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白色恐怖”,瑞金当时有三万多老百姓,全部被活埋、砍头和开膛破肚。

“好样的,牛娃,等下敌人上来的时候,你要注意躲炮弹,要节约子弹。”

“是!”

两人不再言语,静静的趴在壕沟上。太阳渐渐升起来,阳光把晨雾渐渐驱散了。

战壕附近传来一阵响动,经过昨晚血战的革命军士兵开始做战斗准备了。方云往左边看了看,在离他三十米远的地方有个土包。从外面看,它也只是个土包,其实土包下面放着全连目前唯一的一挺重机枪。看看它,方云心里隐隐升起一种依靠感。

方云所在的阵地是个小山包,坡度有四十五度到五十度之间。位置重要,刚好可以火力覆盖面前的渡河场。小山包上原来是有很多灌木丛的,但昨天在他们进入阵地防守后,灌木被敌人炮火削掉不少。渡河场的水势不急,两边的江岸各有块大平地,是个天然的渡河场。

现在,两块平地中,被抛弃的辎重,被杀的马骡的尸体,被撕裂的人体的残肢到处都是,江两岸水势缓慢的地方,漂浮着不少发胀的尸体,惨然无比。

“大家注意隐蔽!”随着一大喉咙的声音,方云听到了天空中传来了尖锐的啸音。他马上拉着牛娃,弯着腰往战壕里不远的隐蔽点跑去。这是对岸的敌人开始炮击了!  刚开始只是几颗炮弹炸开,但当方云他们顺着战壕跑到小山包背面的隐蔽点时,炮弹撕裂空气的声音响成一片,慢慢的小山包就被炮火的硝烟覆盖了。

隐蔽点里有十几名革命军战士,有几个还带了点伤。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大多数人脸色惨白。被硝烟熏黑的脸上都有些绝望。有几个士兵手里紧握着武器,指关节发白。这些士兵都是方云的部下,由于战事紧张,士兵死亡率极高,这些都是临时补充上来的。

方云把这些看在眼里,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上战场的情景,和他们没有什么区别,不由的在心里苦笑了一下,摇摇头,闭上眼睛,靠在隐蔽点的墙壁上假寐,等炮击结束。

过了约有十来分钟,炮击的爆炸声弱了下来。方云睁眼站起来,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来!”低头一个弯腰就出了隐蔽点。牛娃第二个跟着冲了出来。进入阵地后,方云喊道:“同志们,注意节约子弹!瞄准了再打!”

对岸的敌人开始渡江了,只见黄黄的一片。大部分敌人是拿了木板等器材在搭浮桥。革命军不多的炮兵火力开始炮击了,双方的江岸部队隔着湘江开火遥击,枪炮声响成一片。。。。。。

时间慢慢地推移,敌人的飞机来了,重点轰炸方云所在连队防守的小山包。由于敌我火力相差悬殊,在炮火和飞机的帮助下,敌人在付出一定伤亡代价后,花了几小时时间,终于在湘江江面上,用木船和木板架好了一座牢固的浮桥。然后,在东岸的敌人就开始渡江。而过了江的敌人就整连整营的往对面革命军防御的小山包上冲。很快,在小山包下面的敌人军队聚集了两三千人。

方云趴在战壕,冷静的射击。不时有子弹打到他身边。看看一百多米外的敌人,他只是简单的重复着一套动作:装弹,瞄准,射击!他手中的步枪是当时有名的太原制造,是单发步枪。射速不快。但看着密密麻麻冲上来的敌人,他打得很准,基本上是一枪一个。同时,他心里在嘲笑敌人指挥官的愚蠢:“人海战术?一枪带俩。连基本的散兵线都不会!”

敌人的炮兵怕伤了自己的部队,重型火炮已经往后延伸射击,对小山包射击的是些迫击炮,所以炮火对守在小山包上的革命军威胁不如刚才那么厉害。但敌人太多了,杀不胜杀,敌人还是慢慢的一米一米的往山上爬。

方云一枪把一个敌人的脑袋打爆,耳边听见几挺轻机枪的扫射声,冲在前面的敌人一下倒了一大片,剩下的开始慌乱起来。但是,暴露出来的轻火力点很快被对岸的敌军炮兵发现,立即招来炮击压制。。。。。。



林杰拿着望远镜,看着硝烟弥漫的小山包,嘴角动了一下,问:“中央纵队离这里有多远了?”

担任殿后阻击的是他指挥的近卫团。林杰是黄埔军校四期的学生,跟着当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卫国参加了革命军。

林杰个头不高,身材消瘦,有一对倒八眉,让人不管什么时候看上去,他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但他头脑灵活,战术多变,作战谨慎勇猛,慢慢的成长为革命军新一代的年轻的将星。

“中央纵队离这里已经有一百二十多里了。”参谋科长小心的回答说。林杰的参谋科长叫周大成,今年二十五岁。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双炯炯有神。自从一年前给林杰当了参谋后,他就被眼前这小个子青年折服了。

“政委呢?”林杰放下望远镜,走到军用地图前问道。

“团长,政委到一营去了,一营的257高地是敌人的主攻点,政委怕出问题,带了警卫连过去了。”

远处又传来一阵密集的爆炸声,周大成从观察口望去,就见几架青天白日徽的飞机正在拉起,小山包上腾起一团团的黑烟。